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课前预习】1.现代诗派简介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32年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3.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课堂探究】1.“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指什么?2. 雨巷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 为什么“丁香一样的姑娘”要在雨中哀怨,彷徨?4、 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1)雨巷。(2)丁香。5、 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6、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为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5、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6、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深化研究】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达标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俯卧撑( )彷徨( )寥寥无几( )惆怅( )风流倜傥( )枸杞( )颓圮(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yu( )愁 tu( )废 lio( )阔3.文学常识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 ,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4.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课外拓展】 浅析诗歌意象自古以来,由于农耕环境的闭塞,“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文人的心灵都留下山水田园的烙印。到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日益露出山水诗的端倪;魏晋政治黑暗,不少文人士子便寄情山水,笑傲江湖;迨及唐代,王摩诘、孟浩然更是着力绘写流泉村落。对大千万物的钟爱这一“自然情结”,在历代落魄文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贾岛、柳永,不一而足。云游山川的经历,耕读人家的环境,更为其观照自然万物提供了便利。他们往往借外物寄托个人心志,在吟啸之中一浇心中块垒。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与西方世界的“再现”不同的古典美学思想“表现”。这就决定了客观外物(含想象、联想中的事物)往往为文人内心情感所浸润。于是,“意象”这一美学概念产生。南朝外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认为谋篇须“窥意象而运斤”(想到“意象”而进行写作)。尽管其“意象”含义(想象中的境界)与后世诗学中“意象”不同,但毕竟触及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难怪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说:“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 那么,什么是“意象”?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方面。所谓“意”,指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情、理);所谓“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皆属此列。“意象”便是创作主体关于意、象的审美创造的产物。由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是“表现”,在“意”与“象”之间,“意”是“象”的主宰,“象”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此语也适用于诗。当然,此时的“烟霞”、“草木”也便是意象了。 为了便于把握,我们不妨对意象进行分类。常见的意象种类有两种: 1、 描叙性意象 这种意象诉诸于诗作者的感官,它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实象,即“镜中形”(“镜”为感官,“形”为物之实象)。它是感官“捕捉”后诗化的产物。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诗中“青山”、“绿水”、“潮”、“两岸”、“帆”、“海日”、“归雁”为诗人所见之物,“风”为所感受之物,它们都是眼前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故为描叙性意象。以心观物,缘心造物,便有了诗歌的描叙性意象。 2、虚拟性意象 这种意象是昔日感官印象的积淀、复苏与组合,即“灯下影”,它是诗作者展开或浓缩记忆的结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羁旅行役,诗人顿感孤寂飘零,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尽管沙鸥是现实中事物,但不是眼前所见,而是联想的产物,因此,它也是虚拟性意象。 我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在枕上 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 缺在天涯/圆在故乡/方从梦中走来/安抚我的创伤 (蓝海文三个月亮 )此诗中,眼前的缺月是描叙性意象,而联想和想象后的产物圆月、方月则是虚拟性意象。象这种虚实交错出现的意象在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蝉里也有。 当然,有的意象介于写实与虚拟之间,舒婷双桅船中双桅船象征着友谊或爱情,也可以象征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借现实中的“双桅船”表达自己的现实价值追求和美学追求,也可以说为表达意旨而联想到“双桅船”。因此,“双桅船”既是指描叙性意象,又是虚拟性意象。 诗歌,所贵之处并非情思的“露出”,而在情思的“暗含”。“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的。”高尔基这一宏论正好与中国的“意象”学说契合。王维的山居秋瞑借“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四个“象”表现隐逸情怀这一“意”;即便是东坡颇有“理趣”的诗作题西林壁,也是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这一“象”承载当局者迷这一“意”的。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也注意到“意象”,他在评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指出:“表情达意的唯一艺术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会是表达该特别情意的方式。”由此可见,“意象”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下面试列举前贤良言,以为佐证: 1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 2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 3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胡应麟诗薮) 4诗是意象的表现,散文则是判断和概念的表现。(克罗齐美学) 5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即用纯意象或全意象。(庞德) 6意象是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既然意象如此重要,那么,在诗歌阅读中,我们如何把握“象”中之“意”呢?既然“象”是“意”的载体,那么,把握“象”便是解诗明“意”的前提。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分三类解说: 一、有诗眼的诗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斛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此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斛叶、枳花”八个“象”构成深秋凄凉清冷的早行图,它反映了诗人归乡之切;而“凫雁”这一颇有回归意蕴的“象”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情绪。再看全诗,你会发现诗眼有:悲、思。前者奠定情感基调,后者反映情感指向。综合把握,此诗的“意”为:诗人思乡之切和故土难至的伤感情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诗中“象”为玉笛声,从“闻折柳”可知其声伤感(古有离别时折柳相送的习俗,此“玉笛”所奏一定是写离情别绪的古曲折杨柳)。再联系诗眼“故园情”,可知洛城的夜晚,春风中传来的折杨柳激起诗人的思乡之情。由此,便把握了全诗之“意”。 有诗眼,便意味着诗歌有了明示信息。揪出诗歌中的“意象”,借助诗眼,便能理解其“意”。这也是解诗的一个“法门”。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均可这样解读。 2、 有暗示信息的诗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 莫凭阑,无限江上,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此词“象”为“雨、罗衾、流水、落花”,令人感受到春天的寒意和春去的伤感,但“客”(羁旅之人)、“别时容易见时难”暗示了这位亡国之君因囚困汴梁、故国难回而哀痛。再结合“象”,不难把握此词的“意”:亡国之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的“象”有“野草花”、“夕阳”、“燕”。前两个意象构成荒凉的夕暮图。那么“意”呢?是表现人生苦短的伤感,还是故园之思?不得而知。但此诗未句却暗示了王朝更迭,世事沧桑。曾几何时,朱雀桥、乌衣巷这些曾是象东晋王导、谢安这些达官贵宦居住的繁华之地,今日却有野花。至此,此诗的“意”便明朗:对王朝盛衰兴亡的感叹。 不少诗歌,虽无诗眼,但可借助其具有暗示功能的诗句、语词来理解“象”,从而把握“意”。象韦庄的台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可这样解读。( 附 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三、隐藏信息的诗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暮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 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此词的“象”有“落花(后以“胭脂泪”比喻)、暮雨、晚风、东去长流的水”,前三个构成暮春落红风雨图,令人联想到“怎敌他,晚来风急”“砌成此恨无重数”等词句;后一个象喻“恨”之绵绵无期。此词的词眼为“恨”,但为了什么而遗憾?是恨时光匆匆,伤春日将去,还是别有兴寄?此时,仅凭四个“象”,一个“恨”,是万万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需联系词隐藏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际遇。此词是李煜的后期之作,词人亡国被羁,身陷汴梁,面对令人伤感的物象,所“恨”应为故国不存之哀,命运陡转之痛。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其一) 注:1画角:古代军乐器,其声凄厉哀怨。 2惊鸿:原形容女子的姿态轻盈,“翩若惊鸿”是也,此指唐婉。 此诗“象”有“斜阳、画角、春波”,构成已非昨日的“沈园”的凄凉图景,但为何而伤心?如果不联系注释2,不联系陆母粗暴扼杀陆游与表妹唐婉的一段姻缘这一典故,我们是不能理解陆游心曲的:对唐婉的深长思念和有情人不能终身厮守的刻骨伤痛。 对于隐藏信息的诗歌,我们一定要联系相关材料,或注释,或时代背景,或个人遭遇,或诗人思想倾向,或人文典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象”,把握“意”。象秦观的踏莎行彬州旅馆、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可这样读。 (附: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 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以上三类诗歌,无论是哪一种,其“象外之象”、“象外之旨”,都是我们读诗再创造的终点。无论有无明示信息,都离不开对“象”的把握,我们一定要因象悟意,因为意在象中。 不过,不少诗歌的意象不只一个。为了找准“象”解准“意”,有必要对意象组合的方式有所了解。因为把握规律,方能以简驭繁,举重若轻。诗歌意象组合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并列式 所谓并列式,就是意象按照一定的构思意图并列组接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新的图画的意象组合方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两个对比关系的意象“酒肉臭”、“冻死骨”并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唐王朝潜伏的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意象既相对独立又构成整体。彼此之间,是并列的,铺陈的,互补的,有情感上的“和声”之效。不过,有的彼此间有语词相连,有的则无。 意象间无语词“粘结”。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句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同属苏州横塘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凄迷的画面,从而借相思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此句连设比喻,生动表现了“愁”,别有创意,词人因此有“贺梅子”之称。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句将“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两组相隔甚远的四个的意象联系起来,反映了昔日火热、豪迈的战斗生活,从而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此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舒婷的思念(首节)也属此列。在此,援引思念(首节)如下: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只不过,此诗第二、三节起到了将“挂图、代数、独弦琴、念珠、桨橹”五个意象连缀起来的作用) 没有语词“粘结”的意象彼此“脱节”(英美意象派诗人称之为“意象脱节”),但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审视,却有“语不接而意接”(方东树昭昧詹言)的特征。它多以名词(名词性短语)组合形式出现(修辞学上名之为“列锦”),有情感线索贯穿,而且能强烈刺激读者想象,从而进行再创造。 (2)意象间有语词“粘结”。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 此诗末两句将“碧江、白鸟、青山、红花”四个意象连缀起来,流露出诗人思乡的感情。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 深深院。此诗以“春风不解”、“一场愁梦酒醒时”两句“粘结”“稀疏的红花、绿草、杨花、莺、燕、炉香游丝、斜阳”七个意象,流露出无尽的春愁。 她把带血的头颅 /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 让所有的苟活者 / 都失去了重量 韩瀚重量 此诗用“都失去了重量”来“粘结”“带血的头颅”、“苟活者”两个意象,从而突出了张志新烈士死得“比泰山还重”。 二、叠加式 所谓叠加式,指将两个(或多个)、两组(或多组)不同时空的意象叠合的组合方式。庞德所谓的“意象叠加”,旨在将丰富的含义包孕、诞生在彼此映照渗透的意象中,以及叠加后的艺术图景里,即“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赫尔姆)。需指出的,意象彼此不能独立,只有叠加成为整体,意象才有存在的价值。例如: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 将意象“面孔”、“花瓣”叠加,你会发现“花瓣”喻“面孔”,“黑色枝条”喻车厢,从而表现了诗人瞬间的感受。 孩子 / 在土里洗澡 / 爸爸 / 在土里流汗 / 爷爷 / 在土里葬埋 臧克家三代 将“孩子、爸爸、爷爷”三个意象叠加一起,才构成中国农民这一意象,全诗也才成为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高度概括。诗人正是通过这三个意象的叠加,才表达了对中国农民的同情。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在你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 把纤绳深深 /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 是绯红的黎明 / 正在喷 薄 / 祖国啊!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三节) 此诗第一节有“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并列式意象,反映昔日的祖国艰难前行;第三节有“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五个并列式意象,反映今日的祖国走出“左”的阴影,以崭新的面貌前行。将有对比关系的这两组意象叠加,我们便明白诗人的意旨:祖国虽饱经忧患劫难,却正焕发新生的活力。于是,“祖国”这一新的意象诞生。 三、辐辏式 所谓辐辏式,就是诗中数个意象与主导意象之间存在着如车轮的辐条与车毂之间一样的关系。在多个意象之间,存在向心凝聚的美学结构,彼此是主宰与从属的关系。其表现方式有三: 1、范围上由大到小型 柳宗元的江雪有三个意象:千山、万径、孤舟。从视野上看,三个意象的范围由大到小。诗歌的“焦点”是“孤舟”上的“蓑笠翁”。“鸟飞绝”的“千山”、“人踪灭”的“万径”、风雪中的“孤舟”所构成的凄凉孤苦画面正烘托“蓑笠翁”的心情。据此,我们便根据这一“焦点”所承载的美学信息,把握被贬永州的诗人此时孤寂、失落的心绪。 2、结构上由外向内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此诗以“莲叶”作为意象构思的中心,戏于莲之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鱼作为分意象,都一齐向“莲叶”这一主导意象聚集,从而构成江南水乡叶秀鱼戏的生动画面,让人顿感江南的美丽可爱。 纪弦的你的名字也属这类型的诗歌。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 如闪电,你的名字。/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呵呵,多好,我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 地唤你的名字。 此诗中所梦见的名字(七个比喻式意象)、古木上所刻的名字以及所写所画的名字,都指向“你的名字”。情之所钟,真情难抑,自然轻轻呼唤“你的名字”。把握了这些意象内在结构,我们便不难把握这首诗的意旨:真挚热烈的爱。 3、关系上由次到主型: 汉乐府陌上桑中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者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为了表现秦罗敷的美,诗歌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下担“捋髭须”的“行者”、“脱帽著(巾肖)头”的“少年”、“忘其犁”的“耕者”、“忘其锄”的“锄者”,这众多意象指向主导意象“罗敷”。 四、辐射式 所谓辐射式,就是主导意象裂变为多个意象,最后推出一个新的意象复合体,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统一的意象结构整体。意象呈现出由内向外辐射的特征。它具有由内向外的延展与扩张的美学力量。主导意象与分意象之间是种属的关系。 杨牧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的意象结构就是如此。兹录第三、四节: 我博大广袤的准噶尔呵,/ 你给了我多少恢宏的画展!/ 黄沙,黄尘,黄风,黄 雾/ 曾经是这个风沙王国威虐的“皇冠”!/ 当第一顶帐篷搭进历史废墟的时候, / 我见到过。/ 并为发黄的白骨心寒。/ 那时的天地象只猛兽大张的巨口,/ 地 平线,千百年来的死亡线 黑沙。黑尘。黑风。黑雾。/ 也曾在这片处女地上肆无忌惮。/ 我见到过。/ 见 到过那个疯狂的年月;/ 见到过恐怖,见到过劫难。/ 当罪恶与冤孽蒲公英似地乘风 撒播,/ 我也曾为大漠的晨昏感到迷乱。/ 我记得那时天地间象座血腥的牢狱/ 地平线,冷得发青的一条锁链 此诗的主导意象为“地平线”,在第三、四节中分别裂变为如猛兽凶恶的“死亡线”和如牢狱残酷的“锁链”两个意象;前者又裂变为“黄沙、黄尘、黄风、黄雾”、“白骨”,后者裂变为“黑沙、黑尘、黑风、黑雾”。 五、流动式 诗的意象采用顺移推进的手法,表现出层次上的嬗递,或情节上的演进,有较强的叙述性、情节性和旋律进行感。这种意象组合形式就是流动式。 王昌龄采莲词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花脸两边开。撑入横塘君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此诗中与荷叶“一色”的“罗裙”、如“芙蓉花”的“脸”、“歌”三个意象在采莲图中,呈现出顺时性流劫感特征来,生动表现了一幅鲜活的劳动画面,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