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休克总论(2014)休克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机体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状态。组织有效灌流量减少是不同类型休克的共同表现。组织灌注不足的征象:急性意识障碍(意识混乱或意识不清);外周灌注不足(湿冷、末梢发绀、毛细血管再灌注减少、脉细速);尿量减少(0.5ml/kg/h或30ml/h);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浓度升高;心动过速等。分类按病因:失血性、创伤性、烧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内分泌性休克。按血流动力学变化: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失液、烧伤、毒素、炎性渗出等。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室间隔破裂等心脏泵衰竭。血流分布性休克 :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内分泌性等。阻塞性休克 :腔静脉压迫、心包压塞、心房粘液瘤、大块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动脉瘤分离等。 “混合性休克” :如低血容量休克合并分布性休克 (感染或药物中毒 )、心源性休克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等。这些混合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常是各类休克症状的综合,也可能在治疗一种休克时呈现出另一种休克的特征。休克各期特点:一、 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或微循环缺血代偿期) 一)、微循环及组织灌流 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缩小,其中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显著,微血管运动增强,同时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接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 微循环变化特点:1、微循环小血管持续收缩2、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3、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减少 4、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路迅速流入微静脉5、灌流特点: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二)、 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小血管有丰富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占优势。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既刺激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痉挛,又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大量动静脉短路开放,构成了微循环非营养性血流通道,使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锐减,此外还有多种体液因子(如血管紧张素)参与。 三)、本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缺血性缺氧期为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自身输血: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的储血库收缩,可以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管床容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自身输液: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返流入血增多。 血液重分布: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了心、脑主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改变。 四)、临床表现 该期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脉搏细速,脉压降低,尿量减少,烦躁不安。该期血压可骤降(如大失血时)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略升(代偿)。由于血液的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神志一般清楚。该期为休克的可逆期,应尽早消除休克动因,控制病变发展,及时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量,防止向休克期发展。 二、 淤血性缺氧期(又称微循环淤滞期或休克期) 一)、微循环及组织灌流 血液不再局限于通过直捷通路,而是经过开放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入真毛血管网,微动脉,后微动脉痉挛减轻,而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和微静脉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滚动、粘附嵌塞、血小板聚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血浆外渗到血管外、血粘度增加,血流速度缓慢,组织灌而少流、灌大于流。发生淤血性缺氧。该期真毛细血管开放数目虽然增多,但血流更慢,甚至“泥化”(sludge)淤滞,组织处于严重低灌流状态,缺氧更为严重。 微循环淤血是各型休克发生发展的共同通路。 微循环变化特点:1、前阻力血管扩张,微静脉持续收缩2、前阻力小于后阻力3、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 4、灌流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二)、微循环淤滞的机制 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长期缺血和缺氧引起组织氧分压下降,CO2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酸中毒导致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缺血、缺氧使扩血管活性物质(组胺、激肽、腺苷、K+等)增多。 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性休克有内毒素血症,引起血管扩张和持续性低血压。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期白细胞在粘附分子作用下,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加大了毛细血管的后阻力,此外还有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泥化、淤滞,甚至血流停止。 三)、临床表现 休克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进行性下降,心音低钝、神志淡漠、昏迷、少尿甚至无尿、脉搏细速、皮肤紫绀。 三、休克的难治期(休克晚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该期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或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而又称“不可逆性休克或难治疗性休克”。 微循环变化特点:1、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2、血细胞黏附聚集加重,微血栓形成3、灌流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 一)、DIC形成 当休克进入淤血性缺氧期后,由于血液进一步浓缩,血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血流速度显著变慢,酸中毒越来越严重,可能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别是败血症休克、严重的创伤性休克、异型输血更容易诱发DIC。 此期休克微循环内微血管扩张,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阻塞了微循环,随后由于凝血因子耗竭,纤溶活性亢进,出现出血,微循环血流停止,不灌不流,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失去反应,所以称为微循环衰竭期。 休克一旦并发了DIC,将使病情恶化,并对微循环和各器官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是休克晚期难治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休克的发展,特别是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和组织有效血液灌流进行性减少,组织缺氧愈来愈重,缺氧使有氧氧化减弱,ATP生成减少,致使钠泵因能量不足而失灵,Na+、Ca2+、水内流而K+外流,引起细胞损伤和高钾血症;同时酸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而组织低灌流又使酸性代谢产物(乳酸、CO2等)不能及时清除而导致局部酸中毒,加重细胞损伤。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氧自由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文化调查心得体会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人群分析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飞机租赁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指导教师教学反思与总结计划
-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范文解析与指导
- 高端别墅空调清洗施工方案和流程
- 函授本科实习鉴定总结
- 管理部门述职报告范文-1
- 年级组长志愿服务项目计划
- 软件项目团队创新职责
- 2024ODCC-02007数据中心电能路由器应用白皮书
- 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下)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工程大学
- 培训机构中途入股合作协议书
- 板坯连铸机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北京市幼儿园玩具配备目录》
- 学位英语4000词(开放大学)
-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上下增减剂量法
- 植物拓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拓花草之印染自然之美课件
- 2024年湖北联投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高清版)JTGT 3331-07-2024 公路膨胀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2024国家能源集团社会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