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27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5、64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从长远考虑,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病虫危害的是()。a清除茶园内的所有杂草b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c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d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利用化学信息阻止害虫进入茶园解析清除茶园内的所有杂草,可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下降,对降低病虫危害反而不利。答案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解析负反馈调节既存在于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答案c3(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解析a正确。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之越低。c错。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答案abd4(多选)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b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c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d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解析从图中气候的变化情况来看,中间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而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发生的波动很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远高于乙生态系统,故a正确;如果是严寒、干旱等引起乙生态系统生产者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种群类型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乙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简单,故b错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题目信息不能说明此现象,故c错误;由于乙生态系统的s点处还有少数的生物,结合曲线可知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故d正确。答案ad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成反比,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与自动调节能力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措施,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选b。答案b6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 bc d解析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农田生态系统低。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4分)7(14分)(2011四川理综,31)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解析分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及卷尾鬣蜥的捕食对象知: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构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沙氏变色蜥与网蜘蛛活动范围的变化,属于群落垂直结构的改变; 由于卷尾鬣蜥的捕食,网蜘蛛的天敌沙氏变色蜥的数量减少,通过对食物链“植物较小的飞行草食动物网蜘蛛沙氏变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