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1)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1)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1)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1)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1)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表面形态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变化的 见图 2 地质作用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下列地形的形成 1 东非大裂谷 2 大西洋 3 喜玛拉雅山脉 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及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5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 4 红海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地质构造的定义 4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褶皱 形成原因 基本形态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原因 断层 形成原因 地表形态 断层线 断层面 地垒 庐山 华山 峨眉山等 地堑 吐鲁番盆地 渭河谷地等 相对上升 多形成山峰 地垒 相对下降 多形成盆地或谷地 地堑 断层线 练习 东非大裂谷属于下列那种地质构造 c 峡谷 草原 山地 高原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很小 背斜形成山 向斜形成谷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2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在经受外力侵蚀的过程中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影响 岩性疏松 容易被侵蚀 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 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 因而侵蚀程度较小 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3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于向斜部位 形成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现象 所以 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注意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范围 地球内部 热能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 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高山和盆地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削低高山 填平洼地 使地表趋于平坦 各种地表形态 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在一定时期内 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 找水 工程建设 材料 1 两千万年以来 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 可是珠峰的海拔却只有8844 43米 2 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 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 有人计算过 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 但是事实是 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 为什么 2002年2月19日 埃及工作人员对开罗吉萨的狮身人面像进行修复工作 这座修建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著名古迹历经4000多年风风雨雨 如今已是伤痕累累 若再不采取措施 则25年后将会坍塌 埃及政府不断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拯救工作 什么原因导致狮身人面像伤痕累累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相互关系 裸露岩石 黄土高原横跨青海 宁夏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南6省 面积64万平方公里 黄土覆盖厚度100米 300米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高原上沟壑纵横 支离破碎 1 黄土高原的黄土哪来的 为什么沟壑纵横 支离破碎 2 在黄河下游会形成什么现象 为什么 冲积平原 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山麓冲积扇 流沙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 遇到地面灌丛 岩块的阻挡 沙粒沉落 堆积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滞阻 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形成流动沙丘 风 风蚀蘑菇 在干旱地区 风扬起沙石 吹蚀地表 思考 1 人类活动对地表有没有影响呢 2 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外 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用 例如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如海蚀崖 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 如沙滩等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 冰斗 u型谷 峡湾等 冰碛地貌 例题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 b c d e五处 属背斜的是 2 从地形上看 c处是 形成的原因是 3 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 一致 4 图中cd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a b c d e d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 a d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