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近代化的起步 教材整理复习篇 第5讲 2013 2016年江西中考考情总览 2013 2014年考查本讲方式以综合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 试题较新较灵活 2015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洋务运动 2016年以综合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因此在2017年的备考中 我们把选择题的复习放在与周年纪念有关的考点上 如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 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上 仍可能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了解洋务派为 自强 求富 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常考点 考点6 1 时间 19世纪60 90年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2 目的 强兵富国 维护清朝统治 3 洋务派为 自强 求富 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 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 前期 了解洋务派为 自强 求富 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常考点 考点6 2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 后期为辅助军事工业而办 了解洋务派为 自强 求富 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常考点 考点6 4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 地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知道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 百日维新 的主要史实 常考点 考点7 维新变法运动1 维新变法运动 1 兴起的背景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 公车上书 1895年 3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等 知道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 百日维新 的主要史实 常考点 考点7 2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 时间 1898年 农历戊戌年 6月11日 9月21日 共103天 2 开始的标志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3 结束的标志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3 百日维新 的内容 1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 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开放言论 2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奖励发明 3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 废八股 开办新式学堂 如京师大学堂 创办报刊 翻译传播西学 4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知道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 百日维新 的主要史实 常考点 考点7 4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掀起的 因而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 它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 因而是一场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3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观念 对封建社会的旧思想和旧体制造成了冲击 因而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常考点 考点8 1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常考点 考点8 1 背景 同盟会成立后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虽然失败 但扩大了影响 振奋了全国人心 推动了革命高潮到来 2 经过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发动起义 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经过一夜血战 起义军占领武昌城 取得胜利 3 地位 辛亥革命中的首义 4 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 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这场革命被称为 辛亥革命 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条件 2 武昌起义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常考点 考点8 1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 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3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常考点 考点8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 革命不彻底 延伸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 又有它失败的地方 理由是 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 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 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4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列举陈独秀 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考点 考点9 1 兴起背景 民国建立后 西方民主 自由 博爱等新思想传入中国 同袁世凯的 尊孔复古 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2 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3 口号 民主 科学 4 主要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 1 新文化运动 列举陈独秀 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考点 考点9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列举陈独秀 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考点 考点9 1 地位 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 作用 新文化运动高举 民主 和 科学 两面大旗 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 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在中国近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列举陈独秀 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考点 考点9 延伸 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感想 1 认识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感想 树立积极进取 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2016年是新文化运动101周年 为介绍新文化运动史实 继承发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为当今文明社会建设和文化创新事业提供宝贵借鉴 周恩来 邓颖超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将联合主办 旧邦新命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 15日在天津启幕 展览主办方表示 举办 旧邦新命 展览 可让民众领略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和民国学者 大师风彩 继承老一辈思想家 革命家光荣传统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据悉 此次展览期为4月15日至5月22日 向社会免费开放 1915年9月 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前期新文化运动 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 近代化探索四件事 1 近代化探索四件事 2 中外近代化探索比较 西方近代化 如英国 历程 是先经过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 政治民主化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然后是经济工业化 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化相反 先是开始经济工业化 洋务运动 然后是开始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接着是开始思想民主化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 因为中国近代是被迫打开了国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受西方影响较大 例1 2016年聊城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 不但一个王朝 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 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 它们终于死里求生 再延续了60年 杰出人物 包括 a 魏源b 曾国藩c 洪秀全d 詹天佑 考点6洋务运动的内容 地位和局限 解析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 19世纪60年代 再延续了60年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某一运动 是指发生在19世纪60 90年代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杰出人物有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等 所以b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2 2016年安徽 洋务派以 自强 为口号 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近代民用工业 错误 订正 解析 19世纪60 90年代 洋务派掀起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洋务运动 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用工业 答案 错误 民用 订正 军用 考点6洋务运动的内容 地位和局限 例3 2016年重庆 下列人物中 极力宣传 观大地诸国 皆以变法而强 守旧而亡 观点 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 曾国藩b 康有为c 邹容d 陈独秀 考点7康有为 梁启超 百日维新 解析 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 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只有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 答案 b 例4 2016年南昌 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人文主义b 三民主义c 自由主义d 马克思主义 解析 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考点8孙中山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例5 2016年怀化改编 1911年元旦 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错误 订正 考点8孙中山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 1911年12月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 错误 1911年 订正 1912年考点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地位和作用 例6 2016年江西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即位后 春秋 学博士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 无 以持一统 请求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张帆 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我们反对孔教 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 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 适合现代潮流 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 抵制现代潮流 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 考点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地位和作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 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提出的两大口号 3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儒家思想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 考点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地位和作用 考点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地位和作用 解析 1 本题考查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根据材料可知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思想方面 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 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持法家 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 均受排斥 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2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 和 科学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两大口号 民主 和 科学 1915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以 新青年 为主要阵地 高举 民主 和 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