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美丽的莲花学习莲花品质.doc_第1页
认识美丽的莲花学习莲花品质.doc_第2页
认识美丽的莲花学习莲花品质.doc_第3页
认识美丽的莲花学习莲花品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三、感知课文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1、给下列字词注音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2、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3、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4、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教师朗读小结: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五、 研读课文(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六、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爱莲说原文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七、 总结课文通过展示莲花图导入课文,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