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27 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173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解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等。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和改革原因,核心措施是实行均田制。材料中的原因应是“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第(2)问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从内容上讲都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上讲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意义从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封建化等角度考虑。【答案】(1)措施: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本(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第(1)问从材料中归纳信息即可:中原王朝必须说汉话,不说汉话会回到改革前的状态。第(2)问一是从材料中认识陆法言的成就,二是从中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成效。【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会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族对汉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3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 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解析第(1)问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答题的角度分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不同点要结合材料进行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立足点并分析立足点转变的原因,答题时注意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答案】(1)同:都认为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北魏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或汉化、封建化都可)。异:材料一认为孝文帝改革过大于功,改革中蕴含着危机;在盲目的汉化过程中鲜卑族的勇武之风变为汉族的文弱之风,激化了内部矛盾,是导致北魏政权由盛转衰的根源,加速了北魏的衰亡。材料二驳斥了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衰败的观点,认为孝文帝是历史上的大改革家;改革功大于过,改革革除了鲜卑族陋习,促使北魏走向文明和强盛,加速了北魏融入中华民族的进程和北方的民族融合;改革是隋唐制度创新的源头,对中国发展贡献巨大。(2)立足点:材料一以汉族为中心,站在鲜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中;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感的历史使命。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解析第(1)问“背景”要注意材料中的“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王安石认为其原因在于“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此,他主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第(2)问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评价,较为客观,其“评价”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取得成功要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从变法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答案】(1)背景: 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注:雇运之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通典食货典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宋会要辑稿职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汉代和北宋“均输法”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概括。从背景看,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点出政府面临财政危机,这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相同。从方式看,两者的原理是一致的。第(2)问,根据材料从对朝廷、人民、商人的影响来概括。【答案】(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使赋输之物贬值。方式:不受地域限制,依据市场价格变动采购或抛售货物。(2)作用: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节省购物资金和运费(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模板老师说课
- 旅行的蜗牛课件
- 拖鞋创意画课件
- 技能培训助理面试
- 电影《找到你》解析课件
- 中班课堂游戏课件
- 历年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关于自考试题及答案
- 老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财务转递系统数据监测报告
- 预防交通事故知识培训课件
- 题型专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八大题型】(原卷版)
- 个人车辆租车合同4篇
- 宠物洗澡美容免责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二手乐器平台竞争格局-洞察及研究
- 2025-2026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2025年标准)分手房产归属协议书
- 2025中金证券港股通开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学习强国挑战赛题库附含答案
- 企业员工反恐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