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含13真题含详解).doc_第1页
【创新设计】(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含13真题含详解).doc_第2页
【创新设计】(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含13真题含详解).doc_第3页
【创新设计】(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含13真题含详解).doc_第4页
【创新设计】(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含13真题含详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2013试题调研押题)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分析与相关原理不符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解析选项a,在捕食链中,第一营养级属于自养型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与异养生物不同;能量的用途中,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错误;选项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主要是指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能量,分解者可利用这部分能量,但不能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只能利用分解者分解后形成的无机物,正确;选项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正确;选项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因此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正确。答案a2(2013陕西渭南质检一)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解析知识点主要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及种内、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由题意可知,蚜虫受到攻击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释放的化学物质帮助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属于种内互助。答案a3(2013浙江六所一级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2、x3等表示动物通过摄食同化有机物的过程,y1、y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况下,x固定的二氧化碳大于y和z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分解者自身的有机物中。当生态系统到达动态平衡时,x3x110%10%。答案c4(2013北京西城期末考试)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是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的昆虫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解析由题干的信息可知物种单一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不利。答案d5(2013浙江嘉兴学科基础测试)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利用的,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则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故a、c正确;大气中的co2进入植物体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是通过呼吸作用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故b正确;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因为植物体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故d错误。答案d6(2013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a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近b物种多的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解析简单生态系统若达到稳定,其中的生物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也相近,故a错;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故b正确;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不止一条,而且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又不止一种,因此当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它的位置可以由同一营养级上其他生物来取代,故d正确。答案a7下列实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出现b一些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富营养化作用积累到人体内,从而使人患病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田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生活污水及化肥厂废水排入海中,会导致赤潮现象解析重金属等物质不易分解,会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到人体内;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等现象。答案b8(2013辽宁大连双基测试)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及稳定性。由表知,甲中的生物比丁中的多,所以耗氧多;乙与丙相比,无光照,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乙含泥沙,泥沙中有微生物,所以乙瓶中的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短;丙与丁相比,少了微生物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丁比丙的生物种类多,抵抗力稳定性较丙高。答案b二、非选择题9(2013潍坊模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丁是生态系统的_,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调节。若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解析(1)从图示看出,甲为大气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为能量由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过程,其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过程,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形式进行调节,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即使生物c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也可慢慢趋于稳定。(3)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其中a生物量最多,应为初级消费者,b、c生物量次之且相等,应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4)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1)分解者有机物co2(2)负反馈一定的自我调节(3)乙abdc(4)间接10(2013大连双基测试)下列a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b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图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填字母),相邻两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2)a图中a代表_,其中的碳以_形式通过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返还无机环境的途径除图中所示的_过程(填序号)外还有_ _。(3)b图中b表示_的能量,c表示_的能量。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解析(1)a图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为分解者,f、d、b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相邻两营养级间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a图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将碳返还到无机环境中,即图中的过程,此外还可通过化学燃料的燃烧等过程将碳返还到无机环境。(3)b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除呼吸作用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第二营养级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答案(1)bcdef捕食(2)非生物的物质(或co2或无机环境)co2光合化学燃料的燃烧(3)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11(2012蚌埠第二次质检)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3)调查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调节。(5)蜜蜂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信息。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_。解析(1)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物种入侵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多样性。(3)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用取样器取样法。(4)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5)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属于调节生物的种内关系。答案(1)突变(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2)样方法降低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合理答案)(3)取样器取样法(答诱虫器等具体方法也可)(4)负反馈(答反馈不得分)(5)行为生物的种内关系12(2013杭州二中模拟考试)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和_。(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 _。(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_ _。(5)下图表示受到轻度污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