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九) 3.2.1 沙漠化的维护与治理 湘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九) 3.2.1 沙漠化的维护与治理 湘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九) 3.2.1 沙漠化的维护与治理 湘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九) 3.2.1 沙漠化的维护与治理 湘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九) 3.2.1 沙漠化的维护与治理 湘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九) 3.2.1 沙漠化的维护与治理(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预测题)民勤县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沙患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也是全国四大沙尘暴源地之一。读图,回答1、2题。1.民勤绿洲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2.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不合理的措施是( )a.绿洲外围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封育b.绿洲边缘流动沙丘地段采取先机械固沙、后栽植灌木生物治沙的方法建成绿洲边缘防风固沙体系c.绿洲内部建成农田防护林体系d.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增粮增收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各河流(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4.2012年,某科学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b.c.d.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5、6题。5.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6.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回答7、8题。7.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少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8.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增强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易错题)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10.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11.(2012宿州模拟)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荒漠化面积(万公顷)67697189197.26257.8262.2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图,回答问题。(28分)(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3)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3.(探究题)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28分)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8。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1)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答案解析1、2.【解析】1选a,2选d。第1题,民勤绿洲位于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因水而兴,也会因水的缺少而造成土地的荒漠化问题。第2题,绿洲地区采取外围、边缘和内部不同的治理措施,该地区水源少,要限制种植业用地的扩大。【素材链接】“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的“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从1978年起,国家开展了“三北”防护林网体系的建设,它横跨13个省级行政区,绵延4 480千米,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0以上,整个工程计划在2050年全部完成,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3、4.【解析】3选b,4选d。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河西走廊,河水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上游水量大于下游,径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第4题,图中所示景观,是荒漠景观,是草方格沙障治理荒漠化,在该地区可能见到。是山区瀑布景观,该地区不会存在。5、6.【解析】5选a,6选d。第5题,汉代以来,由于下游出现荒漠化现象,人类生产活动范围会向水量较多的上游方向移动。第6题,协调整个流域的合理用水,是解决塔里木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知识拓展】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地区差异地区荒漠化成因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过度农垦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工矿开发等基本建设区破坏植被、弃土弃渣等7、8.【解析】7选a,8选a。第7题,p、q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相对较近,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较多;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第8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知识拓展】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是宁夏的沙坡头的治理,其治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此地铁路线(如附近的包兰线)免受沙漠掩埋。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工程量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沙坡头因治沙成就卓越、经验丰富,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二是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9、10.【解析】9选b,10选b。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难度中等。第9题,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故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第10题,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度。11.【解析】选c。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较快,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特别是在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12.【解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揭示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认真审题并仔细读图,是解答此题的基础。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我国沙漠、戈壁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草地退化、耕地退化和林地退化,其中以草地退化最为严重和普遍。除气候因素外,造成这一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造成土地压力过大,尤以地表植被破坏最为突出。因此,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缓解和改变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途径。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2)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3)经常出现沙尘天气。(4)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等。13.【解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退化,但人为原因是主要的,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工矿或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为此国家有计划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