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博六中2014级高一第二学期学分认定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4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下列史料不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c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5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6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商业交通比较发达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 b c d7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8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斯器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a“民富财足” b“减损浮冗” c“重敛于民” d“重农抑商”9. 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 b c d10“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11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重农抑商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12“(石门)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13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辟美洲历史的新篇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4.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保护商业贸易b拓展殖民地 c传播天主教 d掠夺工业原料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 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a原料、市场因素 b军事、人口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治因素16简明世界历史大全:“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17“蒸汽时代”的到来,对世界近代史发展进程起到的最大作用表现在()a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基础b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d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殖民活动的有无 b工业革命的快慢 c政治制度的优劣 d科技水平的高下19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 b c d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该体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22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a改变了中外贸易状况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23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毫无贡献a b c d24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业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的机器。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擅自购置机器”。这主要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旧势力的严重阻碍b民族工业之间竞争激烈c商品经济的洪流已经冲垮了自然经济的堤坝d清朝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机器工业的重要性25史学界普遍认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进步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b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c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压缩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26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政策促进27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b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8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 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 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a b c d29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a民主色彩 b革命色彩 c封建色彩 d政治色彩30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31题17分、32题20分,33题18分,共55分)31.(17分)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材料二 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铁器制造业闻名。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商人以乡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2分)这一思想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分)34(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简述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8分)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从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人中国农民。 (1)材料一中毛泽东是运用革命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请你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的作用。(4分)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嫁接活动总是在不断进行中。洋务运动就是嫁接,是想把欧州的工业革命成果嫁接过来。可是清朝国势积弱,树体老腐,难以嫁接成活,所以当时清朝就只有苟延残喘以拖延时日了。嫁接(2)举例说明洋务运动“嫁接”工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嫁接”。(8分)材料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四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 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6分) 学校 班级_姓名_考场号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淄博六中2014级高一第二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历史)第卷答题纸(总分 55分)注意:1.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场号、考号、座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2.考生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3.考生必修保持答题纸整洁,考试结束后,与答题卡一并收回31.(17分)(1)(2)(3)832(20分)(1)计分栏题号得分313233卷面总分(2)(3)座号33(18分)(1)(2)(3)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本区域答题无效淄博六中2014级高一第二学期学分认定考试参考答案(历史)第一卷: 1.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不强,故a、c两项错误。从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d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免受饥寒,所以男耕女织以为天下先,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3. 答案b解析: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北魏创立的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北魏均田制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大量无主荒地,不存在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和可以买卖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杜绝,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a项与我们现代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点是一致的;b、d两项从不违农时和精耕细作等方面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c项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用于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a项说法错误,由“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说明b正确。c、d无法体现。6. 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故有“朝秦暮楚”的成语。这一成语若用于商业上可以从侧面反映;不符合史实,排除。7.答案a解析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项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主张发展农工商业,使民富财足,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由材料“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知正确。由“延寿坊有店”,可知正确。这些都是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出现于宋以后,所以排除,选c项。10.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封建政策的制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据此结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阻碍了社会发展,排除a、b两项;“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于战国时期,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11.答案d解析考查对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古代政府的干预”“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由此可知应该是官营专卖,即由国家控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以此获取巨额财富。重农抑商主要是稳定统治。故选d。12.选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信息表明石门镇油坊为了满足劳动力的需求,雇佣了旁邑八百余人,每日付给酬劳。他们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a不正确,c、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b。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属于文明的成果。d项正确。14. 答案a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欧洲商人”“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由此可以得出主要是为了保护商业贸易,故a项正确;拓展殖民地也是为了经济利益,故b项排除;传播天主教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故c项排除;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推动西方国家掠夺工业原料,与题干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排除。15. 答案a解析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控制了广大的地区,这为欧洲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a正确。16. 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三角贸易,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a项是直接的表面现象;b、d两项与题干中强调的“对西欧”不符,皆排除。17. 答案a解析a、b、c、d四个选项都是工业革命的作用,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最大”二字。在评价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由此衡量四个选项,应选a。18.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1851年”分析,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出现了“农村人口仅占48%的现象”。19. 答案d解析:排除法,中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而这里内燃机的发明和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可将其排除。20. 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选a项。b项是重要因素;c项是结果;d项中的“垄断组织”与“根本因素”无关。21. 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打击了城市手工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这些知识点,三项说法正确,项说法与史实不符。22.答案c解析注意分析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实现了“分洋利”的目的。2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为防止民族企业与其争利,而限制民族企业的经营规模。这说明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4. 答案a解析19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题干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查封丝厂,即传统旧势力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5.答案d2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的国民经济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并没有大大压缩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d错。其他选项均正确。27. 答案c解析a选项形容清末可以,民初不太适合,故排除a;而b项只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c选项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特点,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服饰变化提供了契机和内因。d选项与题干关联不大。28. 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中山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正确;西餐馆是西方式饮食,不符合题意;津、沪地区的毗连式房屋,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又体现西式建筑的风貌,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正确;是西方式的新式婚礼,排除。c项正确。29. 答案d解析: “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说明变革风俗的目的是为了救亡,也即政治目的,故d项正确;题目所述不缠足没有体现民主色彩,故a项错误;按察使黄遵宪是政府官员,故不具备革命色彩,故b项错误;材料中废除旧的风俗,是冲击了封建思想习俗,故不具有封建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费用及共同债务处理协议签订指南
- 祁菊与张伟婚姻终止及共同债务处理协议
- 电信设备租赁合同终止及网络服务保障协议
- 个人自用房产私下买卖及产权过户法律援助合同
- 离婚协议书模板: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赡养协议
- 离职软件工程师技术成果保密及竞业禁止合同
- 树上的鸟儿课件
- 食品车间员工培训
- 理疗技术员考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南昌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第二批招聘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重庆西南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PEP英语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 2025年秋季学期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 买家赎楼签协议签合同
- (2025年标准)整容医师聘用协议书
- 煤矿机电考试试题及答案
- 借名购车协议贷款协议书
- 2025年6月四川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虹膜识别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