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学海导航】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学海导航】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学海导航】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学海导航】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材梳理专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深:刻毒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6.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仓促之间,突然 7.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 8.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友好 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10.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想办法)使活下去 11.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使眼色 12.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 14.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实在 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做一样 1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17.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18.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1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 2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22.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2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24.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2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溃败(的军队) 26.位卑则足羞羞:感到羞耻 27.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2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杀” 2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赠送 30.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钦佩” 31.武能网纺缴网:名词作动词,“结网” 3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33.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会:恰逢 3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35.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36.恭疏短引,一言均赋疏:书,撰写 3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 38.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39.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少,没有 40.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闻:使动用法,“使听闻” 41.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幸而 42.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此为“拭擦”之意 43.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44.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会合、接触 4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超过 46.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 47.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48.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49.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征求 5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特:独教材梳理专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乘着辇车”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经营:动词用作名词,“聚敛的金银珠宝”5.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6.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暴露7.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 8.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9.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理:天数,命运 1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用作动词,“推其根本”1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12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急,突然13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戚:忧伤1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名词作动词,“继承的事业”15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冀:希望16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抚慰1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希望18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同意19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如此的,这样的20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废:废置,搁下21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22而余为徐州为:担任2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莳:种植,移植2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理:治,统治25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离:背离,远去26驼业种树业:名词作动词,“以为业”27舍瑟而作,对曰舍:放下 2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赞成29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记叙 30.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致:表达谢意3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表示揣测的语气,“大概”32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制:形式,规制33就有道而正焉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3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破,坏,损坏35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敛:征收(赋税)3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能够37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38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贼:刺杀39提弥明死之死:为而死40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41知止而后有定定:目标,志向4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为:治理43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住:停留44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私:偏爱45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合:应该46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曾:竟然47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48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障:蒙蔽49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第:但,但是 50.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假:换 选择题演练专场【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几为巡徼所陵迫死d君子生非异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b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被罢免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辟:通“避”,躲避【古今异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自叙少小时欢乐事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璧有瑕,请指示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指女子的配偶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指男女成婚的事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形容不慌不忙,镇定沉着d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 睡觉:入睡后醒来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不相同的一组是思厥先祖父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能容于远近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 bc d【偏义复词】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死生,昼夜事也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d昼夜勤作息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去来江口守空船b孰与君少长?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词多义】9.下列句子中对“逐”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兔走,百人逐之逐:追赶b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逐:放逐c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驱逐d齐师败绩,逐之 逐:追击 10.下列各句中“胜”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沛公不胜桮杓 胜:禁住,能承受b数石之重,中人不胜 胜:获胜c何可胜道也者 胜:尽d真黄山绝胜处 胜:优美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相:互相b伯乐学相马 相:察看、仔细看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d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引盲人行走的人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母谢媒人 谢:感谢b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辞别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诫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分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行:行走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行:路程d行将就木 行:行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借助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从小路、走小路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胡:什么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解:分割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类:似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怜:同情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有时候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你、你的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c数罟不入洿池 数:几个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迁:调动官职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涕:鼻涕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一类人c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气数、命运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爱:喜爱、爱好b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定c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看见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本:树木的根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鄙陋、鄙俗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士兵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得;招致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 病:疾病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和推举c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选择题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文段阅读训练专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唯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唯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b据以其所有共我 共:同“供”c暮夜求,必存吾 存:问候d今四封之民 封:疆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c诚信于朋友 d废厚葬之令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欲丰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侄们慈爱仁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刘康祖,彭城吕人也,世居京口。父虔之,轻财好施,位江夏相。康祖便弓马,膂力绝人,以浮荡蒱酒为事。每犯法为郡县所录,辄越屋逾墙,莫之能禽。夜入人家,为有司所围,突围去,莫敢追,因夜还京口,半夕便至。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俄而建康移书录之,府州执事者并证康祖其夕在京口,遂得无恙。前后屡被纠劾,文帝以勋臣子每原贷之。后袭封拜员外郎,再坐蒱戏,免官。孝武为豫州刺史,镇历阳,以康祖为征虏中兵参军。既被委任,折节自修。历南平王铄安蛮府司马。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亲率大众攻围汝南,文帝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次新蔡,攻破魏军,去悬瓠四十里。太武烧营而还。转左军将军。文帝欲大举北侵,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魏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魏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有八千人,乃结车营而进。魏军四面来攻,众分为三,且休且战。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魏军死者太半,流血没踝。矢中头而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免者裁数十人。魏人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赠益州刺史,谥曰壮。康祖伯父简之,有志干,为宋武帝所知。帝将谋兴复,收集才力之士,尝再造简之,会有客,不得言。简之悟其意,谓虔之曰:“刘下邳再来,必当有意。既不得语,汝可试往见之。”及虔之至,武帝已克京口。虔之即投义。简之闻之,杀耕牛,会众以赴之。(选自南史卷十七列传第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以勋臣子每原贷之 贷:宽赦b次新蔡,攻破魏军 次:驻扎c上虑为魏所围 虑:担忧d为宋武帝所知 知:认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每犯法为郡县所录 录:记录b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 诣:拜访c康祖率厉将士 厉:激励d去悬瓠四十里 去:到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召康祖速反 b莫之能禽c汝可试往见之 d免者裁数十人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a遂得无恙 b折节自修c康祖总统为前驱 d收集才力之士8.“会”字一般有“会见、会面;必然、一定;恰巧、正好;会集、会合”几种义项,请选择合适的义项,将序号填入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中。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长风破浪会有时 ()e会魏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 ()f会有客,不得言 ()g杀耕牛,会众以赴之 ()h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选择题题号1234567答案整体阅读专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御倭议归有光日本在百济、新罗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以居。当会稽东,与儋(dn)耳相近。而都于邪摩堆,所谓邪马台也。古未通中国,汉建武时,始遣使朝贡。前世未尝犯边,自前元于四明通互市,遂因之钞掠居人,而国初为寇始甚。然自宣德以后,金线岛之捷,亦无复有至者矣。今日启戎召衅,实自中国奸民冒禁阑出,失于防闲。事今已往,追悔无及。但国家威灵所及薄海内外,罔不臣贡。而蕞(zu)尔小夷,敢肆冯(png)陵。魏正始中,宣武于东堂引见高丽使者。以夫余、涉罗之贡不至,宣武曰:“高丽世荷上将,专制海外,九夷黠虏,实得征之。方贡之愆,责在连率。”故高丽世有都督辽海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将之号。今世朝鲜国虽无专征之任,而形势实能制之。况其王素号恭顺,倭奴侵犯,宜可以此责之。不然,必兴兵直捣其国都,系累其王,始足以伸中国之威。如前世慕容皝(hung)、陈棱、李责力、苏定方,未尝不得志于海外。而元人五龙之败,此由将帅之失。使中国世世以此创艾而甘受其侮,非愚之所知也。顾今日财赋兵力,未易及此,独可为自守之计。所谓自守者,愚以为祖宗之制,沿海自山东、淮、浙、闽、广,卫所绎络,能复归伍,则兵不烦征调而足。而都司备倭指挥,俟其来于海中截杀之,则官不必多置提督总兵而具。奈何不思复祖宗之旧,而直为此纷纷也?所谓必于海中截杀之者,贼在海中,舟船火器皆不能敌我也,又多饥乏。惟是上岸则不可御矣。不御之于外海,而御之于内海;不御之于海,而御之于海口;不御之于海口,而御之于陆;不御之于陆,则婴城而已。此其所出愈下也。宜责成将领,严立条格:败贼于海者为上功;能把截海口,不使登岸,亦以功论;贼从某港得入者,把港之官,必杀无赦;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都于邪摩堆 都:建都,定都b遂因之钞掠居人 钞:强取、掠夺c实自中国奸民冒禁阑出 冒:顶着、冒着d高丽世荷上将 荷:担任、承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归有光对日中关系历史回顾,进而提出御倭良策,确属真知灼见,是中国海防不可多得的历史借鉴。b倭患起于元朝,明代最为严重猖獗,而祸患再起是因为奸民违禁外出,海防未尽责阻止。c作者认为御倭的最好时机是“于海中截杀之”,一旦到了“海口”,则败局已定,无法阻挡倭寇的进攻了。d抗击倭寇,需军民同仇敌忾,“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国家威灵所及薄海内外,罔不臣贡。译文:_(2)况其王素号恭顺,倭奴侵犯,宜可以此责之。译文:_(3)奈何不思复祖宗之旧,而直为此纷纷也?译文:_5.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b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c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d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阶段训练(一)1增加2.通“供”,供给3.损害4.对待刻毒5.名词作状语,“用匣子”6.通“猝”,仓促之间,突然7打开8.交好,友好9.对等,比得上10.使动用法,(想办法)使活下去11.用眼睛示意,使眼色12.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3.估计14.实在15.把看做一样16.享有17.形容词作动词,“照明”18.谷物收成不好,荒年19.归咎,归罪20.通“性”,资质,禀赋21.名词作动词,“游水”22.使动用法,“使争斗”23.吝惜24.击退25.溃败(的军队)26.感到羞耻27.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28.名词作动词,“杀”29赠送3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钦佩”31.名词作动词,“结网”32.通“擒”,捉拿33.恰逢34.名词作动词,“用桨划”35.从高处往下探望36.书,撰写37.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38.通“辨”,区别39.少,没有40.使动用法,“使听闻”41.幸而42.通“缮”,修治,此为“拭擦”之意43.合乎44.会合、接触45.超过46.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47.应和着一同唱歌48.约定49.悬赏征求50.独阶段训练(二)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名词作状语,“乘着辇车”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4.动词用作名词,“聚敛的金银珠宝”5.全都,一概6.通“曝”,暴露7.亲附,亲近8.确定,断定9.天数,命运10.用作动词,“推其根本”11.所有的12.急,突然13.忧伤14.名词作动词,“继承的事业”15.希望16.抚慰17.希望18.许可,同意19.如此的,这样的20.废置,搁下21.才能,指为政的才能22.担任23.种植,移植24.治,统治25.背离,远去26.名词作动词,“以为业”27.放下28赞成29.通“叙”,记叙30.表达谢意31.表示揣测的语气,“大概”32.形式,规制33.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34.破,坏,损坏35.征收(赋税)36.能,能够37.通“方”,将近,大约38.刺杀39.为而死40.显露41.目标,志向42.治理43.停留44.偏爱45.应该46.竟然47.厌恶,憎恨48.蒙蔽49.但,但是50.换阶段训练(三)1c。a.“倍”通“背”,违背。b.“颁”通“斑”。d.“当”通“倘”,如果。2a。b.“冯”通“凭”。c.“陵”通“凌”,欺侮。d.“生”通“性”,天赋、资质。3d。辟:征召。4b。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非常:(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d.指示:(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5d。a.丈夫:成年男子。b.婚姻:儿女亲家。c.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6.a。(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古今词义同。7c。a.“死生”偏于“死”。b.“异同”偏于“异”。d.“作息”偏于“作”。8d。a.“去来”偏于“去”。b.“少长”偏于“长”。c.“存亡”偏于“亡”。9c。追逐。10b。胜:能承受。11a。相:动作偏指一方,指代第三人称她,指婆婆。12a。谢:谢绝。13d。行:副词,“即将”。14c。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15b。怜:可爱。16c。数(c):细密。17a。涕:眼泪。18d。见:我。19c。兵:兵器、武器。20a。病:动词,“担忧、忧虑”。阶段训练(四)1a。垄:坟墓。2a。无以:(古义)没有用来。(今义)不能够。3c。应为省略主语“齐景公”。4d。本题考查的文言实词均常见,a项,“贷”常用义项为“借贷”,如“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但是用在这里解释不通,联系“原”的意思,结合“严惩不贷”中“贷”的义项,可以推断此处为“宽赦”之意。b项,“次”为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