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散文阅读 新课标.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散文阅读 新课标.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散文阅读 新课标.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散文阅读 新课标.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散文阅读 新课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散文阅读 新课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过度商业化正使我们的文化遭遇灭顶之灾访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肖舒楠蒙茜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在宁波举行的“江海文化论坛”上提出,过度商业化正使我们的文化遭遇灭顶之灾。这一言论,引起不少网友注意。近日,赵士林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报”):在您看来,哪个领域的文化被过度商业化的后果最严重?赵士林(以下简称“赵”):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术教育这个高端文化领域。真正的学者都耐得住寂寞,但当下的学者,却出现了学术产品低水平、剽窃抄袭、伪造学历等问题,这不外乎是想尽快获得学术地位,从而兑现成社会地位乃至商业利益。最高端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十分可怕,因为“象牙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位。大众文化领域更被“过度商业化”侵蚀得千疮百孔。大众文化领域也是有底线的,比如不能恶俗,但现在我们对恶俗是不干预的。比如说凤姐、芙蓉姐姐等现象,把炫耀丑、炒作丑当做趣味,这就很恶俗,是在误导、毒化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精神。报:在您看来,社会的底线究竟是什么?赵:我觉得是真善美。我们可以营造文化氛围,比如让大家多听听肖邦,多看看冰心。文化市场难为文化人,也锻炼文化人。能创造出既有市场又有品位的作品,那才叫能耐。我不是让大家都去听肖邦、看冰心,就是去看看金庸也不错。文化艺术总要有一个底线,人类的基本价值要坚守,任何时代都不能歌颂西门庆。报:有学者曾提出“暴发户式审美”的说法,即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般乱撞,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作“现代秀”。感觉现在和“美好生活”挂钩的东西都要贴上“洋标签”。您有同感吗?赵:分析深层次原因,我们得承认,人家的文化包括商业文化,比我们发达。对很多人来说,“洋标签”就是“可靠”的标志。为什么崇洋媚外?因为“洋”有可“崇”的东西。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什么都不用讲,老老实实把国货质量搞上去。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总想着不按套路出牌,哪管什么诚信?中国人为不诚信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恰是最严重的精神危机、文化危机。报:对于“洋标签”泛滥,有人说,这与我们不重视本民族文化,没有着力推广民族文化有关,比如现在听交响乐的人比听民乐的人多。您认为呢?赵:我们应该在世界视野中审视传统、发展传统。拿服装来说,让大家都去穿汉服、唐装、清朝大褂,说这是弘扬传统,没太大必要。我们大可在时装潮流里融进中国元素。比如立领的中山装我就很喜欢,那是中西融合的产物。像旗袍演变过来的半身装,有现代的样式感,装点一些中国元素,也非常好。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我很赞同,叫东西整合。我十分喜欢冯友兰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东圣西圣,心同理同。”政治、文化各个层面都应该这样,不能说“就得中国的”或者“就得西方的”。除了东西整合,我们还要古今整合。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当然要有,但那是博物馆艺术,比如京剧、昆曲要保留,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审美样式。古典艺术也可以焕发出现代价值,我们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整合它,将它融合进现代的审美观念。(选自2011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结合采访内容,请你给“过度商业化”下定义。(不超过50字)答:_【答案】所谓“过度商业化”,指的是丝毫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唯利是图地攫取文化市场的超额利润。【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注意三点:“过度商业化”指的是文化范畴,“商业化”是指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是指过分地攫取利润,其他都不考虑,只想到钱。对此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文本说说“过度商业化”的表现有哪些。答:_【答案】学术教育领域中学术产品低水平、剽窃抄袭、伪造学历等问题;大众文化领域中丧失底线,对恶俗现象不干预,如把炫耀丑、炒作丑当做趣味;商业文化中不问质量,唯利是图,严重丧失诚信。【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采访中主要涉及学术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三个方面的“过度商业化”,分别对其进行概括即可。3请分析文中画线语段在说理上运用的表达技巧及效果。答:_【答案】类比说理。为了回答如何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赵教授拿“穿汉服、唐装、清朝大褂”类比沿袭传统文化,拿“立领的中山装”类比中西融合的文化,拿“旗袍演变过来的半身装”类比古今整合的文化,在类比中表明了观点:不能沿袭传统文化,而应该提倡中西融合、古今整合,这样使说理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达技巧的能力。类比说理是一种常见的说理方法,这段话拿服装来类比文化,把道理说得既直观又形象,让人容易明白理解。4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看待“洋标签”。答:_【答案】应该承认,真正的“洋标签”背后有质量信誉保证,在世界市场的大背景下,“洋货”与“国货”处于同等竞争位置,“洋标签 ”泛滥反映了“国货”质量不如别人,不能单纯地责怪老百姓崇洋媚外;理性看待“洋标签”,有些“洋标签”是中国本土出产的假冒产品,有些“洋标签”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监管,国家要严把进口关;首先要提高国货的质量,发展好我们的民族文化,然后才能古今整合,东西整合。【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首先要立论正确,其次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范曾与杨澜的对话杨澜(以下简称“y”):很多人非常想找到您画风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就从这里面现有的几幅画来看,我觉得,您的画比过去更简约了,而且人物的表情和传达出来的神韵,不像过去那种非常张扬的,现在有了一点沉静、沉淀的味道在里面。您是非常自觉地、主动地去改变风格,还是说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范曾(以下简称“f”):艺术家都是当局者迷,自己到底什么面貌,这个可能你们旁观的人看得更清楚。你们已间隔了好多年没看到我现在的作品,因此你们可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就我个人来讲,并不着意地去追求这种风格的变化,不在形式上花很多的脑筋去琢磨,而是自己在整个创作时间里,抒发心灵过程里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如今在西方,人们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还有点摸不着门道。有人认为这与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本身缺乏透视和光影的变化的局限性有关。那么范曾本人又怎么看呢?)f:其实中国画它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仅仅是语言和西方不一样。西方可以用光、色,我们用线条。中国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是有种情绪的,有感而发的,激动的。他这种情绪使他的用笔有种速度,有种气势,有种派头,而这种东西却是有时间的因素在里面。所谓至高的中国画,不仅有三维空间,还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西方绘画所达不到的。y:我们今天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够借鉴西方的东西,然后来一个中西和璧。于是很多手法上、技巧上,也作了很多的借鉴,您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f:我看到一些提倡熔东西方为一炉的这些作品,大体上是一种皮毛外向的一种物理性的组合,而并没有达到一个化学的组合。如果仅仅是皮毛外向的那种学习和临摹的话,中国人学西方人不行,外国人学中国人也不行。中国画现在有些人提倡吸收西洋的东西,可是它没有在艺术本质跟内核上思考,因此就难免人为,庄子书里面所谈到的“邯郸学步”。y:所以您觉得中国的国画要想取得更大的前途,实际上应该拉开和西方绘画的距离,而不是缩短这样的距离。要建立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这种艺术,才能够有生存的一个空间。f:对。一个有强大文化的民族,它是不容易消失的。你比方清朝入关以后,它建立了二百七十年江山,可是它最可悲的一点,连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全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汉族文化强大。y:有一些人说您比较恃才自傲,不知道您自己怎么看的?f:也就是说我狂。其实能做到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做到狂这是很不容易的,李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这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y:作为一个画家,您觉得二十一世纪中国画的前景在哪里?f:中国画能够前进,并不要借助外力,不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要用西化的方法来改造中国画,或者中国人一定要在皮毛外向上学习西方的东西。我觉得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从刘勰文心雕龙到近代的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强调一个以真为美的原则。中国绘画又应该是文学的,因为中国的文学在中国古典的文化传统里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所以一切画论都受文论的影响。还有,中国画一定要强调它是书法的,如果没有雄厚的书法基础,你很难画出一张优秀的中国画。那么,哲学、文学、书法我们都可以在古典中复归的精神这个总的原则之下,吸取最优秀的东西。5请简要概括范曾关于中国绘画艺术有哪些主要观点。答:_【答案】中国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或“中国画用线条来表现,西方用光、色”); 至高的中国画,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要轻易借鉴西方艺术;本着以真为美的原则,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国画应该吸收其他门类艺术里的东西。6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答案】很多借鉴西方艺术的东西,只是学习到了形式上的东西,而没有真正做到中西方艺术本质上的融合。7简要分析杨澜在这篇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答:_【答案】(1)特点:针对性强,非常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作用:有针对的提问,拉近了自己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