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2 苏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2 苏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2 苏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2 苏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2 苏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而成的 水是由氢 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组成的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 1803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总结了一些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阐述了他的化学原子论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毁灭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 1897年 汤姆生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认为 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之中 而电子就像是面包中的葡萄干一样散布在原子的正电荷之中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散射实验 发现原子核结构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又称轨道模型 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 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 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 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20世纪初 科学家发现了中子 揭示了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规律 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 建立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数学模型 道尔顿模型 1803 汤姆生模型 1904 卢瑟福模型 1911 波尔模型 1913 得出结论 2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3 稀有气体最外层是2个或8个 达到稳定结构 最外层 1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 n表示电子层数 为了形象 简单的表示原子的结构 人们就创造了 原子结构示意图 这种特殊的图形 12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2 8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核电荷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 电子层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核电荷数 12 mg2 28 2 mg 8 o2 2 6 o 8 mg2 o2 mgo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辨别 原子 核电荷数 外层电子总数阳离子 核电荷数 外层电子总数阴离子 核电荷数 外层电子总数 辨别左图是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 1 化学反应中 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变化 最外层电子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2 镁等金属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 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 易失电子 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 3 氧 氯等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较多 与活泼金属反应时 易得电子 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 要点总结 寻找规律 分析nacl mg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找出化合价与得失电子的数目的关系 2 得到2 练习巩固 1 19世纪末 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拉瓦锡b 瑞典的舍勒c 英国的道尔顿d 英国的汤姆生 d 2 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下列原子中 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neb mgc sd c c 3 a元素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b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当他们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时 a的化合价为 b的化合价为 a与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3 1 ab3 4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 如有错误 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