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训练题 人民版.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训练题 人民版.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训练题 人民版.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训练题 人民版.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训练题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一、选择题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a“仁者爱人”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能力要求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材料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明显是道家学说的主张。备选项中a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c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d是儒家荀子的思想主张。答案b2.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解析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奴隶制走向瓦解,奴隶制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能恢复西周的奴隶制等级制度,故对“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感到愤慨。答案为c。答案 c3 2011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解析温总理站在政策制定者的立场强调重视人民的利益,这与“仁政”、“德治”的内涵一致,故选a项。答案a4.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对孟子思想的认识。材料反映的是孟子的“重民”思想,该材料是孟子对人民生活的见解但没有说到土地分配。答案 a5.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 a项为墨家思想;b项为儒家思想;c项为法家思想;d项为道家思想。答案 d6.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a.法、智、信 b.仁、义、礼 c.法、术、势 d.法、智、权解析 本题考查了法家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认为君主要具备“法、术、势”才能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答案 c7下图反映的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b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c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d使儒学成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解析漫画反映的信息是儒学独尊。构成2 000多年传统思想哲学基础的是道家学说。答案c8.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墨家主张节俭。答案 b9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年轻的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起用许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其中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受到重视。以下关于董仲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c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d晚年辞官回家,著书立说,著有四书章句集注答案d10.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电视剧中,常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奉天承运”这一说法的最初提出者应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 董仲舒最早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答案 c11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a仁政 b为政以德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答案d12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民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a“政在得民” b“民贵君轻”c“存百姓”的思想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解析题干主要是从民本的角度阐述建设和谐社会的,所以答案只能选d,因为它是从选才的角度来阐述建设和谐社会。答案d13.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上下尊卑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解析 由材料内容对照选项,三纲五常压抑人的个性和自然欲求,讲求严格的等级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符合题意。答案 c14和谐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下列几本书中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其了解的有()。a b c d解析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正义的战争,体现了和谐的思想。符合题意。而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严刑峻法,轻罪重罚,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15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观点来考查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回答各问时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各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3)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4)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答案(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思想。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