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友情提示:本次考试,满分100分,书写分5分,单独计入,请同学们认真书写。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与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拍即(j)和 博弈(y) 气冲斗(du)牛 蓦(m)然 b精彩绝伦(ln) 稔(rn)熟 故弄玄(xun)虚 强悍(hn) c 拈(nin)轻怕重 义愤填膺(yng) 遏()制 迷惘(wng) d迥(jing)乎不同 叱咤(ch)风云 苦心孤意(y) 行(hng)辈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3、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两股(大腿)战战,几欲先走。 b但当涉猎,见往事(了解历史)耳。c便要(要求)还家 d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b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战国人列御寇所著。我们还学过愚公移山。c桃花源记作者是西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 d爱莲说 ,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四月间细雨霏霏的西塘,是品味江南古镇的最佳季节。b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c上海世博会开幕后,上海警方便衣行动突击队就进驻园区,确保游客安全。d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使无锡人民享受到地铁交通的便捷舒适。6下列划线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对之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可想象)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不动声色)7、依次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各种机遇从文明眼前滑过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a b . c. d.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3分)8、默写填空。(8分)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恨别鸟惊心。 ,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不 敬他人, 。(旧唐书)天下之难事, ,天下之大事 。(弟子规) 9读弟子规节选,赏析。(3分)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圯上敬履良常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夫,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譩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注释】下邳圯上:下邳,地名,今江苏睢宁北。圯,桥,桥梁。直:特意,故意。长跪:伸直上身跪着。这是一种表敬意的姿势。平明:清晨。兴:兴起,有作为。黄石:黄石公,据传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1)解释加线字(2)衣 怪 期 是(2)翻译:(2)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用/画出两处停顿。(2分)读此则为王者师矣。(4)试着概括短文内容。(2分) (5)联系纪昌学射,结合本文想想,两个故事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9分)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包利民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11、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1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13、第5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1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4分)15、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综合性学习(共4分)16、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人物姓名:_作品名称_(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五、写作(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要求:1、主题积极向上,2、抒发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陶艳波,女,1966年出生,“同桌妈妈”,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词【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人物经历 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