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3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苏教版必修5 .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3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苏教版必修5 .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3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苏教版必修5 .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3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苏教版必修5 .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3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苏教版必修5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3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苏教版必修5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明)陈辉荔枝赏读:全诗从远景起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其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其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其外在美,又写其内在美。所写各点,在诗中糅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大大增强了荔枝的立体感和鲜明度。心中有阳光何飞鹏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说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每个人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态度,思考所遭遇的情境,判断别人的作为。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在自己的心中反射出自己眼中的花花世界。同样的夕阳,有人感受到美丽绚烂,是人间绝色美景,是一天最精彩的结束;有人则感受到落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带着遗憾与凄凉。同样的雨中漫步,有人把它当难得的体验,感受细雨飘在脸上的诗意,享受雨中的迷蒙,那是人间浪漫的极致;有人则抱怨上天的折磨,破坏了出外踏青的情境,细雨变成恼人的元凶。春夏秋冬,物换星移,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是人生不断面对的情境,没有人能逃避。问题是,你要用什么样的心灵的镜子,来反射外界的变化呢?健康、光明、善良,都是好的答案。自己的行事作为,直道而行,无愧我心,也用同样的心情来感受世界,体悟别人的行为。这面光明、正向、健康的镜子,会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引导自己走上向上之路。心中有阳光,想的都是光明正道。只问自己是否全力以赴,不管外界是否风雨交加;只问自己是否仁慈友善,不论对方是否作恶多端;只问自己是否坚毅执着,不论事情是否艰难险阻;只问自己所得是否本分应得,不论别人是否超额据有心中有阳光,看世界美丽动人,看人间平和喜乐,看家庭知足美满,看朋友真情对待。遇机会,知把握,勇敢向前;遇困境,不怨怼,小心因应;受人恩惠,常怀感恩,知回报;为人所害,所求诸己,宽宏原谅,不求报复。微感言:参考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困难挫折。乐观坚强。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3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4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战国)荀况一、作者视窗少年言志不虚生1901年9月24日,贾祖璋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黄湾镇的一个杏苑之家。8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私塾,以后又送到袁化镇高等小学读书,15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弘一法师(李叔同)、鲁迅、陈望道等许多文化名人都曾在这个学校教过书。贾祖璋回忆说:“1919年望道先生从日本回国,受聘为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师。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这一班,但课余我们少数同学请他辅导日文。望道先生既授日文,也谈时事和新文化运动。他的语调急促,热情洋溢,使我们受益匪浅。”于是他早有大志:我不欲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地浑浑然虚此一生。他选择了生物学为终生研究的学问。1924年夏天,他兴奋地看到商务印书馆标本部的招工广告。标本,不就是生物标本吗?他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毅然跑到上海去,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于是倾心于剥制各种动物的标本,特别是鸟类的标本,极大地丰富了知识,成为非常有实践经验的鸟类专家,果然不“虚此一生”了。【注】贾祖璋(19011988),中国作协会员,著名科普作家,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贾祖璋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了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劳动创造了人是建国初期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必读书籍之一。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高中或初中课本。二、写作背景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果木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枝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该文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2期知识就是力量,后收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贾祖璋的生物科普著作生物学碎锦一书中。作者上小学时读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曾把古今有关荔枝的资料摘抄了几十条,集中在一个本子里,封面上题了“荔枝谱”三个字。本文的写作,与这些事有密切关系。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红缯(zn)紫绡(xio)醴酪(l lo)粗糙(co) 绛囊(nn) 渣滓(z)浸渍(z) 贮藏(zh) 枕藉(ji)(2)多音字2辨形组词3成语积累【识记】(1)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2)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错点提醒:贬义词,不要用于赞扬的语境中。)(3)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错点提醒:强调的是没有结果。)(4)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运用】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1)远距离移栽大树,挖东墙补西墙,劳民伤财,没有实质效果。()(2)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下苦功夫,我们在学习上更要提倡这种钻牛角尖的精神。()(3)对网友的网络问政,任何单位都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4)今年我省又是个丰收年,目前全省粮食作物已经成熟,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秋收工作。()答案(1)(2)“钻牛角尖”含贬义,与赞扬的语境不合(3)“不了了之”强调的是无结果,语境是说任何单位对网友的网络问政不能不理睬,应该用“置之不理”(4)4近义词辨析(1)龟裂皲裂辨析:“龟裂”指物体呈现许多裂纹,或裂开许多缝子,用于田地、器物等,适用对象较为广泛;“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只用于皮肤。运用:这次西南地区数月无雨,水库露底_,以至庄稼绝收,为五十年不遇的大旱。这几天风大严寒,露天作业要注意保暖护肤,防止皮肤_。答案龟裂皲裂(2)明证证明辨析:“明证”,名词,明显有力的证据。“证明”,动词,用可靠的凭据来断定;名词,指可以作证明的文字材料。运用:1534年,明朝第11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_。明清以来的历史记载充分_,中国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并将其列入中国的海上防区之内。答案明证证明一、文本助读【结构图示】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外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历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信心。二、小组合作1本文共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写作重点是什么?答:答案本文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写作重点如下:第一部分(第111段):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的特点。第二部分(第1215段):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和展望。2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答:答案(1)举例子。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增加了事实依据。(2)打比方。有直接比喻:“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也有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这样表达,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且有文学情趣。(3)列数字。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等时,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使说明更加准确、客观、具体。(4)引用。多处引用古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如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开头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句子等。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说明效果,又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韵味,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5)下定义。如:“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科学。3为了翔实、生动地介绍荔枝各方面的知识,作者对本文层次进行了精心安排,将多种说明顺序汇于一体,请结合课文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这样安排的作用。答:答案说明顺序文本呈现作用由主到次荔枝的形态特点荔枝的生长特点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分明,既展现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其他知识。由表及里外壳颜色形状大小内膜果肉种子三、师生探究1文章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些诗句,有什么作用?答:答案介绍荔枝果实的颜色,说明荔枝颜色以红为主,非常美丽,其中“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了文题。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这里所谓“夸张的说法”是什么意思?答:答案从课文可知,“盈盈荷瓣风前落”是说荔枝内壁薄膜的轻盈,“片片桃花”则比喻荔枝的壳,因为文章有所交代,“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用这样的诗句描绘出来,自然运用了夸张手法,也就有些失实了。考点链接科普文中引用古典诗词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特别是在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文章里,不仅可以激发语言的表达,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有艺术性、趣味性,而且能够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作者介绍荔枝的果实的部分显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这些次要部分是否可以删掉?答:答案不行。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4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融科学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认识。答:答案本文很好地实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1)科学性。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的印象。既注重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如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后,在第二段就指出“壳如红缯”有不足之处。(2)文学性。文中使用了不少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文艺性和形象性。尤其是有多处引用了古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一、阅读延伸荔枝肖复兴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竟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路,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认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赏析】本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亲与荔枝的几件小事,赞扬了母亲对儿孙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文章描写十分细腻感人,写的虽是生活小事,但是浸透在每个词语、句子中的却是天地间的至爱亲情。一颗鲜红的荔枝,恍若思念的长线,一头牵着作者,一头牵着母亲。有了思念,于是,作者的生命便有了荔枝般的鲜活。二、写法迁移本文除了一般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古诗文、故事等,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尽展科学小品的独特魅力。【我来练笔】科学小品文是文艺性说明文。一方面,它要运用一般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像下定义、列数据、举例子等,使语言缜密,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它要多运用比喻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还要恰当引用古诗文、史料、文献、谚语、寓言、神话、传说、故事等,来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让读者获得一种文学享受。请以“石榴”为例,写一篇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小品文。(300字左右)答案示例五月石榴红似火五月的傍晚,漫步石榴树间,一簇簇火红的石榴花与天边的晚霞连成一片,形成“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象。石榴叶为对生或簇生,呈长椭圆或长倒卵形。花有五至八片的花瓣和许多雄蕊。花石榴开花重瓣,花蕊不育,不结果。而果石榴开花则多为单瓣,雌雄同株,容易结果。花瓣下面是橙色的坚硬的萼片。石榴花的颜色比火还红,因而古人称之为“榴火”,曹伯启就曾写下了“满园竹风吹酒面,两株榴火发诗愁”的佳句。石榴的果实为圆形,顶端隆起果嘴,果皮色多种多样,橙色、金黄色、深红色,质地坚硬。果皮下是蜂窝状的果窠,每窠一子,形状像人齿。石榴子之间有淡黄的薄膜。整个果实像玉盒中镶嵌着晶莹的珍珠。石榴果有止渴、生津、解酒、祛毒的功效。石榴皮捣碎可以敷肿毒。石榴子酸甜多汁,十分可口。晋代潘岳安石榴赋中写道:“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不仅如此,根、皮中的石榴碱有驱虫,治疗肾结石、糖尿病等功能。石榴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五月石榴一定会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缯(zn)紫绡(xio)绛囊(jin)枕藉(j)b宫阙(qu) 转载(zi) 龟裂(jn) 萌蘖(ni)c醴酪(l) 吹嘘(x) 粗糙(co) 贮藏(zh)d珊瑚(shn) 绚丽(xun) 切合(qi) 渣滓(z)答案a解析a项“藉”应读ji。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弓箭谏阻幅员攻城掠地b善长逼真褐色不了了之c乘机兼程造化劳民伤财d树阴渣滓鬼计尾不大调答案c解析a项“攻城掠地”应为“攻城略地”。b项“善长”应为“擅长”。d项“鬼计”应为“诡计”,“尾不大调”应为“尾大不掉”。3对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2)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a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b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c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作引用、作比较d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别修辞方法、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习惯上的不同提法,记住概念再结合具体句子逐一判断即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微博发起了“世界水日关注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计划”,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b这次为身患重病的徐纯洁同学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十余万元。c北京市气象台日前发布首个今冬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500米,司机朋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d朱理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考虑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答案d解析a项缺宾语,可在“计划”后加“的倡议”。b项“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歧义。c项语序不当,将“首个”与“今冬”调换。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一树独先天下春漫话梅花贾祖璋王象晋群芳谱曾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为遗憾,的确,这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每种植物的花和果实都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以外,一株植物,营养物质有限。用来滋养美丽巨大的花朵,就难以再结出鲜美肥硕的果实;反之,丰于果实,就只能啬于花朵。不过,普遍之中,也会有特殊,如梅杏桃李等便是既有好花,又有美实,两者兼具。而且都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尤其值得重视。这里单说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左传:“和如羹焉,水火醯(x)醢(hi)盐梅,以烹鱼肉。”“醯醢”是醋和酱,把梅与醋酱盐并列,可见当时梅是作调味品用的。尽人皆知的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关于梅子生食的较早记载。齐民要术引诗义疏:“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酢,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酥,置羹臛(hu,肉羹)齑(j,细末)中,又可含以香口;亦密藏而食。”除了作调味品外,生食和制作蜜饯,与现代相同。又制成乌梅和白梅用作下气、除热、安心药,也早有记载。说苑记载越国使者赠送梁王一枝梅花,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所以会千里迢迢,带去作为礼品。晋代陆机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人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达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较早的重视梅花的两个故事。梁何逊在扬州,官舍有梅一株,他常在树下欣赏吟咏。后来在洛阳,又想起梅花,便再去扬州,正逢梅花盛开,竟终日看花不止。何逊是一位喜爱梅花的诗人,所以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但是,从晋代到六朝,诗人歌咏梅花,大部分还只是慨叹梅花的易于飘落: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从飘荡消落转变为不“信笛中吹”,进而推崇它素艳清香,突出耐寒的习性,对梅花的看法逐步向宋代人的思想靠近。与陶渊明爱菊一样,宋代出了一位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物以人贵,孤山梅花,就为人所称道。林逋的梅花诗,又多名句传诵于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山园小梅)小园烟最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如: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王珪)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苏轼)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著范村梅谱,称梅花为“天下尤物”,说经营园林,首先要种梅树,愈多愈好,其他花木,无关轻重,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同时,梅花就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各种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以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成总集,如前述杨万里和梅诗序说,那位和梅诗作者陈晞颜搜集到的原作有八百篇之多。而且早在北宋已有总集梅苑,后来又有梅花鼓吹等多种。另有几种梅花百咏则是个人咏梅诗的专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臣于谦,也有一本梅花百咏,他是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吧。史可法殉国后,扬州梅花岭上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冢,增添后人凭吊景仰的情怀。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梅的品种的记载,北宋梅尧臣有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重台梅”就是说的台阁梅。石曼卿、苏轼有红梅诗。宋徽宗赵佶御制艮岳记“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趺,芬芳馥郁号绿萼华堂”。堂以“绿萼华”名,一就因为万数梅树都是绿萼梅。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大隐庄梅盖早梅,香甚烈而大。”这是北宋时代四个梅花品种的记载。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最早也是唯一的记录。范成大搜集当时苏州地区所有的各种梅树,陆续栽种在家园里,每得一种,记录一种,汇成一帙,再加前后序文,便成这本梅谱。过去都说这书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实际上第五种“古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