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每课一练 中图版选修6(1).doc_第1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每课一练 中图版选修6(1).doc_第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每课一练 中图版选修6(1).doc_第3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每课一练 中图版选修6(1).doc_第4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每课一练 中图版选修6(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基础过关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高度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追求生态文明与人地和谐3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休养生息,永续利用人定胜天,世界主宰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a bc d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图表达的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为()5以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渤海伏季休渔c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d赤潮的发生6下列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7下列行为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的是()a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c用菜篮或布袋买菜d大规模围垦洞庭湖8当前,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9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人口曲线呈_趋势。(2)资源曲线呈_趋势。(3)污染曲线呈_趋势。(4)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_。(5)为保持适度人口规模,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等,我们必须走_道路,实现_、_、_。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0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a b c d11材料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对自然的_态度()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12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_描述的文明时期()a b c d13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群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14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15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曾几何时,人类开山填海、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目前,“生态修复”概念正步入公众视野,它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措施,立足于生态的自然修复,以化解生态危机,给大自然提供一个“疗伤”的机会。(1)上述两段材料体现了人类与环境怎样的关系?(2)你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何认识?案例探究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它是决定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b2.c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耕活动,当然,部分地区仍有狩猎活动,但是总体而言,已进入农业文明阶段。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们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征服自然的思想形成在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是盛行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采猎文明时期的思想。由于认识水平较低,农业文明阶段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萌芽,但是还没有达到追求生态文明的境界。3c反映的是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反映的是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反映的是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根据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选c。4d发达国家在发展的早期,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环境,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此阶段环境质量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后期经过对环境的整治,所以环境又有所好转。5ba、d两项均是由人类排放过多废气、废水而导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生态问题;实行伏季休渔制度有利于鱼类的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6c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a、b、d都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要求。7c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会影响地下水或空气的质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大规模围垦洞庭湖,会造成对湿地的破坏。8b南极洲资源非常丰富,但其环境效益相对于经济效益来说更为重要。并且南极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但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是必要的,便于人类更广泛地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9(1)上升(2)下降(3)上升(4)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5)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10c11.c12.a第10题,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第11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第12题,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13d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这两个选项体现了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的思想,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人类活动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也会对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甚至促进的作用。人类与环境之间应是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所以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14d由题干低碳经济的理念可以看出,在空调房里健身,耗费的能源多,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15(1)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2)应了解、尊重自然规律,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科学、适度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解析第(1)题,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发展的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第二段材料中的“生态修复”说明了人类开始理智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第(2)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应围绕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展开分析,或者说明人类无视自然、征服自然的危害也是可以的。16(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解析由题图可知,第(1)题,a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对农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地资源。第(2)题,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