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精选 专题7地球的运动规律.doc_第1页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精选 专题7地球的运动规律.doc_第2页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精选 专题7地球的运动规律.doc_第3页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精选 专题7地球的运动规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5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精选 专题7地球的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嘉兴期末)下图中,一个大圈是晨昏圈,另一个是经线圈,q、p为其交点,当q的地方时为5点时,p的地方时是()a19:00 b17:00 c18:00 d20:00解析根据题意,图中q、p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并且是在晨昏线上,则q、p必定都在赤道上,且平分赤道。若q点地方时为5点,那么p点就是与q点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上的点,其地方时为17点(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上的时间相差12小时),所以该题正确选项应为b。答案b2(2014金华十校调研)假如p地的昼长为t小时(t不等于12),则p地的对跖点q(与p点分别处于地球直径的两端)的日出时刻为()at时 bt/2时c(12t/2)时 d(12t/2)时解析p地的对跖点q纬度与p地度数相同,南北相反,经度相差180。p地昼长和夜长与q地夜长相等。假如p地的昼长为t小时,则q地夜长为t小时,日出时刻当地夜长/2。故选b。答案b(2014浙江宁波期末)下图中,a为晨昏线,b为经线,p为交点,o、q为晨昏线上位于p两侧的两点,l1和l2分别为op和pq的长度,读图回答34题。3若每天同一时刻,p点总能分布在该经线66.590的纬度范围之间,则该时刻可能是()a6 b9 c12 d164若p位于北半球中纬度,op的时间差与pq的相等,则l1和l2相比()al1l2 bl1l2cl1l2 dl12l2解析第3题,根据已知条件:每天同一时刻,同一条经线上,p点在66.590的纬度范围(极区范围)。则p点可能为晨、昏线的交点,此点在同一经线上高低纬往返运动。可能是12时或24(0)时。选c。若选择其他项,则p点有在晨线或昏线上两种可能。全年不可能同一时刻日出或者日落。第4题,根据已知条件:中纬度,时间差相等,则p点位于晨或昏线上,时差相等推出跨越经度差相等,此图又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利用经线“向高纬方向经线之间距离缩短”的规律判断l1l2。故b正确。答案3.c4.b5(2014浙江湖州期终)若某日晨、昏线分别与150e和122w相交于同纬度的p、q两点,则此时()a北京晚霞绮丽 b新加坡迎来日出c伦敦烈日当空 d华盛顿正值午夜解析150e向东到122w小于180,故该纬线肯定不是赤道,根据题意,150e向东到122w之间为白昼,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处于夜晚并且即将迎来日出,故a错误,而新加坡此时位于晨线附近,即将迎来日出,b正确。伦敦为子夜时分,华盛顿为傍晚时分,故c、d错误。答案b6(2014金华十校调研)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a该地可能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b该时段直射点可能两次过赤道c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d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解析从题目信息可知,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始终大于0,说明该地无极昼极夜现象,不可能位于寒带,a项错;若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太阳直射点在该地以北且向北移动,该地太阳高度变小,至北回归线时达最小,而后直射点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又逐渐增大;另一种是,太阳直射点在该地以南,向南移动至南回归线,而后北移,这种情况太阳直射点可能两次经过赤道,b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既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该地白昼不一定先变短后变长,c项错,该地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可能两次经过赤道,昼夜长短状况并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故选b。答案b(2014浙江抗州七校联考)根据图形及题中提供的信息,完成79题。7若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地球侧视图,fg为赤道上的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i两点的昼夜长短相同bhi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chi两点的季节相反,时间相差12小时dhi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8若图中f、o、g为赤道上的点,fg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fg之间经度范围为4月12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则北京时间为()a4月11日20:00 b4月13日16:00c4月13日24:00 d4月12日16:009若图中f、g是地球表面上的两点,其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当o点为南极点时,6月22日f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53.5 b68.5c6.5 d21.5解析第7题,该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地球侧视图,f、g为赤道上的点,推断fg表示赤道。与fg垂直的线表示地轴。h、i是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该两点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互补,东西经相反,所以hi两地的昼夜长短相反;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等,季节相反,地方时相差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只有春秋分日时相同,故c项正确。第8题,图中fog为赤道上的点,fg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根据数学知识,可以推断fg之间的经度差为60,又因为fg之间经度范围为4月12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可知f(或g)所在的经线为日界线,即180经线或0点所在的经线。当f所在经线为180时,g所在经线为120w,地方时为0点,可以计算北京时间为4月13日16点;当f所在经线为0点时,g所在经线为180,地方时为4点,则北京时间是4月12日0点。综合分析,选项b正确。第9题,图中fg是地球表面上的两点,其直线距离为地球的半径,可知fg之间的弧度数为60,又因为o点为南极点,所以fg两点与南极点间相差30,两点都位于60s纬线上,当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以计算f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5。选项c正确。答案7.c8.b9.c下面两表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不同节气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1011题。小满5月21日夏至6月22日大暑7月23日甲7206807206乙762868347628小雪11月22日冬至12月22日大寒1月21日丙8212908212丁58285034582810.甲、乙、丙、丁四地按照纬度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c乙、丙、甲、丁 d甲、丙、丁、乙1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比乙地小b6834为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c乙地和丁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相等d一年中甲、丙两地只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解析第10题,根据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可计算出甲地纬度为3326n或1326n,若是1326n则5月21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应接近90,与材料不符,因此确定甲地纬度为3326n;根据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834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小满和大暑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乙地纬度为2n;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90,可确定丙地纬度为2326s;根据丁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34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小雪、大寒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丁地纬度为16n。所以四地按照纬度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乙、丁、丙、甲,选项b正确。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比乙地大,a错误;乙地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434,b错误;乙地和丁地都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是90,c正确;当太阳直射在甲、丙两地中间的纬线5n时,甲、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而一年中5n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答案10.b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26分)读太阳光照图(部分),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bc为赤道,d为oc的中点,n为北极点,d点两侧的日期不同,且图中8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6分)(2)与北京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6分)(3)假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匀速运动,则该日日期可能是_或_。(7分)(4)若此日过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扩大,则a点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差值将逐渐_(增大或缩小)。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_(增大或缩小)。(7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d点所在的经线为180,n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经度为135w;北半球80至90之间出现极夜现象,故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s。第(2)题,北京经度为116e,零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与北京处于同一天,而零时经线为45e。第(3)题,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可能向南或向北,假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匀速运动,可根据3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移动了2326来计算,则该日日期大致为11月初或2月初。第(4)题,若此日过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则图中a点距太阳直射点将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将减小,因此a点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差值将逐渐缩小;而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将增大。答案(1)(10s,135w)(2)45e向东至180(3)11月初2月初(4)缩小增大13(30分)下图中三条线分别代表南半球冬半年某日三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h为一已知量)。读图回答问题。(1)三地的纬度依次为_、_、_。(6分)(2)h的最大值为_,h2的最小值为_,h1的固定值为_。(6分)(3)该日,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8分)(4)地位于地的_方向,说出你判断的理由。(10分)解析第(1)题,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该日地太阳高度无变化,地应为北极点;地恰好发生极昼现象,其纬度值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等于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值)是互余的,则地纬度为北纬(90h);地昼长为12小时,则地位于赤道。第(2)题,地的太阳高度值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最北可到达2326n,则h的最大值为2326;h2为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其最小值为6634;h1为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其值固定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值的2倍,即2h。第(3)题,由于该日太阳直射北纬h,则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南纬(90h)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h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地位于北半球,地位于赤道,则地位于地南方;由于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即正午)北京时间为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