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回放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回放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回放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回放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例1】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等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1)题干显示,赤潮的发生跟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有关,显然这是由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2)水温高,浮游生物生命活动强,繁殖速度快;风力小,利于氮、磷等营养物的聚集。(3)由上题解析可知赤潮多发于水温偏高、风力偏小的海域,而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同时该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答案(1)b(2)c(3)c【例2】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1)(双选)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2)(双选)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解析(1)由图可知,19952010年我国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即经济高速发展,这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且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2)由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还较小,显然我国今后应加强这两个系统的发展,即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答案(1)ab(2)cd【例3】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c d解析(1)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源缺乏,不宜种植水稻和甘蔗;黄淮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受水源条件限制,不宜大规模发展水稻和甘蔗种植业;辽东丘陵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和甘蔗。(2)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错误。答案(1)d(2)b【例4】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占用耕地坡度小、海拔低,增补耕地坡度大、海拔高,增补耕地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第(2)题,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教育和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方面分析。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例5】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 bc d(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bc d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时,制出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沼渣和沼液可以还田作为肥料,符合既提供生活能源,又提高土壤肥力的要求。(2)从图中可以看出,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产生了烟尘和灰烬,既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