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母的心说课稿公刘中学 田莹莹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本课与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四篇文章组成一组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编者建议把它定为学生自读课文。这样的安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前面几篇课文获得的知识来理解分析本文,从而巩固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进一步使学生至爱亲情的情感得到熏陶。所以教学本文,我将安排一个课时,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用十分钟的时间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即可。二 、说学生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往往忽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很少真切地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对父母的爱无法理解,甚至视若无睹,不知感恩,因此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尤为重要。我希望让他们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切身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能去试着理解、体谅父母。三、说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情况,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做到“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并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因此,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3.体会至爱亲情,并珍视亲情。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对父母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展现了父母在送换孩子时复杂痛苦的内心。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了解父母对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难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四、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五、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本节课在教学中采用“读、议、说、写”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设置预习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再播放音乐天亮了激情导入,在合作讨论环节中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理解主旨,继而延伸拓展,链接生活,感悟父母亲情,最后归纳整理。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学生由“入书”到“出书”,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感恩教育。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称按照“三步六环”教学模式设计,“三步”即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步骤,“六环”指六个教学环节(即明标自学、预习交流、分组展示、拓展提升、达标测评、梳理小结)。其中“明标自学”是在课前完成的,即老师在课前下达预习目标任务,从八个方面列出预习提纲,设计前置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努力完成预习任务。设计理念设计前置性学习即预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让我们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其余五个环节均在课堂完成。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作以简单阐述:(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播放韩红的天亮了,讲述关于这首歌的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情境体验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从感性上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从而架起课文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设计理念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了解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需要掌握的,思路就会更清晰,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三)预习交流,质疑探究(约5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屏显)要求: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解决疑难,并准备汇报。(小组长做好组织安排工作)设计理念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扩大学生知识面,获取深层次感悟的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进入“乐知”、“好知”的学习状态。(四)分组展示,感知文意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展示。教师给出展示方向。1.走近作者(学生简介,师相机补充)2字词积累展示:以检测的形式展示字音词意的积累情况。(以说、讲、写、展、问答等不同形式汇报自己积累的字词,教师相机补充遗漏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3概述故事,理清情节(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2)故事的具体情节是怎样的?(生答师板书情节)4评价预习情况。【学情预设】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时,由于每个组员的领悟、表达等各方面素质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独占交流平台,而其他学生交流较少甚至不发一言的现象。在此环节要强调小组整体性,要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内容和平台,或读、或讲、或议、或写、或投影图示。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 另外,教师要注意收集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相机点拨,尽力做到诊断、矫正、补充,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并学会学习。【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汇报展示,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读文品析,理清思路。A.小组研读讨论:1、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2、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3、每次送换要时表情怎样?你能从这些表情中洞悉他们的内心活动吗?(1)独学。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重点句子、关键句。 (2)对学,小组交流探究,(3)展示点拨反馈,明确:(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B.探究感悟: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教师补充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相关情节,引导探究。明确: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爱。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设计理念】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动作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入了解课文,把握内容,理解父母的心。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六)拓宽思维,延伸提升。1赏析情节,借鉴写法你认为本文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的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学生独立思考) 师点拨: 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写穷夫妇拒绝了财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给她,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些?(原文更好一些。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结合板书:送走( 大儿子 ) ( 二儿子 )换( 大儿子 ) ( 女儿 )换( 二儿子 ) 要回( 女儿 )明确:情节特点: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作用特点:更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更突出了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更富于感染力。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借鉴这种写法,使你的文章摇曳多姿,扣人心弦。【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2神思飞扬,想象结局文章结尾写一家六口团聚,看似喜剧,但人们仍会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会不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呢?”【设计理念】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尾,不仅让学生练了笔,拓展了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巩固了知识,而且在相互阅读中,又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给了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3链接生活 感悟亲情(1)讲讲发生在你身边的亲情故事。(2)仿写。结合你的亲身体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父爱、母爱的感受?例如:父母的爱是一盏明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 父母的爱是一把大伞,为外出的儿女撑起晴空。 父母的爱是一根万能的针,能缝合儿女所有的伤口。【设计理念】让学生讲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是情感教学目标的落实。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向课外进行延伸,使学生联系生活,探究、交流感悟,深化情感体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既有利于学生再次对文本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个性表达的意识和能力。(七)梳理小结,提高素养1你的收获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感悟主题、生活体验、学习方法、写法借鉴等方面进行梳理小结、整理归纳,明确收获。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设计理念】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2深情寄语:播放感恩的心,师深情寄语: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让我们永远感恩父母,用行动回报他们吧! 【设计理念】设计这样的寄语,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文中主题的理解,并且提醒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感恩父母。(八)作业:1、做一张卡片给父母,以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和感谢。 2、用行动表达你的爱。(如:为爸爸沏杯茶、为妈妈捶捶肩) 3、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200左右)板书: 父母的心 爱子之心送大儿 换二儿 换大儿 要女儿一 波 三 折 【设计理念】直观形象,从教学需要出发,醒目地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表明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脉络清晰。七、说教学反思1 本节课从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目的出发,课堂上老师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