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种群与群落的关系1、2生物群落间的种间关系3、54种群结构6、7物种丰富度调查8综合9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解析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根据题意,由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群落是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答案a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往往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往往逐渐减少。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答案a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蚜虫的天敌瓢虫赶走。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我们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细菌与噬菌体应该属于寄生关系,细菌可利用培养中的氨基酸,噬菌体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只能利用其寄主细菌体内的氨基酸。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是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所以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答案d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从图形中看出,a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而b和a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答案c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的种群密度“先增先减”,则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丙专食浮游动物,则乙和丙也为捕食关系,甲、乙、丙三者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投放了大量的丙,所以短时间内它的食物乙(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继而由于食物缺乏,丙(鱼)的数量也大量减少,所以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甲种群(藻类)。由于强调了丙(鱼)专食浮游动物,所以甲和丙不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上,也可能体现在竞争生存空间(水池)和氧气等方面。答案c6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光强百分比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a和b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c选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答案c7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对该图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解析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也考查了学生识图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是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因素不只有温度,还有光照、湿度、风力等;从该山体基带到极地即y中生物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有许多,如阳光、地形起伏、湿度大小、土壤酸碱度等。该山体生物的垂直分布与相应生物的水平分布具有相似性而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x从上到下,y从左到右群落的丰富度均从小到大,即物种数目增多。答案c8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复作用。图示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解析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的采集,故对蝗虫不适合;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10分)9(10分)如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招聘社区工作者2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彭州市教育系统“蓉漂人才荟”赴外公招(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潭分公司第六批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下半年编外招聘5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城绩溪县开源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招聘7名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武隆区事业单位考核招聘2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合作与认证中心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掌握游戏行业新角色
- 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 运动你的健康选择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挂靠协议书范本
- 03-03-ZQZ-CY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用户手册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谐波齿轮减速器选型资料-图文
- 藏文基础教你轻轻松松学藏语-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大冶市大垴山金矿千家湾矿区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试运行专项方案模板
- 3d打印实训小结
- 心内科科室运营分析报告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 第7章 假设检验(Python-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