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检测试题 (新版)沪科版(1).doc_第1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检测试题 (新版)沪科版(1).doc_第2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检测试题 (新版)沪科版(1).doc_第3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检测试题 (新版)沪科版(1).doc_第4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检测试题 (新版)沪科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2. (2014江苏盐城中考)在探究树阴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1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图13. (2014山西中考)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图24.光学实验课上,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 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没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5. 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虚像,距离变小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6. (2014天津中考)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1 m b.1.5 m c.2 m d.3 m7. (2014山东潍坊中考)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 )图3图48.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4所示,若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a.看到的物体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 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师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0.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5中的( )图512.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高老师是近视眼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的物体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可能过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图613.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阴,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阴”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选填“实像”或“虚像”)。14.如图6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a1b1,若在a1b1与平面镜之间放置一块足够大的木板cd,则人眼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1b1;若使物体远离平面镜,则像a1b1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715.如图7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16.如图8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17.如图9所示,ao垂直射到水面,当密闭容器以p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则此时的折射角_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线射入时,不考虑容器壁的影响) 图8 图9 图1018.(2014湖北黄冈中考)“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10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能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19.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1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图11 图12 20.(2014江西中考)如图12所示,甲是 的工作原理图,乙是 的工作原理图。21.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调整(选填“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清 图13晰的像。三、作图题(每题8分,共24分)22.请你在图14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 图14 图15 图16图1723.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15中的光路。24.完成图16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点a。四、探究题(25题9分,26题12分,共21分)25. (2014江西抚州中考)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7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 图18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18所示安放;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 表格二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6.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第四章 多彩的光 检测题参考答案1.c 解析:水母和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霓虹灯是人造光源,不符合题意。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符合题意。2.a 解析: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应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选项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3.a 解析:白塔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选项正确;铁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选项错误;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选项错误;透过云层的光束是光沿直线传播,d选项错误。4.b 解析: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照射时,光束被反射到了粗糙的墙面上,由于大理石表面不可能绝对光滑,所以会有少量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从而在光滑的地面上形成一个很暗的光斑。当平行光束被反射到粗糙的墙壁上时,不再平行,会射向各个方向,从而形成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这是漫反射的缘故。综上可知,只有选项b最符合题意。5.a 解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它把来自小燕子的光进行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就形成了像,由于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该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由于小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小,所以像与水面的距离也变小,故小燕子与像之间的距离在变小。选项a正确。6.d 解析: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 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 m,故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 m,d选项正确。7.d 解析: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图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选项错误;b图中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选项错误;c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选项错误;d图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选项正确。8.a 解析: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是来自物体的光经水面折射以后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如果用一束光照射此物体,根据光传播路径的可逆性,只要逆着光传播的方向照射就可以。故选项a正确。9.a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被摄者和摄影师的距离变远时,像会离凸透镜近一些,所以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变小。故选项a正确。10.a 解析: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看到的叶脉变粗了,变得更加清晰。故选项a正确。11.c 解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只有选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项c正确。12.a 解析:由题意知,高老师看近处物体时戴上眼镜,看远处物体时摘下眼镜,这说明高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来自近处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戴凸透镜矫正。故选项a正确。13.直线传播 反射 虚像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所以形成了树阴。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成的是虚像。14.能 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的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像与物永远大小相等,即使物体离像变远,也相等,人在视觉上感觉像变小了,但事实上像的大小没有变。图1915.(1)直线 (2)反射 (3)折射 解析:(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不能进入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就是硬币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16.oa 40 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以eo、oc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题图中gd为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所以oa、eo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折射光线,题图中的bf是界面。综上所述,eo一定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如图l9所示,所以反射角为doc40。17.等于 解析:当密闭容器以p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时,水面还是水平的,故入射角仍是0,折射角也为0。18.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倒立 解析: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19.11.0 解析: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所在位置就是焦点。由题图可知,焦距为11.0cm。20.照相机 放大镜 解析:甲图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这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图;乙图中物距小于一倍焦距,这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图。21.下 放大 解析:根据题图中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物距为15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所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图20 图21 图2222.如图20所示。 解析: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图20所示。23.如图21所示。 解析:(1)过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