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描述你家乡的自然景观 说一说 秦岭 淮河 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 犹如一道天然屏障 冬季阻挡减弱了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南下 夏季阻挡减弱了温暖湿润的东南方北上 对东部季风区南北的气候产生了巨大影响 看图思考 亚热带 暖温带根据什么分的 亚热带 暖温带 这是根据什么分的 根据什么分的 这个呢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结合上面几幅图片 观察下面所示红色分界线 说明其地理意义 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 观察分析 把秦岭 淮河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 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 旱地 水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小麦 大豆 花生 甜菜 水稻 油菜 甘蔗 屋顶坡度较小 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马车 船 秦岭 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0 0 结冰 不结冰 800毫米 800毫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 玉米 水稻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苹果 柿 枣 柑橘 柚 茶 船 马拉大车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 气温1 1月份0 等温线2 日均温 10 积温4500 等值线3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 降水4 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5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 气候6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四 农业7 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8 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 植被9 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 河流10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 水位变化小 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 水位变化大 无结冰期11 秦岭 和巴颜喀拉山 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七 地形12 该线以北地形完整 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 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 区域13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14 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0 以下 0 以上 800mm以下 800mm以上 暖温带 亚热带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界线c c 界线a 界线b 秦岭 淮河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 秦岭 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 阿尔金山以北 横断山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 阿尔金山以南 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1月0 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 季风区的南部地区 1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采购团队廉洁自律与职业操守协议
- 2025版体育场馆运营承包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版事业单位临时工录用与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合同
- 2025电料合同-光伏发电设备材料采购合同
- 2025版医疗健康中心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合同
- 2025版建筑拆除爆破工程安全协议书
- 2025草坪修剪项目政府采购与无人机技术应用合同
- 2025版水库水资源管理与承包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影视基地租赁合同模板(含拍摄设备使用规定)
- 2025年本科院校基建处招聘考试备考指南与模拟题
-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 2023年度保安员考试检测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热电厂巡检工培训课件
- 2025年探伤工(二级)重点难点考试试卷
- (正式版)DB15∕T 385-2020 《行业用水定额》
- 曲臂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通 用设计(330~750kV输电线路绝缘子金具串通 用设计分册)2024版
- 厨房设备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库
- 1-商务沟通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