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3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4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宇宙中的地球1、2、3、4、12、2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5、6、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7、28地球的圈层结构22、23、24、25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8月20日科学网消息: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天文学家发现了早期宇宙的“残骸”一颗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第二代恒星。它位于距离地球29万光年之遥的矮星系玉夫星座。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于该二代恒星的判断,正确的是()a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发光发热 b自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而明亮c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 d该恒星所在天体系统内有生命存在 2该恒星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解析:1.a2.b 第1题,根据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发光发热,这是恒星的共同特点。第2题,该恒星距离地球29万光年,超出了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的距离,属于河外星系。 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的阴影区表示的是()a黄道平面 b赤道平面 c地球公转轨道 d赤道 4图中箭头显示了()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随意性 解析:3.a4.b 第3题,图中阴影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该面即黄道平面;第4题,图中两大行星公转的箭头方向一致,表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特征。 5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解析:5.a 太阳辐射提供光、热资源,促进万物生长。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与太阳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太阳给地球带来无限生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蕴含的能量是远古生物固定和积累的太阳能b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是人类各种食物的来源c太阳能是地球上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地球上季节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关 7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6.d7.d 第6题,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显著,它能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提供动力,同时也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能源;地球上季节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第7题,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13天津文综)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a北极星8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9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解析: 8.a 9.b 第8题,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故选a选项。第9题,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00秒,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9月29日21时25分,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346.9千米,周期5 382秒的运行轨道。根据材料及图回答1011题。 10当“天宫一号”进入运行轨道时,纽约(西五区)当地的时间为()a9月30日18时25分 b9月29日15时25分c9月29日16时25分 d9月29日8时25分 11“天宫一号”在近地点时,则()a角速度较小,线速度较大 b角速度较大,线速度较小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解析:10.d11.c第10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结合区时的计算方法可知该小题结论。第11题,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可知,“天宫一号”在近地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北京时间2013年10月29日10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八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不包含遥感卫星十八号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13遥感卫星十八号发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b南半球,向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北半球,向北移14遥感卫星十八号发射当日,地球公转位置大致位于图中的 ( )a甲乙段b乙丙段c丁甲段d丙丁段 解析:12.c 13.b 14.d 第12题 ,人类探测宇宙的范围还没有超出银河系;第13、14题,10月14日在秋分日之后,地球公转位置在秋分点之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如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a. 线 b. 线 c. 线 d. 线16.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b. 流星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解析: 15.a 16.c 第15题,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第16题: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17如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图1图2a bc d 解析:c根据纬度可判断图1为北半球,图2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岸相连。南半球则相反,小岛与岸相连。 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回答1819题:18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19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解析: 18.c19.a第18题,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日昼长为11时48分,接近12小时,因此节气接近春、秋分日。第二天昼长为11时50分,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故最接近春分日。第19题,由上题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故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13福建文综)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2021题。20.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1.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b. c. d. 解析: 20.d 21.a 第20题,注意关键词“正午”和“一年最大值”,结合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室内的面积越小,反之,照射面积就越大。该地位于福建省(北半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选d,该题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照射面积关系,学生可能会容易选择b,认为北半球夏季,昼更长,照射面积就更大,该题考查正午时刻,不是一天。第21题,济南的纬度比福建纬度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比福建小,太阳光线更斜,正午太阳照射室内的面积会更大,因此为了让遮阳板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安装高度不变,那么遮阳板必须要加长,如果遮阳板长度不变,那么安装高度应该降低,才能保证遮住进入教室的阳光。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2223题: 22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 2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 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解析: 22.b23.c 第22题,结合右图判断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与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第23题,地壳厚度海洋比陆地薄;横波自地壳向地幔传播时速度加快;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中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层和层属于地壳c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 25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解析:24.b25.c 第24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层和层属于地壳。第25题,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写出八颗行星中,b、d表示的天体名称并说明其结构特征类型。(3分)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试解释说明其同向性的表现并说明其他运动特征。(6分)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2分)()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试说明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3分)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有哪些?(3分) 解析:第(1)(3)题,八颗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因距离太阳太遥远,地球会变成“冰球”。第(4)(5)题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答案:(1) b:金星。d:火星。类地行星。(3分)(2) 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近圆性、共面性。(6分)(3) a(2分)(4)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3分)(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3分) 27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16分)。(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c_。(4分)(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4分)(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2分)(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北京时间)时达到最高,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方日落。(3分)(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地,简述理由_。(3分) 解析: (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地方时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答案: (1)06634s(4分)(2)a全年昼夜等长(4分)(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2分)(4)东南11点54分西南(3分)(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3分)28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1)该图是以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方向,p点地方时为_时。(3分)(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2分)(3)为_线,其中是_线,是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时针。(4分)(4)此时,北京时间是_。(2分)(5)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月_日_时_分。(4分)(6)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东、西)侧。(2分)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南半球;p点相对n点位置偏东、偏南,应为东南方向;p点在夜半球正中经线上,时间为0(24)时。第(2)题,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过来。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分布,过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过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晨昏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