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8课 祝福试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8课 祝福试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8课 祝福试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8课 祝福试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8课 祝福试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8课 祝福试题 苏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疚(ji)窈陷(yo) 悚然(sn)b新正(zhn) 倔强(jin) 炮烙(lo)c歆享(xn) 草窠(k) 荸荠(q)d谬种(mi) 朱拓(t) 踝骨(lu)解析a项,“窈”应读“yo”;b项,“烙”应读“lu”;d项,“踝”应读“hui”。答案c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是()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沸反映天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解析a项,映盈;c项,鬼诡;d项,拙绌。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我很_,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2)“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_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3)晚饭摆出来了,四叔_的陪着。(4)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a淡然俨然坦然悚然b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c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解析悚然:害怕的样子。淡然:悠闲自得的样子。俨然:形容庄严。坦然: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答案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b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d“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解析a项,引号中的冒号错,改为逗号并且后面加破折号;b项,“只要”前应加前破折号,与后破折号形成夹注;d项,句中的感叹号应放在“祥林嫂”后,说话与称呼语间用逗号。答案c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b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不然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c她未必不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d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解析a项,“范围和人数”应为“人数和范围”,这样才能与后文对应;b项,“否则”与“不然”语意重复;c项,“未必不知道”应为“未必知道”,否则语意相反。答案d二、阅读精练(32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语段一: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语段二: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语段三: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节选自鲁迅的祝福)6请简要分析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_答案作者用倒装语序来表达,突出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说明鲁镇人不施饭食给祥林嫂,可见没有人同情祥林嫂,反映了鲁镇人的冷漠、麻木,作者通过“空的”一词,揭示出祥林嫂生存环境的冷漠无情。7请简要说说语段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_答案描写冬夜雪景的冷寂,暗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沉寂的冬夜,烘托了“我”强烈的压抑与悲愤之情。8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对此应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_答案这是“我”的愤激之语。“我”同情祥林嫂的不幸,憎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但又无能为力,是一个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形象。9语段三是如何叙写鲁镇的“祝福”景象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答:_答案虚实结合。第一、二句是实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烈气氛。最后一句是虚写,以“我”的感受来写景。以喜写悲,以热烈的现实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从而较好地表达出“我”的悲哀与愤怒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永远的母亲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爱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断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滩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像中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10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4分)答:_答案特点:冷清、萧索。作用:奠定了冷漠、低沉的感情基调;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1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答:_(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答:_答案(1)说明她局限于自己的苦难中已经很久,一直未能主动地于痛苦中解脱,这种痛苦使她越来越封闭,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一切,尤其是能让自己感到舒畅的事物。(2)物质上暂时贫穷并不可怕,这还有机会得到改善。但精神生活的贫乏,尤其是道德的缺失、同情心的缺失却是难以救治的大问题。12试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答:_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所写的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的反应,进而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内容上: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使她的形象鲜明、生动、饱满。13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4分)答:_答案最后一自然段是作者美好的想像,它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出一种希望,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让想像与现实形成对比,反衬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恶劣的生存境遇。三、语言表达(8分)14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4分)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文学家的鲁迅,_;革命家的鲁迅,_解析注意例句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点出了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给世人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所以下面所写的也应当注意例句所隐藏的要求。答案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15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4分)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答:_解析做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审题。要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运用比喻、排比描写肖像,在描写肖像的过程中深化提升。如鲁迅的头发根根竖直,可以反映出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精神;写鲁迅的眼睛可以与其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相结合;描写鲁迅的嘴唇时则可以反映他犀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