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22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22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22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22王何必曰利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王何必曰利(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取得。 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 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徒:弟子。解析d项“徒”,类。 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a不远千里而来 b王亦曰仁义而已矣c何以利吾家 d鸡鸣而起解析c项,“家”,古义为“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义为“家庭”。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孟子遇于石丘a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b而相泣于中庭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寡人之于国也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c项介词,表比较,和;d项介词,对于。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a先生将何之 b秦、楚之王悦于利c孟子见梁惠王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a5名句默写。(2分)(1)_,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2)怀仁义以相接也阅读下文,完成610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见梁惠王见:谒见,拜见。b千乘之国,弑其君者 弑:杀害。(专指臣杀君,下杀上)。c不夺不餍 餍:满足。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留。解析d项,遗,遗弃。答案d7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鸡鸣而起a不远千里而来 b亦有仁义而已矣c苟为后义而先利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b项是助词,c项连词,表并列,d项是连词,表转折。答案a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a何以利吾国 b上下交征利c苟为后义而先利 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解析a项使动用法,c、d项都是意动用法。答案b9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3分)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b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c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答案c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4分)译文:_(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5分)译文:_答案(1)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国家就危险了!(2)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116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与力之盟,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注】 (qio):壮盛。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绝诸侯之地 绝:穿过。b使人让蹇叔曰 让:延请。c道遇秦师 道:在路上。d晋文公适薨 适:正巧。解析b项,让:责备。答案b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寡人兴师,未知何如b师所从来者远矣c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d使人臣犒劳以璧解析b项,“从来”在句中指“来的地方”。答案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君其重图之其如是,孰能御之b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c智不至则不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解析a项,还是/如果。c项,则,就/却,d项,表停顿/表判断。答案b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秦缪公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3分)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智不至则不信a bc d解析句是责备蹇叔的话,句是先轸击败秦师。答案a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缪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会兵败殽山,可惜秦缪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不肯相信。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精神可嘉。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殽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缪公预料的解析秦军去偷袭郑国未成,在返回的路上遭到晋国军队的埋伏而大败。答案a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4分)译文:_(2)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6分)译文:_答案(1)所以袭击敌人能灭掉他们,离开敌人能够迅速。(2)你们不来,我们国君和士兵私下里替你们担忧,担忧你们的士兵疲乏劳顿和粮草缺乏。【参考译文】以前秦缪公要发兵袭击郑国,蹇叔谏说:“不可。臣听说,袭击一个国家的城池,适宜以车不过百里,人不过三十里的距离,都能以其旺盛的士气与强盛的战斗力到达,所以进攻能灭敌,撤退能迅速。今行数千里,又越过诸侯之地去袭击别国,臣不知其可行的道理。君应重新谋划。”缪公不听。蹇叔送别秦军,在门外哭着说:“这支队伍啊!我见其出发却见不到它回来了。”蹇叔的儿子叫申和视的,与队伍一起出发。蹇叔对他的儿子说:“晋国如果阻击必在殽山一带。”缪公听说,派人责怪蹇叔说:“寡人兴师,不知会如何。今天你哭着送他们,是哭我的军队呀。”蹇叔回答:“臣不敢哭军队。臣老了,有两个儿子,都随军同行。等到回来时,不是他们死,就是臣死啊,所以才哭。”秦军经过周王城而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奚施正要向西方周王城去做买卖,途中遭遇秦军,说:“呀!秦军可是从远处过来的,这必定是要袭击郑国。”连忙让奚施先回去报告,而假传郑伯之命前来劳军,说:“我国国君本来很久就听说大国将要到来。大国不至,我国国君与士卒私下里为大国忧虑,整天没心思想别的事,惟恐秦军士卒疲惫与粮食匮乏。派我以玉璧犒劳,以十二头牛为膳食。”秦三帅于是惊惧而谋划说:“我们行军数千里,几次越过诸侯之地以袭击人家,还没到达而人家已经预先知道了,这说明了他们的准备必定已经很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