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 马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 马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 马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 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学习重难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课前准备:学案、课本 多媒体【快乐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给加点的字注音。伯乐( ) 祗( ) 骈( ) 尽粟( )一石( )槽枥( )一食 ( ) 食马者( ) 外见( )3、解释下列词语。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尽其材: 食马者: 外见: 策之: 执策:4、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1)不以千里称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5、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6、 学贵有疑:把你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在下面吧!资料链接: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年至16年间(795-800)。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合作探究】:一、预习交流(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让2生板演【课前预习】中的重点问题全班交流)二、预习检查(教师口述重点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三、精讲点拨(一)文中千里马、伯乐各比喻的是什么?食马者呢?文章用了什么写法?(二)作者不仅仅是在替千里马鸣不平,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五、我的收获(课堂小结):【感恩达标】: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_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_5)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