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圬者王承福传专题导航专题解说人物传记类文章体式比较丰富,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包括传、行状、碑志等体裁。“传”肇始于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状”即“行状”,原是在请人撰写墓志铭或上报史馆时提供的逝者生平资料,后来也演变为传记的一种,而记录人物逸事逸闻的则称为“逸事状”。唐宋八大家对传记创作的贡献在于,他们将笔触伸向了社会各阶层人物,即使是隐士、商人、种树人、泥瓦匠这类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事迹,也依赖八大家所写的传记得以流传。这些传状继承了史记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通过生动的细节来反映传主的个性和精神风貌,成为刻画人物的散文名篇。学法指导1.了解传状的内容、特点,明白该文体的特征。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文章中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感受传状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习古人的叙述能力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1三教九流所谓“三教九流”,是指旧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的等级。根据相关资料解释,“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北史周高祖记载: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2泥水匠建筑工人,在旧社会被称作泥水匠,略带轻蔑;另有一个书面称号,叫圬者,说白了,就是干脏活的,同样不好听。在封建时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泥水匠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社会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他们的生平事迹几乎从不载入史册,也很少有人替他们树碑立传。然而,也有例外,唐代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就替一名叫王承福的泥水匠正儿八经写过一篇传记,使得一千多年之后,人们通过这篇八百多字的简要传记,能了解到一名唐代建筑工人的精辟言论和高尚情操。“传”是记述某人言行的文体,本文重在记言,为一位操“贱业”的泥水匠立传。写作本文时,作者大约三十三四岁,虽中了进士,却求仕无门,经举荐才做了节度使的幕僚,正处于艰苦挣扎、力图摆脱厄途的境况。本文借王承福这个人物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希冀君王治理百姓使其得以生存,官吏秉承君主旨意教化人民,百姓安分守己、自食其力。君子贤明治世,官吏廉洁奉公,人民安分守己、自食其力,“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这是韩愈的政治理想。为此,他把批判的锋芒对准类型不同的尸位素餐者,警告他们“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韩愈笔下的王承福,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平民形象。韩愈从孟子而主张“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王承福“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甘当圬者,自食其力,“不敢一日舍镘以嬉”,毫无怨言,知足常乐。1读准字音 (1)圬者(w)(2)镘(mn)(3)飨(xin)(4)舍(5)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相当(的食宿费用)(2)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工钱(3)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将麻析成丝状再搓捻成线。这里泛指纺织(4)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尽(5)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治理,避唐高宗李治的讳(6)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莽撞,轻率(7)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或许是(8)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衰弱不振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而(2)焉(3)生(4)邪(5)舍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其他所以养生之具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2)其他所以养生之具古义:维持生活。今义:保养身体。(3)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古义:根据来。今义:因此就。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手镘衣食:名词用作动词,用镘具干活(2)舍于市之主人:名词用作动词,住宿(3)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名词用作动词,养蚕(4)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使动用法,使有好处(5)乐富贵而悲贫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为乐;悲,以为悲(6)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使动用法,使丢失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用力者使于人:被动句(2)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被动句(3)谓其自为也过多:宾语前置句,“自”作“为”的宾语7翻译下列句子(1)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译文:(2)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译文:(3)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译文:答案(1)劳力的事勉力去做容易有功效,劳心的事不易勉力而体现出智慧。(要点:强,勉力。)(2)我特地挑选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职业以取得报酬。(要点:特,特地。)(3)尽管如此,他比社会上那些患得患失,为了满足个人生活的欲望,贪婪奸邪而不遵循正道,以致获得杀身之祸的人,真是高明得多了!(要点:患不得之而患失之,患得患失;其亦远矣,其,副词,表推测语气。)1第2段“虽劳无愧,吾心安焉”是针对什么而言的?王承福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无愧”“心安”?答:答案(1)针对弃置“官勋”归而业圬而言。(2)选择了泥水匠的职业后,王承福:勉力从事不敢一日舍镘以嬉;自食其力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兼济困厄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3)原因: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2王承福择业基于力所能及,故而“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在人生选择上还有哪些作为使得他“无愧”“心安”?答:答案自业自食,不蓄养妻子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3“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现实中又有哪些可“悯”之事,促使王承福作出了业圬的人生选择?答:答案可“悯”之事有:(1)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2)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3)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4)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5)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4作者对王承福的哪些方面是高度肯定的?对他的哪些做法又提出了批评?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答:答案作者肯定了王承福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忠于职守、自食其力、知足常乐的行为,但又批评他“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的杨朱思想。这表现了作者希望君王、大臣和百姓人人各尽其职、自食其力、安分守己的政治思想和积极追求有为的人生哲学。第4段作者发表了自己的感怀,在结构思路上有什么特色?答:答案尺水兴波,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得曲折有致。先是“感”,然后是“思”,先肯定其为“贤者”独善其身,然后又是“讥”,借此生发议论,对杨朱之道稍带一枪,又用“虽然”一转,通过和“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等对比,高度肯定王承福的人生观念。最后交代为其作传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话“可以警余”,具有“自鉴”的价值,从而完成了借他人之口,传自家心声,训世导世的写作目的。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恐怕是最熟悉,也是引用起来最多的。这句话在孟子那里本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然,意思差不多。然而,后来的人在引用的时候常常调换了次序,变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意思是不是一样呢?我曾经常常自以为是时刻准备“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所以兼济天下的理想没有实现,惟一欠缺的就是没有“达”;也就是没有那个位置,缺少时运而已,天不降大任于我,无可奈何。最近这几年有一点醒悟。人生之所谓的穷,并非仅仅是外部环境之穷;人生之所谓达,也并非仅仅是时运。所谓“达”,意味着两方面内容。一是内心之通达,即理解人命与天命,并且顺天而行,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是这个意思。知天命很难,孔夫子也要“修身不懈”,到50岁才做到。二是外运之通达,也就是有了承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肩膀以后,天运把这个责任交到你的手上。这就是所谓“达”。同样的,“穷”也不是仅仅指外境之穷,而首先是内心之“穷”在古汉语中,穷主要不是指没有钱,而是指“路不通”。外运的穷常常不过是内心之“穷”的表现而已。颜子“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子“穷”乎,非也,非也!颜子之福,颜子之通,一般人不能理解而已。因此孔子这部电影拍得不够好(其实并不算很差),原因就在于导演没有理解“孔子是幸福的”。“穷”也指外境的道路是否通达,这里确实就是所谓时势的问题了。如果把“穷”与“达”简单理解为一个外境与时势,就会认为我们处于一种纯然的简单选择之中。一个是命运时势对我们的选择,是否把责任交给我;另一个是我个人的选择,是出来兼济天下,还是归隐独善其身。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还是“穷”的状态,他怎么可能兼济天下?他必须先有通达的内心,然后才能在具体的时势之中“兼济天下”,而不是“以天下济自己”,以天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贡高我慢”。所以,在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遵照这个次序,否则小则害己,大则害国。独善与兼济并非在同一个层面上的选择。只要是人,就必须要努力“独善”,真正把“独善”做好了,再去思考“兼济”。对于一个最优秀的政治家来说,了解政治常识和政治形势并不是很难,真正的难题是了解和控制自己的内心,时刻让自己的内心在一个合适的状态下进行决策和行动。一个“独善”没有做到的人,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从“独善”到“兼济”是一个递进。后人常常把这句话改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顺序之变,实际上表明已经忘失了这句话真正的内涵,以为“独善”不过是不得已的选择,是运气不好的托词,而不知道“独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是人生之根基,是需要努力一辈子的事业。孔夫子努力一生,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才算成就。因此有朋友说自己是“独善”,其实,我们根本就远远还不够资格说什么“独善”,不过是“穷途知返”而已。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其言,约而尽尽:全面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当:当做c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冒:冒进,硬要去干d抑丰悴有时丰悴:兴旺和衰败答案b解析当:相当(的食宿费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固定结构,解释为“用来”。a项代词,领属性定语,“这个人的”/代词,作主语,“他”。c项副词,“只、仅仅”/副词,表祈使,“希望”。d项介词,“被”/介词,“在中”。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宝之乱,(官府)发人为兵b有余,则以(之)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c(吾)皆待人力而后完也d或曰:“(主人)死而(产业)归之官也。”答案c解析“皆待人力而后完也”这句的主语应该是上文“其他所以养生之具”。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承福“自食其力”和他批判“食焉而怠其事”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a项第一句“手镘衣食”充分表明他自食其力的准则;第二句说的对象是“百官”,并非专指“食焉而怠其事”者。b项第一句说王承福吃住在雇主家都要用劳动所得来偿还,充分表明他自食其力的准则;第二句直接对“食焉而怠其事”者进行批判。d项第一句是说王承福心地善良,肯于周济弱者,与“自食其力”无关;第二句是批判“食焉而怠其事”者聪明反被聪明误。d项第一句说王承福自己选择干些力所能及之事,是对“自食其力”准则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第二句是王承福对富贵之家衰败原因的思考,指出“盛衰无常”的世间常理,谈不上“批判”。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福不慕功名。战乱时当兵立功,却弃官回乡做了自己都认为很卑贱的泥水匠。b王承福谋生勤恳。务工吃住在主人家,必以劳动所得偿之,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c王承福懂得分工。他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d王承福认识深刻。他认为人事充满变化,并从显贵之家的衰败中懂得了做人之道。答案a解析王承福并未做官,所以他放弃的只是官勋;做泥水匠卑贱是一种社会认识,并非王承福的认识。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发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归:返回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功:功效d抑丰悴有时时:时运答案b解析归:同“馈”,给,偿。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均为“已经”。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丧其土田,手镘衣食b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c夫镘易能,可力焉d乐富贵而悲贫贱答案d解析d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人物传记,实为宣扬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表现手法相同。b本文继承了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作者借人物之口,肯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c作者对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并认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不可避免的结局。d本文议论时政,言辞犀利,高瞻远瞩;写人叙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答案d解析文中并无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译文:(2)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译文:(3)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译文:答案(1)然而人是不能够什么都自己做的,应当各人尽自己的能力以便共同生存。(2)有去过两次、三次的,又经过那里,也变成废墟了。(3)功劳大的人,自己享用就多。妻室儿女,都是要我养活的。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舍”,可以联想到“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为“寄居”正确。b项陈情表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是“改变”的意思,和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确。c项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延”是“延请”的意思,据此可推断c项不正确。d项“属”,通“嘱”,意为“托付,交付”,正确。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辄能言诸生所诵夜坐饼灶下,诵不休为其府都事,有廉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句是写他的廉洁;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和的选项。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詹鼎没有担任过河南行省郎中一职,原文说吏部要求让詹鼎担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但被丞相否决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译文:(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译文: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等知识。(1)“故”,本来;“市”,做买卖,做生意;第一个“业”,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家业;“奈何也”,固定句式;“从”,跟从。(2)“孰”,谁;“谓”,说;“是”,指示代词,这;“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保全;“赦”,赦免;“问”,责问,追究。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是台州宁海人。他家一向贫贱,父亲在集市以卖饼为业,寄居在县里的富豪家里。富家只有吴家最为富贵,詹父就寄居在他家里,生下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上的儿童嬉游,只喜欢到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说出诸生诵读的内容。吴家很喜欢他,对他的父亲说让他读书。詹鼎欣然同意,只是他的父亲不愿意,骂他说:“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经常自己温习功课,夜里坐在饼灶下面干活,也诵读不停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去读书。过了一年,全部掌握了他的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行业演讲培训
-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校本培训特色亮点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如何管理好案场
- 2026届南京市秦淮区四校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归纳
- 2026届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延庆区2025年度医师资格考试现场审核通知
- 2025年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眼科进修汇报
- TCANSI 133-2024 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动力船舶槽车气试加注作业安全要求
- 力学篇01秒解动态平衡-高考物理答题技巧与模型
- 2025新高考数学核心母题400道(学生版)
- 项目管理技能与经验分享
- 逆向设计单元整体教学
- 烟草证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
- 混砂机安全操作规程(2篇)
- 一口气看遍中国的地理之美中国地理介绍P
- 营销策划 -极氪汽车2024应标方案【新能源汽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