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案.doc_第1页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案.doc_第2页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案.doc_第3页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后案编制:秦冬梅 审核:王丽 教师寄语: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1.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在日华侨、留学生与在大陆的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他们的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而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进来,一场“微博寻亲”活动正在开展。“微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A.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人途径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C.微博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D.微博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2. 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 )A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B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3.现代奥运会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场简单“运动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这里碰撞、交流与融洽。从文化的角度看,举办奥运会 (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A. B. C. D. 4.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古代商旅活动 网络互动 教育 人口迁徙 红色旅游 科考队南极考察A. B. C. D.5、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近百万,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D.古代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6.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8、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北方的游牧人经常以畜产品同农耕人交换粮食、茶叶、布匹、铁器等,这种互通有无的贸易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这说明 (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 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贸易活动促进了人口的迁徙A B C D92012年12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莫言热”“文学热”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些话题通过网络迅速在社会传播,说明新媒体 ( )传播信息具有快捷性特点 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将传统的传媒手段完全取代了A B C D10.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11.近一时期,乔布斯与苹果公司备受关注。苹果公司 卖的不仅是iPhone、iPad,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 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这表明 ( )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文化与经济的 交融不断加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 A. B. C. D.12.影片2012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强烈的感官刺激,冲击人的灵魂,引发人们对世界未来和人类生存的思考,引 起社会的反响。这表明,影片2012 (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是对人类生存状况歪曲的 反映推动人类同舟共济价值观的传播 推动了 世界气候变化的好转A. B. C. D.13.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 日本传人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 (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落后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14. 在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 ) 将国外的一切文化传统都吸收过来 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努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B C D15.“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 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汉语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16.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17.近些年来,在拜年方式的选择上,电话和手机短信位列 榜首。随着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方式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人们青睐便捷、快 速、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是大众传媒 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 A. B. C. D.18.故宫博物院与ffiM合作历时3年开发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今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 轻点鼠标就能足不出户免费“游览”虚拟故宫全貌。这 一事实说明 (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 B.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19.2012年5月13日是母亲节。母亲节最早始于希腊,而 真正流传开来则始于美国,并很快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在中国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这表明 (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各国文化正走向 融合、趋同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国际交往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A. B. C. D.20.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俄罗斯 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 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文化年,是两国 ( )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 B. C. D.21.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 日在安卡拉开幕,中国文化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向土耳其人民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 展成就,2013年将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中土 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 文明对话、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中土两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理论依据。(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促进中土两国的文化交流。4.1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前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的文化。没有文化的_,就没有文化的_。2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和_产生持久的影响。3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4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 、 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组成部分。5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_、_、_和_。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和_,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2传统文化具有_。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