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百年学典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备战 百年学典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备战 百年学典导与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内环境稳态概念理解1,5,8(中)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2,4,6,9,10(中)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74.实验:生物体维持ph恒定的机制3一、选择题1.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b)葡萄糖血浆蛋白氧气二氧化碳尿素血红蛋白激素水a.b.c.d.解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激素都是在体内合成的,正常情况下不需通过循环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换。2.(2011年济南高二检测)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d)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内环境稳态指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血糖、co2、o2及代谢终产物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成分。3.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另外的实验材料c.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很像缓冲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解析: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液很接近。4.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a)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解析:高温环境大量出汗,口渴难耐,失水多于失盐,渗透压升高,应及时补充淡盐水。5.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b)a.是在神经、体液与免疫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处于稳态之中,呈现动态平衡。不要认为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6.下列叙述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最不密切的是(b)a.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b.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c.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解析:肾脏能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等废物,同时将大部分水、葡萄糖等吸收回内环境;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平衡;而细胞呼吸主要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下列有关机体稳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环境b.温度的相对稳定对维持酶活性的稳定有重要意义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内环境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解析: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8.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b)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解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所以b项正确。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引起内环境的轻微变动,内环境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二、非选择题9.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系统。(4)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解析:(1)高等动物体内的血浆(a)、组织液(b)和淋巴(c)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汇入血浆。(2)d吸收营养物质,应为消化系统;e排出代谢废物,应为泌尿系统。(3)体内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温度和渗透压等都是相对稳定的,为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的条件。答案:(1)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循环泌尿(4)适宜的温度和ph等三、拓展题10.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季的一天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 ,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已经死亡多时。据诊断,赵某系中暑身亡。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出现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1)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它的变化趋势是;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它的变化趋势是。(2)下列曲线能够反映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和相对含量(b)变化趋势的是()(3)下列曲线能反映高某(b)和赵某(a)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4)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5)赵某的死亡说明。解析:(1)赵某是中暑身亡,说明赵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体温,它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高某被诊断为水中毒,说明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它的变化趋势是盐减少,渗透压降低。(2)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一般不变,因为喝后通过排尿和排汗排出了水分。而它的相对含量(b)是相对于盐而言的,由于盐分的丢失,使得水的相对含量升高。(3)高某(b)由于喝了大量的水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赵某(a)由于出汗丢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