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历史 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5-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基础巩固|1由清政府出资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a北京到天津b北京到张家口c唐山到胥各庄 d吴淞口到上海解析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出资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这是由清政府出资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答案c2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a甲午战争后b辛亥革命前夕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答案b3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是()a中华民国成立 b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c改革开放开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答案b4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c d解析近代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排除。答案a5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a丹麦公司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b广州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解析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是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的,故b项错;c项的地点应为台湾;20世纪初,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民间百姓使用得很少,故d项错。答案a| 能力提升|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了一次就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是坐着不是跪着。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汽车已在中国普及b接受新鲜事物需要过程c中国不需要汽车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本题以生动的历史情境材料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思想保守落后的状况,而正是这种封建等级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答案d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abc d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多,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日益近代化,故的说法是正确的;另外这个时期虽然上海汽车很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说上海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是错误的,故排除。答案a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由材料中的“汽车、火车、轮船”可知,新式交通工具已经在近代中国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4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近代中国()a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b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c列强侵略不平衡决定的d自然条件不平衡决定的解析铁路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长期以来, 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内地,因此近代中国铁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种分布不平衡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答案b5上海小说家陆上谔在1910年发表的小说新中国中曾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在上海浦东”,“街头的新生事物更多”。以下表述与材料不符的是()a作者写作的年代正处于革命前夜b“预言”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c“万国博览会”演变为今天的“世界博览会”d“街头的新生事物”有电话、汽车等解析小说发表“100年后”,即2010年,电话、汽车已经不再是“新生事物”,因此答案为d。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材料二义和团曾经张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材料三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要结合三则材料,从清政府统治者、外国列强、人民的思想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条件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答案(1)原因:清政府中顽固势力认为修铁路扰民,导致失业,便于列强运兵,雇洋人修路导致白银外流。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列强的阻挠和侵略。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