唐雎不辱使命 (3).doc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 (3).doc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 (3).doc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 (3).doc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 (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对话,揣摩人物心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本文的故事性很强,又充满趣味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注重让学生充分研读人物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他们互动探究,激情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教法学法分析朗读 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查阅唐雎列举的三位布衣的具体故事以及自古以来的著名的外交趣事教师:多媒体课件 视频朗读教学过程:一、 导入: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这位美国记者当时啼笑两难。请同学们想想,美国记者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周恩来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周恩来不管在任何场合,面对怎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应酬自如,使对手甘拜下风。像周恩来这样的外交家自古辈出,今天我们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唐雎出使秦国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设计意图:通过周恩来的外交轶事,体会外交家的语言智慧,从而引出主人公,导入课文)二、听渊源,讲故事(一)春秋时期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到战国时期,秦、齐、楚、燕、韩、赵、魏实力最强,被史学家称为战国七雄,公元前235年和公元前225年,靠近秦的韩、魏相继被秦所灭,其它四国也奄奄待毙,作为魏国的附属国安陵,此时也岌岌可危,秦国将如何对待安陵呢?(二)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故事情节。)三、 读评对话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纵横家的著作整理编订而成,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映战国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著称。我们赏析人物对话,从每段人物的对话中找出关键词句,试作评析:秦国使臣与安陵君的对话:寡人欲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命令、商量的语气各读一遍,选择何种语气,为什么?体会秦王的轻慢狂妄,盛气凌人,面对区区安陵企图用易地的伎俩不战而屈人之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用平和的语气读一遍,他先表示谢意,后婉言拒绝,有礼有节,软中又硬面对强暴,说话委婉得体,不失君主尊严。忠于先王,维护主权。)秦王与唐雎的对话:分析唐雎这次去秦国将有哪些不利的因素:(小组交流)明确:第一,秦国太过强大了,安陵国和他根本就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二,本来还有老大魏国挡着,现在老大都被人灭掉了!那么强大的老大都能被灭,安陵国有算什么东西。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唐雎这次去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啊?对!是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的啊!(体会唐雎临危受命,忠君爱国。)第一回合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着,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故伎重演,一上阵就带着怒气来的,就是骄横无理,咄咄逼人!特意点出灭韩亡魏,炫耀武力,威慑唐雎,而且还颠倒黑白,体会秦王的仗势欺人,阴险狡诈。)他和安陵君的回答不同,但他说的比安陵君更坚决,更铿锵有力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第二回合秦王动作表情和语气(愤怒、拍桌子、大声)。唐雎的语气(有决心、斩钉截铁、置生死于度外)其中两句话的潜台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未尝闻也!(面对着困境,唐雎镇定自若,不屑一顾。)唐雎豪不畏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唇相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的唇枪舌战终于被唐雎推向最高潮唐雎挺剑而起,要与秦王伏尸两人,流血五步,要让天下皆缟素!体会唐雎忠君爱国,不畏强权,有勇有谋,誓死如归等等!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战国策这部书的特点,从本文看,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秦王:虚伪狡诈、骄横狂妄、外强中干、胆怯懦弱 唐雎:沉着冷静、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正气凛然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深刻体会对话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层探讨人物对话,掌握人物形象)四、回顾外交风采“士”是对有才能、有胆识的民间人才的称呼。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国为转危为安竭力网罗人才,争相养士。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举士之风起于春秋,战国发展到登峰造极。在这个特殊的社会,他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与精神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士:见义勇为,为知己勇于赴死。文士:品德高尚,为主人出谋划策。有许多使者像唐雎一样在唇枪舌剑的战场上誓死效力,请同学们说说:墨子出使楚国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令秦襄王偷鸡不成蚀把米。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拓宽视野。)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学习了如何分析人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合理表达人物形象,同时为这些出色外交家的聪明才智,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们的临危不惧、浩然正气所感染,为他们的勇赴困难、视死如归所激励,我希望他们的这些精神陪伴我们共同成长。六、布置作业:1、总结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根据课文的内容排练课本剧(自己组和人员)(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培养学生表演技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1、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 唇枪舌战 唐雎 骄横狂妄 使人谓 临危出使 临危不惧 色厉内荏 不 说 对比 衬托 沉着应战 机智果敢 外强中干 怫然怒 争锋相对 胆识兼备 色挠长跪谢之 挺剑而起 课堂练习:1、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 末年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 篇, 策。2,、给加红字注音唐雎 怫然 韩傀 徒跣缟素 庸夫 色挠 抢地 2、 解释划横线词(1)不辱使命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