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学习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2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提高析读图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提高辩证分析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从岳飞、文天祥等人物身上学习、借鉴爱国主义精神。复习过程 一 板块整理时空篇 1. 列表归纳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朝建立的基本要素。(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称谓、都城、被谁所灭)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称谓都城被谁所灭辽上京北宋 汉族960年西夏大夏国皇帝兴庆金会宁、中都南宋汉族1127年元朝1271年合作探究1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与南宋并立的政权各有哪些?与两宋同时并立的政权又有哪些?与北宋并立:与南宋并立:与两宋同时并立: 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并立?战争篇北宋:赵匡胤发动_建立北宋后消灭割据政权,结束分裂局面。北宋与辽: _ (宋真宗 寇准) 西夏-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 南宋与金: _ (抗金将领: - )合作探究1 你对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和影响有何认识?议和篇1 列表归纳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金与南宋议和的史实。双方名称内容影响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南宋与金小组合作探究:(1)这些议和有哪些共同点?(2)两宋与这些政权签定议和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评价这些议和?(5)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主流是什么?(6)你认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人物篇观察下列第二单元中出现的人物: ( 1 ) ( 2 ) ( 3 ) ( 4 ) ( 5)请写出 以上人物的事迹。(1)(2)(3)(4)(5) 经济篇特点: 民族经济继续发展,且经济重心南移一 宋朝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_开始,_完成。(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农 表现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 推广到江淮地区。业的发 、 成为重要的粮仓。经济 展 原因: , , 重心 陶瓷业:南宋时,_逐渐成为制瓷业的中心。的南 兴盛的 纺织业 丝织业:蜀地丝织品“ ”。移 南方手 棉织业:从_兴起,南宋时到_。工业 造船业:宋代,东南沿海的 、 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繁盛的 当时繁华的大城市有 、 。商业 货币的变化: 时, 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政府鼓励_,在_设立_,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 主要贸易港口:_、_。(3)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元朝 1 元世祖时元朝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如何?提示: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和作用;交通运输业:元朝运河开通的目的、在位皇帝、新开通的两段运河、漕运和海运路线、比较隋元运河的异同点:商业:大都的地位;中外交往:人物、国别、著作。2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社会生活篇人们4.宋代 衣:宋代各级官员服色不同,普通百姓只穿_二色的衣服。由于_的提倡,女子缠足逐渐传开。的社 的衣食 食 北方人主食是_,肉食中以_为多。会生 住行 南方人主食是_,吃 多。 活 住:农村百姓的住房以_为主,城市平民是_。 行:人们多用_、_。士大夫骑_、_。 城市文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的场所,叫做“_”。专供演出的地方称 。 化生活: 节日主要有_、_、_、_等。节日 宋代的春节叫_,最为重视。 民族融合篇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小组讨论分析:1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2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文化篇合作探究1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各有何作用?你认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 列举宋元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二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 2011桂林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2 2011郴州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c. 党项、女真、回纥 d. 匈奴、回纥、吐蕃3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4 【2011海南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52011泰州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6 2011苏州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苏湖熟,天下足”。a b c d7【2011邵阳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2012湖南岳阳)8.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2012湖北随州)9、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也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的风俗长卷。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东京(2012山东聊城)10.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b.唐朝“和同为一家”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2012贵州黔东南)11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2012江苏泰州)12.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2012江苏扬州)13.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14 (2012东营)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6(2012 齐齐哈尔市)读史可使人明智。有一部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春秋 d尚书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秦 b.唐 c.元 d.隋18.山东新泰在元朝时应属于a.中书省辖地 b.宣政院辖地 c.江浙行省 d.辽阳行省19.2011资阳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bcd20.2011湘潭2011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同一时代的是( )a. 顾恺之洛神赋图 b.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二、材料分析题1(10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右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1) 材料三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