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教学设计借物抒情托物寄情绘美文琚金民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托物寄情的四大技能,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2、方法与过程:结合学生发表习作涩秋和课文醉翁亭记,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交流,乐于分享,托物寄情,调适心理。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托物寄情的四大技能。2、难点:合作探究托物寄情的四大技能。学习者分析1. 一般特征分析全班39人,初二年级,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多数女生对写作很感兴趣,男生感兴趣的少。2、初始能力分析预备技能的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对托物寄情的写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目标技能分析:通过书面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能初步运用托物寄情的写法,但是他们还没有系统掌握必要的写作技能。学习态度分析:多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少数学生对写托物寄情的技能学习有畏难情绪。3、学习风格分析:多数学生比较倾向视觉化的设计方式,喜欢围绕幻灯片进行讨论、互动。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学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也能触摸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脉搏。它们都运用了托物寄情的写法,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作者的心灵。那么什么是“托物寄情”呢?托物寄情就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特定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既包括自然之景,也包括生活场景,借描写景物的形态特征来抒发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这种写法,关键是要将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僵硬地拼凑在一起。二、用PPT呈现学生发表的习作涩秋,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让学生围绕涩秋,个人自由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体会。2、学生每四人一组,小组探究托物寄情的技能。(教师相机点拨)教师请每个小组选一个发言人,举手发言阐明本组意见。涩秋安徽省怀宁县育儿初中八年级 琚若冰又是一个深秋,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校园里。不经意的一瞥,我的眼球便再不能流转开。秋如一幅画卷,向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徐徐展开了它的优雅,以及那优雅的苦涩。远处,一片绿暗红嫣在习习秋风中婆娑着。瞧,香樟吐翠,轻柔地摇摆着。枫叶上一抹抹晕染的红,是秋的吻吧!花圃里的菊花三五成群地开放,淡粉的花瓣褪了妖冶,些许的素白暗含着莫名的际遇。哦,那可是秋姑娘的泪?你也懂我的哀伤吗?小草也脱下了青绿的衣装,焦黄色的衣裳全然不复新装。草地一直延深到断墙残垣处,一棵木樨静立在那儿。木樨树的身后是破败的房屋,半是砖瓦,半是凄凉。木樨树的青绿疏朗间兀自藏着几笼淡黄,像是谁的哭泣打湿了衣衫,荡起了涟漪。木樨娇美的花蕊从绿叶间探出了头,枝叶里是深深浅浅的印迹。繁花似锦,本应是华丽喧闹的。而此情此景,却截然不同。在稀薄的阳光下,这碧绿与鹅黄色花瓣相互映衬,别有一番神圣、恬静之美。我不觉起了兴致,脚步匆促起来,终于停在木樨树前。木樨树下是一地零落的花,鹅黄色花瓣如同花仙子的翅膀,嬉戏在草丛里。一股淡淡的沁香传入了我的鼻子,都说木樨之香,十里皆闻。又为何眼前的木樨并无浓郁的芬芳,只闻得清幽之味?若有若无,像一杯陈芬,苦涩里带着淡雅。一阵秋风吹来,凉意渐浓。我拢拢衣衫,凉意却似乎刻进了骨里,与悲伤融合在一起。这阴郁随着温暖的血液流入了我的全身上下。而此时的我,一动不动,闭上眼,任有悲伤席卷全身。眼前闪烁着物理试卷上鲜红的“74”分。我真想告诉自己这一切不过是个恶梦,梦醒了便可继续快乐,可是书包里的试卷出卖了我此时的内心。我睁开眼,正见到枝头的一木樨颤动着,想要在风的催促中牢牢抓住树干。它扑朔着,最终缓缓地,缓缓地向木樨树望了一眼,无可奈何地脱离了它的母亲。它随风翩跹起舞,宛如黄蝴蝶,一时间醉了人眼,分不清是真是假。也只是相似罢了,好像西游记里的白骨精,片刻便打回了原形。不带一丝色彩,凄婉地与世界作别。倏而,遁身在一片焦黄之中。又是一地的花事荼蘼。我蹲下身,拨开小草,捧起一簇木樨花。一滴泪忽地落下,打湿了花瓣,扑颤着。面狭上依存泪珠的余热,心中的悲哀却又侵袭了我。为什么?我们都曾那样努力也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我惨淡一笑,呵,原来秋天是苦涩的。忽然注意到一抹微小的黄,我走近一看。竟是一朵花,它生长在砖岩里。没有土壤,没有水分,它是如何生存的?我不知道。心中却受了莫大的震撼,一朵小花都知道顽强不屈,而我呢?遇到一点挫折就伤春悲秋。现在,就是现在,抹去眼泪,挥手与这涩秋,这份消极告别!三、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要相机点拨,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围绕涩秋来把握其托物寄情的写法:【作者感言】 “一切景语皆情语。”期中考试数学、物理成绩很不理想,此时已是深秋,我心情失落徘徊在校园里,来到那个即将重建的角落,触目伤怀,把自己苦涩的心情寄托在校园里萧瑟的秋景上,于是写成这篇文章。【同窗视点】凭栏听雨:小作者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他精心选景。焦黄色的小草、破败的房屋、静立的木樨、习习秋风,这些景色正好和作者心情失落的心情相一致,很自然地找到情感的触发点。写景很美。空谷幽云:还在于他写景生动细腻,有层次,有顺序,写总写秋景,然后具体描绘,由远及近,从远处的“绿暗红嫣”到“小草”再到草地深处的“木樨”,重点放在“木樨”上。明月松间照:成功还在于本文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考试失利后的失落苦涩的心情。悟空再世:更可喜的是小作者没有将就此消沉,结尾感情基调变得昂扬,在一朵花的鼓舞下,决定抹去眼泪,挥手与这涩秋告别。四、教师总结托物寄情的技能,用PPT呈现:一、精心选景,以景配情。我们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讲究意境美,“意”与“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意”就是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这种感情基调选择特定的景物,这种景物要能寄托出这种感情,也就是说这种景物能触发作者这种感情,景与情要相配。比如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知州,要抒发自己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于是选择了醉翁亭作为寄情的物象,此种美景能给人带来快乐。二、细致描景,以景托情。景物是作者寄托思想感情的载体,写景是抒情的基础,写好景才能抒好情。怎样写好景呢?首先,要通过观察了解景物的特征;其次,要围绕特征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腻地描摹;最后,写景要有层次,要言之有序。如,醉翁亭记写“朝暮之景”生动地先写出了朝景暮景的各自特点,再写出朝暮之景变化之美;写“四时之景”先生动地写出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景物特点,再总写四时之景的变幻之美。“朝暮之景”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四时之景” 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从“朝暮之景”到“四时之景”也很有层次,从一天的晦明变化到一年的四季变幻。三、金线串珠,以景缀情。托物寄情的散文结构要做到散而不乱,散中有神,形散神不散。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各个景物片断犹如百颗珠玉,要把它们缀在“感情线索”这条金线上。如,醉翁亭记时而写山色,时而写水流,时而写人情,时而写山林,看似散乱,实际上并不乱,有一条金线贯穿其中“乐”,醉中之“乐”,写山中之景是写“山水之乐”,写“滁人游” 写“百姓之乐”, 写“太守宴”是写“宴酣之乐”,写山林、禽鸟是写“乐其乐”,因景生乐,因乐抒情,全文十次提到“乐”, 十 “乐”归一与民同乐。四、事景结合,以事引情。托物寄情的散文可以综合运用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触事抒情,这样抒情更自然,写景与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醉翁亭记末段在写太守醉游归来时在叙事之中融入了抒情和议论,表达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