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2013年韶关摸底)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4(2013年东莞统考)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 c d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7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2533天,成虫数量增加,种群增长率快速上升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8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的株数为()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10下图为野生绵羊种群在1800年早期被引入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对1850年前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判断及1850年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a“s”型;种群将超过k值,因为在1850年以后,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状态 b“j”型;1850 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 c“s”型;种群数量趋向灭绝,因为在1930年出现了种群“爆炸” d“j”型;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因为种群大小每10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11(双选)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12(双选)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高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二、非选择题13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曲线_表示,其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_。(2)使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有:_;_。(3)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制约的,体现了调节种群数量的_因素。(4)在所研究的1890年 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以看出,当雪兔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14(2013年重庆选摘).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上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0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2年重庆)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2012年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3(2013年福建)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226 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4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数量 年数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 0 3 41219乔木 0 0 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5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7(2012年北京)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8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9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10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的不同是 ()a演替进行的时间长短 b演替发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c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 d裸地形成前原生态系统的类型11(双选)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2(双选)在某一生态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变化如下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不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a物种种群大小受b物种种群控制,但b物种种群变化不受a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ca物种(或b物种)种群大小呈现波动现象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迁入和迁出的因素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二、非选择题13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调查日期(月日)610615 620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型,在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4(2013年海南)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稳定性较低。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d解析:在自然界中,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并受其他生物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当一种生物迁入新的环境后,如果该地的条件不适合此生物生存,则其数量将逐渐减少,最终为零。2d解析:de段兔群种群数量达到k值,增长率几乎为0。3a解析:甲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是增长型;乙三者都一样多,是稳定型;丙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是衰退型。4c解析:“j”型曲线因环境阻力增大而呈“s”型曲线,即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阴影部分也可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5c解析:t2与t0时种群增长率相等;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6b解析:基部为幼年个体数,当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时,此种群为衰退型。7c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快,个体数量增多;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8c解析:每4 m2草坪中草药的数量(1215141712)/514(株);5000 m2草坪中草药的数量145000/417 500(株)。9b解析:决定达到k值时间的因素是培养液体积和起始菌数,体积越少、起始菌数越多,就越快达到k值;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先后次序为i、。10b解析:开始阶段为“j”型,1850 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种群密度制约。11ac解析:a项,n505010,则n250只/2 hm2,即125只/hm2;b项,被捕捉过的田鼠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d项,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12ab解析: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以a点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13(1)a周期性(2)可食的食物增加猞猁急剧减少(3)外源性(4)60千只晚于解析:根据曲线分析,曲线a的数量高于曲线b的数量,由于捕食关系,可确定曲线a代表雪兔,曲线b代表猞猁。两种动物明显地表现为每隔9至10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呈现数量周期性变化;使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食物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变化是由于食物和捕食相互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在1890年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最大数量在60千只左右波动,所以其k值为60千只左右,猞猁的k值受雪兔的影响,将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14.(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 解析:(1)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结合题中材料,图中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中0a,物种的密度上升,数量增多,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 段,群落由多年生草本阶段向灌木阶段过渡,灌木取代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能耐受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并在该环境下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c 点后,若气候条件适宜,高大的乔木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取代灌木的优势,成为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 (2)该地区经过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碳元素(co2),增加了农林产品的产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及识图能力。据图分析a点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蝗虫作为害虫,对它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在它的增长速率很小的时候防治才更有效,a正确;ab段增长率在减小而种群密度在增加,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那么就可以防止种群数量在波动时出现很高的峰值(c点),c正确;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可以减少蝗虫对植物的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2c解析:人工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误。分析曲线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因而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体现物种的丰富度。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3d解析: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区植被养护管理办法
- 利用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结合深度学习技术进行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的研究
- 服务设计思维在茶饮体验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体育机构薪酬管理办法
- 江西房产抵押管理办法
- 安全检查报道
- 硬件加速纹理合成技术-洞察及研究
-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 家具定制行业最佳实践指南
- 校园二手市场商业模式规划
- 淹溺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PremiereProCC视频剪辑基础教程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学案(单词短语句型写作等知识点汇总)
- 镀锌板国家新标准规定
- 《电工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 数字时代的商务英语写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检验科沟通技巧及其它
- 2022年安徽大学科研助理(校聘)招聘6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 YY/T 0995-2015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用医疗器械术语和定义
- GB/T 19352.1-2003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