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过关检测题(1).doc_第1页
【导与练】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过关检测题(1).doc_第2页
【导与练】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过关检测题(1).doc_第3页
【导与练】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过关检测题(1).doc_第4页
【导与练】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过关检测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选择题(230=60分)1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 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丁、乙4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5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下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下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6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中,培养皿中有几个菌落就有几个种群b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以种群为基本单位d全球的人口增长是指种群的增长8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9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都为710岁b种群和都为110岁c种群为01岁,种群为67岁d种群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10如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11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1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1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14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甲、丙不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中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15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b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 ) 16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虽然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但杀虫效果好,所以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化学防治往往会引起害虫再度爆发,因为杀虫剂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且经过选择作用,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 a b c d17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见下表:实验材料生物数量(个/ml)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枯草杆菌1801601401601801601405060大草履虫6070806050402010双小核草履虫2040608010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两者为种内斗争关系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 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18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19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20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c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不强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驱多为地衣21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于次生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2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朱雀桥边野草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3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2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25 2008年秋季的“蛆虫柑橘事件”给果农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柑橘大实蝇的成虫产卵于果实的皮下,其小幼虫(俗称蛆)在果实里潜食,蛀食果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实蝇的小幼虫与柑橘之间是寄生关系b可将虫害区的柑橘深埋、消毒做无公害化处理,防止扩散危害c可考虑引入大实蝇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d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大实蝇的小幼虫属于分解者26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27甲、乙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b甲种群的竞争能力始终强于乙c在a点时,甲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乙种群的竞争能力增加db点时,乙种群消失,因此甲种群的环境阻力为零28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29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30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7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的种群密度将会_。(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填“低”或“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32(6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33(7分)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相等。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标记物不能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 cm50 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 _。(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2丙100.128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下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_。34(10分)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 (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_。(2)苔草的幼枝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能吸引许多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型增长,其年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_。(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_;_。35(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下列问题: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关系。夏天湖水深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