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五)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0分)1.(2014南通模拟)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种内斗争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a.甲=乙b.甲乙c.甲30010015土壤含氮量/mgkg-19.44.52.4(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演替,演替将向方向发展。(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5)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答案解析1.【解析】选d。根据题意,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a、b、c三项都与种群密度相关,只有d项符合题意。2.【解析】选c。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的问题是群落中有多少个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各个种群间的关系、分布以及群落分布的范围和边界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丰富度外,还包括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3.【解析】选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所包含的物种的多少,甲群落包含土壤小动物18种,乙群落包含土壤小动物15种,故甲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于乙地。4.【解析】选d。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a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增长,不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c错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范围和边界,d正确。5.【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竞争关系中,竞争力弱的一方可能会消失。(2)捕食关系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a项,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故正确。b项,三种蝌蚪由于食性相同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但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存活率发生改变,影响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故正确。c项,池塘1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蝌蚪存活率最低,说明乙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淘汰,故正确。d项,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乙的存活率升高,乙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故错误。6.【解析】选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也应计数在内;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可以捕获小动物;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时间,可以选择白天和晚上。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区别”:(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2)种群密度与丰富度的区别。【解析】选d。a项正确,表中数据为弃耕农田植物种类数,可用样方法获取;b项正确,弃耕农田属于次生裸地,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d项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不能用丰富度来说明。8.【解析】选c。a项错误,两物种的数量变化是竞争的结果。b项错误,竞争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灭绝;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当一种占优势的时候另一种占劣势。c项正确,竞争的结果是竞争能力强的个体占优势。d项错误,两个相似物种能同时占有相同的资源,竞争不仅仅是食物的竞争,还有生存空间等的竞争。【易错提醒】竞争的结果并不都是导致一方灭绝,自然中大多是出现动态的平衡。9.【解析】选d。由图分析可知,rs种群类型数量剧减,很可能遭到自然灾害。s时仍有部分种群保留,s点之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发生的环境条件、演替过程不同,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方法技巧】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主要的依据是“从起点上”。初生演替可谓“白手起家”,次生演替则是“有备而来”(“备”就是指“一定的生物基础”)。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解析】选c。根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可知,图示不能说明甲、乙、丙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a项错。据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没有相同的食物来源,但可能会在生存空间或其他生活资源方面存在竞争,b项错。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c项正确。图示捕食状况是三个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但生物生存的环境会不断变化,生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生活习性也不断改变,故捕食特点也会不断变化,d项错。【延伸探究】题图中三条曲线重叠程度与竞争强度之间有何关联?提示:如果两种生物具有相同的食物,且相同的部分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在曲线上表示为重叠部分越大,竞争越激烈。1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中数据:(1)由“群落垂直结构层数”增加分析出物种丰富度增加。(2)由“光能漏射率”降低分析出截获光能百分率升高。(3)由“总初级生产量”升高而“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降低趋势,分析出总呼吸量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解析】(1)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因此,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表现出层数增多,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2)生态系统的截光率=1-漏射率,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增大,这可能与群落中植物种类增多、分层增多有关。(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方面是因为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物数量的增加,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特别是动物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总量增加,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下降。答案:(1)次生演替逐渐增加(2)增大分层(3)随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12.【解析】(1)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地点a的生物种类多,因此物种丰富度最大。地点b处分布着多种植物,占据不同的空间层次,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现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由于还残留植物的种子或根系,因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总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3)由于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因此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5)由于地点c处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或土壤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