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6古代商业与城市;78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中国经济网2013年7月6日:“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信息不能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解析直至近代初期西方向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之前,对外贸易中国多居于出超地位,故选d。答案d2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 d打破了坊、市界限解析从城市主要场所的设置,特别是“市”的设置的不同点入手。答案d3(2014济宁调研)“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利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解析纸币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d两项;b项不符合史实;“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利归国家专有”体现了“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故答案为c项。答案c4(2014深圳南山模拟)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农村专业经济发展”可判断选c。答案c5(2014青岛调研)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陕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广东721 270711 959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判断,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a项;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b、c两项;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答案为d项。答案d6(2014烟台高三质检)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徽商发展历史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徽商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徽商的衰落也不是清政府的压制所致,而是由于其自身及外部的因素。故选c。答案c7(2014枣庄模拟)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解析纵观古代中国,统治者一贯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虽然有“优商”、“恤商”等现象,也不足以说明实施“重商抑农”。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答案c8(2014潍坊四县检测)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解析材料中“近代的前夜”是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依据是出现雇佣被雇佣的生产方式。a项说的是手工业的工序复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d项说明的是商业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的“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出现,符合题意。答案cb组提升练9(2014青岛调研)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班固的观点“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意思是粮食富足货物可以流通,国库充实、人民生活富足,然后才可以治理得较好。故选d。答案d10(2014泰安质检)明清时期,晋商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所到之处,就修建一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晋商会馆。2008年9月3日全国晋商文化展览汇集了全国晋商会馆文化的精华。下列有关晋商会馆的表述,错误的是()。a晋商会馆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性特点b晋商会馆是当时山西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c晋商会馆是晋商的荣誉与辉煌的缩影与见证d晋商会馆既是会馆又是他们经营的票号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晋商会馆”和所学史实,会馆是为了方便本乡本土的人方便住宿、联络的场所,不同于商业经营性质的票号。答案d11(2014烟台高三质检)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工商联系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甲是重农抑商;乙是农本思想;丙是农商相互依存;丁是农工商皆本思想,故c项错误。此题选择c。答案c12(2014临沂调研)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加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解析分析材料“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造成“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即海禁使靠海为生的人失去了就业机会,少了生民生计。故答案为d项。答案d13(2014湖北黄冈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完成与否是史学界探讨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观点如下:我们认为,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体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张。中国远距离贸易古已有之。唐宋远距离贸易格局是以盐为主,粮食次之。还应当指出,16至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江西商、洞庭商、山东商、龙游商等商帮众多商人的行业,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珠江三角洲经贸区、华北经贸区、西北经贸区)。商品流通的规模,无论是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均前所未有。全国性大市场从而形成。此外,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扩张:(1)海外贸易额增加。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共1 711艘,年均10.7艘左右。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至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共3 017艘,年均41.1艘。明末清初,中国到东南亚商船年均91艘左右。从康熙二十四年至乾隆二十二年到中国贸易的英美商船有312艘,其中英国商船最多。(2)海商势力壮大,郑氏集团控制了东南制海权。(3)对外贸易及港口数量增加。(4)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商业革命,16至18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在西欧,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商业革命的热潮。其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加入了这一场世界范围的商业革命之中,而且成了被西方人称为“是东南亚也是遥远的国度的工厂。”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封建社会商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应该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建立。所谓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指相互关联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组成的有机市场体系。16至18世纪,中国商品市场兴旺,而劳动力市场、金市场刚刚起步,技术市场偶而有之,信息市场还远未产生,市场体系未建立。因此,16至18世纪中国未完成商业革命。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未能完成有其经济和政治原因。第一,经济发展失衡,商业革命缺乏后劲。区域经济多样性是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发展的诱因。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却严重阻碍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进一步展开。16至18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16至18世纪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不仅严重制约市场的扩大,也制约了商业革命向纵深拓展。第二,封建势力对商业资本的摧残和压制。16至18世纪中国的商业革命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它受到封建势力多方摧残和压制。明清时期,“恤商”观念虽有抬头,但封建王朝和押商政策和“病商”弊政依然存在。乡村封建乡族势力对商业也起了羁绊作用。第三,商业资本控制生产之路狭窄。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是商业革命纵深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封建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过渡。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二是走包买主道路。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完成与否之辨。(要求:对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完成与否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完成与否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16至18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在西欧,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商业革命的热潮。其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加入了这一场世界范围的商业革命之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16至18世纪中国未完成商业革命。分析这些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外交特点分析论证观点,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案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14(2014泰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材料四“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耕织”,分析为小农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图片反映了国家税收总额、农业税、工商杂税的变化情况,注意概括的准确性;第二小问,注意结合时间“清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小农经济占主导等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不同时期中国和英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方面对比分析。第(4)问,注意先明确观点,“同意”时要强调明清经济的滞后性,“不同意”时注意明清经济发展的成就。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出口贸易海运物流代理合同
- 2025年度校园学术活动场地租赁服务协议书
- 2025茶楼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合同
- 2025版社区居民委会节假日安保服务及应急预案合同
- 2025年度圆通快递快递业务数据处理保密合同
- 2025年房地产项目智能家居销售代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市场摊位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电子商务合同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 2025版围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协议
- 2025版碎石运输与智能运输调度服务合同
- 变电站防恐课件
- 2025年关于村支部书记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湖南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2
- 2025年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熏蒸药品管理办法
- 收银系统操作培训
- 卓越幼儿园教师健康专题培训课件
- 个股期权培训课件
-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 小学美术教育读书分享
- 肺结核痰菌阴转评估体系构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