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1广东高考)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2.(易错题)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c.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3.(2011海南高考)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4.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5.(2012厦门模拟)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则( )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6.(预测题)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 )a.不同的神经冲动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8.如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9.(2012洛阳模拟)如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媒介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处于抑制状态d.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10.(2012泉州模拟)据图分析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静息状态下,膜靠近上方一侧为正电位,下方一侧为负电位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流动性有关d.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接受刺激的部位可能与e有关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1.(12分)(预测题)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体现出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2)左坐标图a段表示_电位,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_。(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a处的兴奋_(能或不能)传至b处。(4)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表示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12.(12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f依次代表反射弧的_、_、_、_、_、_。(2)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设计实验证明兴奋在f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细胞b内是双向传导的。设计思路是:_。(3)图甲是某人测量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变化,阴影部分为兴奋区,并画出曲线图如图乙,若电位计正负极接反,请在乙图画出电位变化曲线图。13.(16分)(探究创新题)如图为测试不同的化学物质对骨骼肌细胞收缩影响的实验:将带有蛙腓肠肌的股骨用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在跟腱的游离端有一小块配重悬在下面。实验时将下表所列化学物质分别加入到5份任氏液中分别进行实验,然后通过闭合电路给坐骨神经一个短刺激,每次实验后用任氏液彻底洗涤该标本,再进行后续实验。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作用机制无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edta与游离ca2+结合肉毒杆菌毒素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马拉硫磷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箭毒在突触位点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1)任氏液的作用是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以保持_。(2)兴奋传至神经和肌肉接触点时,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着肌细胞膜和横管传播,并使肌浆内质网释放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之变形,解除对肌球蛋白的阻遏,最终导致肌肉收缩。据此回答,在任氏液中加入edta,电刺激坐骨神经后,兴奋是否能到达肌细胞膜? _(能、不能),肌肉能否收缩? _(能、不能)。(3)在五次实验中,肌肉有三种可能的应答:.肌肉正常收缩一次;.肌肉持续收缩直至疲劳;.肌肉保持松弛,根本不收缩。这取决于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种类。导致、反应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任氏液 edta 肉毒杆菌毒素马拉硫磷 箭毒a. b. c. d.答案解析1.【解析】选c。a项,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b项,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关系;c项,起跑反射涉及到多个反射弧,有多个中间神经元产生兴奋;d项,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起跑反应的快慢与反射过程中突触的多少有关。2.【解析】选c。a处的电位是静息电位,此时电位的维持是细胞内k+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使膜两侧电位发生了改变,由外正内负变成了外负内正,细胞外na+内流量的多少与动作电位的高低密切相关,但不改变静息电位,na+内流过程不耗能,a项错,c项对。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由膜内向膜外运输,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需消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的能量。神经冲动的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d项错。【误区警示】误认为离子进出细胞都属于主动运输,实际上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在动作电位恢复过程中na+向膜外扩散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产生的atp。3.【解析】选d。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只由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4.【解析】选a。蝎毒破坏钠离子通道,有机磷作用于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故使用蝎毒后,在a点给予刺激,不能产生兴奋,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点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而使用有机磷后,在a点给予刺激,可产生兴奋,b点可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点可持续产生动作电位。5.【解析】选a。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表示感受器,表示传入神经,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故a正确;兴奋传导的方向应该是,故b错误;反射完成的基础是完整反射弧,如果受到损伤,刺激能够引起效应器收缩,但该过程不是通过完整反射弧实现的,不能称为反射,故c错误;表示脊髓的灰质,只有大脑皮层才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故d错误。6.【解析】选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误区警示】检测是否发生兴奋,电表的两个电极都应该放在神经纤维膜表面;检测静息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一个电极放在膜内,另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检测动作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两个电极都放在膜外。7.【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某些麻醉剂对神经递质有阻断作用,使用麻醉剂后与痛觉形成相关的传递被阻断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说明了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8.【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题眼:a、b、c、d每个选项中箭头的方向和长短分别代表兴奋传导的方向和传导的距离。【解析】选d。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刺激时,神经冲动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但只有向轴突一端传导的冲动,可经过突触,继续将冲动传递下去,向神经元细胞体一端传导的冲动,在到达端点时,就停止传导而消失。9.【解析】选c。a项中,c、d两点和a点位于同一个神经元内,c、d位于a点的两侧,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项中,d点对应的是轴突,能够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e点,传递过程中要经过突触间隙内的组织液。c项中,神经冲动不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不能从c点传到b点,无神经递质的释放。d项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较快,在突触之间传递较慢。10.【解析】选b。a项,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这种运输方式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有关;b项,根据糖蛋白可以判断,膜靠近上方一侧为内侧,下方一侧为外侧,则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侧为负电位,细胞膜外侧为正电位;c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d项,接受刺激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e)的识别作用有关。11.【解析】(1)神经细胞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2)图中a段表示未受到刺激时,a处为静息电位;b点表示受到电信号刺激,a处产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3)甘氨酸(gly)作为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4)甘氨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1)组织液 电信号化学信号(2)静息 外负内正 (3)突触小泡 不能(4)载体蛋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缺一不可) 12.【解析】(1)根据神经细胞b的特点,判断反射弧各部分。(2)验证双向传导,刺激一个神经元,测定神经元内刺激点两侧电位变化;验证单向传递,分别电刺激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测定刺激点对侧神经元电位变化。(3)电位测量仪正负极接反,电位变化绝对值相同,只是正负颠倒。答案:(1)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突触(2)电刺激c上某点,测定d中有电位变化,再电刺激d上某点,测定c中无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f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神经细胞b外周段,测定神经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