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平均律、五度相声律在古琴调弦上的差异.doc_第1页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声律在古琴调弦上的差异.doc_第2页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声律在古琴调弦上的差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声律在古琴调弦上的差异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古琴初学者使用调音器来调弦,将古琴的七根弦定为C、D、F、G、A、c、d,调音器指针指向中央便是音准了。而传统古琴教学中,会使用泛音和弦法,以五度相生律的标准把七根弦调准。此二法在调音结果上有所异同,详述如下。由于在下并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所以叙述中难免有误,望专业人士批评指正。首先做一下必要的背景知识普及:一、“八度”关系之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都是一样的。即频率翻倍,音高提升一个八度。反之亦然。二、十二平均律,即在一个八度中间划分一个由十二个元素组成的等比数列,即十二个半音间隔。根据频率-音高关系,等比数列的比例系数q=“2的12次根”,约等于1.06。“平均”一词的含义即是等比。三、五度相生律即取一个音与其二分音、三分音的音高、弦长关系作为其参考依据,推算其他音之间的音高-频率关系。根据物理学知识,弦长与振动频率成反比,即一个音与其二分音的频率比是1比2,二分音与三分音的弦长关系是3比2(相当于七徽对五徽或九徽),频率关系是2比3。可见,五度相生率是一个有理数关系,必然和十二平均律有所误差。四、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均为相对音高关系的律法。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小字一组的a1定为440Hz,或者442Hz。接下来,仅举一例比较两种律法下音高的差别。若将五弦七徽泛音取440Hz,五弦空弦频率应该为220Hz。一、十二平均律计算法五弦空弦频率应该为220Hz,等比计算可得二弦频率146.83Hz,七弦频率为293.66Hz。可以发现,这样的计算还是非常方便的。二、五度相声律计算法五弦七徽对二弦五徽,即二弦五徽频率应该为440Hz。根据五徽与七徽长度比为3比2的关系,可知二弦七徽的频率应该为二弦五徽频率的(2/3)倍,即293.33Hz,又即可得二弦空弦频率146.67Hz七弦五徽对五弦四徽,即五弦四徽频率、七弦五徽频率均为880Hz。根据七弦七徽与五徽长度比为3比2 的关系,可知七弦七徽的频率应该为七弦五徽的(2/3)倍,即586.67Hz,又即可得二弦空弦频率293.33Hz。三、讨论以上两种方法调出的二弦和七弦的音高频率差不足1Hz,可见两种方法略有差别,但差别不大。听觉是否有差异,不是看绝对频率差异,而是看相对频率差异(即音分)。音分公式为 x=logcentf1/f2,其中cent(1%个半音间距)为底数, 1%个半音间距=2的1200次根1.0005778;f1,f2都为频率。为了说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所定古琴七根弦的偏差,我们暂定五弦音高为固定的220Hz,f1为十二平均律所得频率,f2为五度相生律所得频率。对于音分数x(单位为:个)而言,6音分之内的差异人耳察觉不到(除非把两个音叠加在一起),十几音分听觉好的可以察觉到,25音分以上绝大部分人可以察觉到。以下列出七根弦的频率即音分差:C 5 一弦:十二律:130.81Hz,相生律:130.37Hz,音分差:5.83d 6 二弦:十二律:146.83Hz,相生律:146.67Hz,音分差:1.89f 1 三弦:十二律:174.61Hz,相生律:173.83Hz,音分差:7.75g 2 四弦:十二律:196.00Hz,相生律:195.55Hz,音分差:3.98a 3 五弦:十二律:220.00Hz,相生律:220.00Hz,音分差:0.00c1 5 六弦:十二律:261.63Hz,相生律:260.74Hz,音分差:5.90d1 6 七弦:十二律:293.66Hz,相生律:293.33Hz,音分差:1.95由此可见,三弦、六弦的音分差还是很大的。我们在计算一下三弦、六弦音分差所导致的十二平均律的泛音不和。仅计算一例,如普庵咒中出现的七弦九徽-五弦十徽撮和六弦九徽-四线十徽撮若使用十二平均律调弦以后:1、七弦九徽泛音音高应为880.98Hz,五弦十徽泛音音高应为880Hz,音分差1.932、六弦九徽泛音音高应为784.89Hz,四弦十徽泛音音高应为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