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莱芜市高三语文5月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莱芜市高三语文5月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莱芜市高三语文5月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莱芜市高三语文5月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莱芜市高三语文5月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冬夜,陪我失眠的竟是俄罗斯电台的音乐。那个积雪上的民族仍无睡意,她在播放几世纪来最经典的曲子,像一位(落落寡合眉清目秀)的祖母,深情地怀念逝去的岁月。那曲子是标志性的:辽阔、忧伤、苍远,帷幕般的(厚重沉重)我总有被击中的感觉,脑子里会出现滴答的电波和徐徐流动的油画:_,孤独的烧焦的橡树,缓缓匍匐的寂寞的队伍 这不是天籁,而是冻土上的招魂。是风、砂石、篝火、冰凿、纤索激荡的声音;是硫璜、枪刺、绞架、烈酒、风琴混合的交响。我低低地抚摸这音乐。她来自生命深处的(清爽清冷)和哀恸,_。隔着厚厚的寒幛,隔着刺不透的阴霾,我默默向着北方,向那股伟大的气息致敬,向她苦难的历史和英勇的民间致敬。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经典 苍远 b滴答 匍匐c天籁 硫璜 d寒幛 阴霾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落落寡合 沉重 清爽 b落落寡合 厚重 清冷c眉清目秀 厚重 清爽 d眉清目秀 沉重 清冷3在义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伏尔加河呜咽着 整夜感动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b呜咽的伏尔加河 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被整夜感动着c伏尔加河呜咽着 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被整夜感动着d呜咽的伏尔加河 整夜感动着一个不懂音乐的青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台机器又没有多大的毛病,稍微一修理就可以继续使用,现在你却要大拆大卸,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b当消费者和许多饭馆为“蒜你狠”叫苦不迭时,济宁金乡、菏泽巨野一带的储蒜商却因蒜价高而弹冠相庆。c在这场篮球比赛中,他如影随形的防守极大地限制了对方主要得分手,他为球队最 后的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d这个钟鸣鼎食、米珠薪桂之家的围墙虽然很高、很厚,但这丝毫掩盖不了这个大家 庭内部的种种矛盾。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欧洲部分百万富翁外流澳洲等地的原因是当地紧张局势不断升温,经济持续低迷及 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导致的。b由于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热播,使宋仲基和宋慧乔扮演的男女主角双双成为无数 观众心目中的新一代男神和女神。c不少市民对普遍二孩生育政策持理性态度,一般会综合考虑生育二孩的前提条件和 后期影响。d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3日得出确定性结论,寨卡病毒是导致小头症和其他几 种胎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和恶果。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人有性灵,自古而然,但魏晋以前往往湮灭于社会群体的状态之中,至此则超越社会群体的束缚而日趋独立、觉醒,重视个体生命意识。时世动荡,战乱相仍,人命危浅,被时代所裹挟,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与命运,直面惨淡的人生,也将目光内视,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与自足,乃使士人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处于动荡时世的艰危与无奈。因觉醒、自尊而使生命过得精彩,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如何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立德、立功,皆须依凭机遇和位势,非由自我所能掌控,唯有立言则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遂为人所青睐。因而,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 文学自觉乃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祢衡鹦鹉赋、向秀思旧赋以至其后的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恨赋、庾信哀江南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酒德颂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立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特别彰显语言之美;“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于情性、风物之描摹、表现无疑大有裨益。 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选编自2015年12月光明日报)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以前,人的性灵完全消失于社会群体的状态之内,只是到了魏晋,才突然间彻 底超越束缚,实现了完全的独立觉醒。b十人之所以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是因为时世动荡,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目光内 视,追求心灵自由的无奈。c立言为人青睐,是因为立德、立功需要借助机遇和位势,不是自己能掌控的,而立言则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d文学自觉使文学的表现内容得到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 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曹丕、陆机等人不同的文学观点、主张,恰恰体现出了魏晋时期文学性的明确与丰富。b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个人情性突出,即使在实用文体中,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c刘勰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强调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风骨”与“情采”兼重,强调形文、声文、情文。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说明曹丕认识到了文章对国家、社会的价值和对作者自身声名的重要性。8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文学的自觉核心是思想的活跃、人之价值的实现、精神趋于自由,文学性雍容 大雅和丰富多彩。b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汉代大赋难见个人性情,进入 建安、曹魏时期才发生了巨大变化。c文学的自觉对魏晋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情性和风物的描摹、表现都大 有帮助。d“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就是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审美追求,承载社会责任,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义言义,完成912题。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 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慰劳起之。会以王彦成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邪宁节度使,议皆出嗣复。及夷行对延英殿,帝问:“除二镇当否?”对曰:“苟自圣择。无不当者。”嗣复曰:“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夷行曰:“比奸臣数干权,愿陛下无倒持太阿,以柄授人。”嗣复曰:“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帝以其面相触,颇不悦。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杨嗣复嫌以细故,谓洵直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乐工安足言?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 帝常怪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崇、宋碌二贤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时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论不可,荣果坐赃败。帝欲赏邧,夷行曰:“谏官论事是其职,若一事善辄进官,恐后不免有私:”夷行盖专诋嗣复。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以排折朋党。后足疾乞身,罢为太子太保。卒,赠为司徒。(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注】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太阿:古宝剑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 客:寄居,客居b夷行介特,雅不与合 雅:文雅c比奸臣数干权 干:干预,十涉d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 阴:暗地里10填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彼乐工安足言姚崇、宋臻二贤时在否后足疾乞身a者 于 以 b矣 于 则c者 也 则 d矣 也 以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b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d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夷行中进士后,经过多次提拔,后来兼任了太子的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 为其授书讲学。 b陈夷行性情孤高,与杨嗣复、李珏两人不合,议政时常常相互揭短,陈夷行受不了。 就称病请求离职。c对于提拔任用的尉迟璋和窦洵直,陈夷行力主进一步提拔尉迟璋,最终皇帝提拔尉 迟璋为光州长史。d皇上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有拾遗宋邱上奏认为不合适,后来郭荣获罪,皇帝打算 赏赐宋郦,陈夷行不赞成。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5分)(2)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5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秋日(其一)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注】邗(hn)沟:邗江。菰蒲:水生植物。(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秋”的特点的?(4分)(2)请从衬托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的“_,_”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2)李白蜀道难中的“_,_”两句写出了无数壮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栈道的出现,这悲壮的来历让人难忘。(3)欧阳修堞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_,_”两句写了作者想留住春天,但落红无语还是依然飞去。五、(12分)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阅读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 为了逃避世界, 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在阅读中,我们 能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 包括历代典籍所营造的精神空间。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 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 。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屈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将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18下图是漫画浇树,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4分)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陈 四汪曾祺 陈四是个瓦匠,外号“向大人”。 我们那个城里,没有多少娱乐。除了听书,瞧戏,大家最有兴趣的便是看全,看迎神赛会,我们那里叫做“迎会”。所迎的神是阴间能保佑境内黎民的一县之主城隍老爷。所谓“看会”,实际上指的是看赛城隍。 我记得的赛城隍是在夏秋之交,阴历的七月半,正是大热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倾城出观。 我们那里的赛会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相同。前面并无所谓“塘报”。打头的是“拜香的”。这都是为了父母生病到城隍庙许了愿的,“拜香”是还愿。后面:“挂香”的,这也是还愿的。后面就是各种玩艺了:十番锣鼓音乐篷子,茶担子,花担子,舞龙。舞狮子最后是高跷。 迎会的玩艺到此就结束了。这些玩艺的班子,到了一些大店铺的门前,店铺就放鞭炮欢迎。他们就会停下来表演一会,或绕两个圈子。 后面才真正是城隍老爷(叫城隍为“老爷”或“菩萨”都可以,随便的)自己的仪仗。 前面是开道锣。后面是虎头牌。长方形的木牌,白漆,上画虎头,黑漆扁宋体黑字,大书“肃静”“回避”“保国佑民”。 最后是城隍老爷的“大驾”。八抬大轿,抬轿的都是全城最好的轿夫。他们踏着细步,稳稳地走着。轿顶四面鹅黄色的流苏均匀地起伏摆动着。城隍老爷一张油白大脸,疏眉细眼,五绺长须,蟒袍玉带,手里捧着一柄很大的折扇,端端地坐在轿子里:这时,人们的脸上都严肃起来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诚惶诚恐,不胜屏营待命之至。 城隍老爷要在行宫(也是一座庙里)呆半天,到傍晚时才“回宫”。回宫时就只剩下少许人扛着仪仗执事,抬着轿子,飞跑着从街上走过,没有人看了。 且说高跷。我见过几个地方的高跷,都不如我们那里的。我们那里的高跷,一是高,高至丈二。踩高跷的中途休息,都是坐在人家的房檐口。我们县的踩高跷的都是瓦匠,无一例外。瓦匠不怕高。二是能玩出许多花样。 高跷队打头的是渔、樵、耕、读,就中以渔公、渔婆最逗。他们要矮身蹲在高跷上横步跳来跳去做钓鱼撒网各种动作,重心很不好掌握。后面是几出戏文。戏文以小上坟最动人。小丑和旦角都要能踩“花梆子”碎步。这一出是带唱的。唱的腔调是柳枝腔。当中有一出“贾大老爷”。这贾大老爷不知是何许人,只是一个衙役在戏弄他,贾大老爷不时对着一个夜壶口喝酒。他的颟顸(mn hn,糊涂而马虎)总是引得看的人大笑。殿底的是“火烧向大人”。三个角色:一个铁公鸡,一个张嘉祥,一个向大人。向大人名荣,是清末的大将,以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后死于任。看会的人是不管他究竟是谁的。也不论其是非功过,只是看扮演向大人的“演员”的功夫。那是很难的。向大人要在高跷上蹚马,在高跷上坐轿,两只手抄在前面,“存”着身子,两只脚(两只跷)一蹽一蹽地走。有点像戏台上“走矮子”。他还要能在高跷上做“探海”“射雁”这些在平地上也不好做的高难动作,到了挨火烧的时候,还要左右躲闪,簸脑袋,甩胡须,连连转圈。到了这时,两旁店铺里的看会人就会炸雷似的大声叫起“好”来。 擅长表演向大人的,只有陈四,别人都不如。 到了会期,陈四除了在县城表演一回,还要到三垛去赶一场。县城到三垛,四十五里。陈四不卸装,就登在高跷上沿着澄子河堤赶了去。赶到那里,准不误事。三垛的会,不见陈四的影子,菩萨的大驾不起。 有一年,城里的会刚散,下了一阵雷暴雨,河堤上不好走,他一路赶去,差点没摔死。到了三垛,已经误了。 三垛的会首乔三太爷抽了陈四一个嘴巴,还罚他当众跪了一炷香。 陈四气得大病了一场。他发誓从此再也不踩高跷。陈四还是当他的瓦匠。 到冬天,卖灯。冬天没有什么瓦匠活,我们那里的瓦匠冬天大都以糊纸灯为副业。到了灯节前,摆摊售卖。陈四的灯摊就摆在保全堂廊檐下。他糊的灯很精致。荷花灯、绣球灯、兔子灯。他糊的蛤蟆灯,绿背白腹,背上用白粉点出花点,四只爪子是活的,提在手里,来回划动,极其灵巧。我每年要买他一盏蛤蟆灯,接连买了好几年。(有删改)19小说的题目是“陈四”,却花费大量笔墨介绍“看赛城隍”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20作者是怎样介绍“火烧向大人”的?请结合义本简要分析。(4分)21简要赏析陈四的形象特点。(4分)2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称得上是经典的乡土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的乡愁旧梦”,结 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七、作文(60分)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6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作家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演讲之后让学生写纸条提问题。一张纸条上写着: 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这位作家看到这个纸条,马上想到了小说简爱中简爱的一句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假如你是这位作家,你将如何同答那位同学的问题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法国著名雕塑家 罗丹)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c(“硫璜”应为“硫磺”。)2b(“落落寡合”表示孤高不凡,合得来的人很少,用它可以体现作者对俄罗斯的敬仰之情,此处“眉清目秀”修饰“祖母”与语境不合;“厚重”有“又厚又重”之意,与“帷幕”更搭配,也能体现曲子的特点,而“沉重”给人的感觉较为压抑,忧郁,此处与语境不符;“清爽”指清新凉爽,不符合本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感受,“清冷”指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更能体现作者对音乐独特的感受。)3d(根据上下文的句式特点和陈述对象可以确定答案。)4a(“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与句子语意符合;“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如影随形”是形容两个人常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此处误将其理解为防守严密,寸步不离。“米珠薪桂”的意思是米和柴的价格像珍珠和桂木一样,形容物价贵得出奇。)5c(a“原因是导致的”句式杂糅。b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d搭配不当,可删除“和恶果”。)二、(每小题3分,共9分)6a(“完全消失”过分绝对,而且应是“日趋独立”而非“突然”。)7c(把陆机与刘勰的观点混合在一起了。)8d(a项“思想的活跃、人之价值的实现、精神趋于自由”是文学自觉的前提而非核心,同时“雍容大雅和丰富多彩”是唐代文学的表现。b项强调文学自觉对于文学的影响,非本文主旨;c项强调文学自觉变化的过程,非本文主旨。)三、(每小题3分,共12分)9b(雅:素来)10a(彼乐工安足言者姚崇、宋璟二贤于时在否后以足疾乞身)11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12c(只提拔尉迟璋做王府率,窦洵直是右拾遗,不是提拔。陈夷行未主张提拔尉迟璋。尉迟璋是徙官,不是提拔。)参考译文:陈夷行,字周道,他的祖先为江左诸陈姓中的一支,世代客居颍川。陈夷行考中进士后,多次被提拔担任了起居郎、史馆修撰。因其功劳升迁为司封员外郎,凡两年,凭吏部郎中做了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陈夷行兼任了皇太子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太子太子授书讲学。多次升官担任了工部侍郎。开成二年(837),陈夷行以本官职位任同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继入朝辅政。陈夷行性情孤高,素来不与他们合流,每次在皇帝面前议政,往往在言语上互相冒犯非难。陈夷行不能忍受,就称说有病,请求离职,文宗派遣使者前去他家慰劳,继续任用。恰巧朝廷委任王彦威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邠宁节度使,都是由杨嗣复一手筹划的。等到陈夷行在延英殿应答策问时,文宗皇帝问陈夷行说:“日前委任的两个藩镇节度使,恰当吗?” 陈夷行说:“如果是圣上的选择,没有不恰当的。”杨嗣复说:“如果用人都是皇上的心意就恰当,当然人心都满意。如果说这件事有办得失当的地方,臣下们怎么会没有意见?”陈夷行说:“近来奸臣多次干预朝政,希望陛下不可倒持太阿宝剑,授人以柄。”杨嗣复说:“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文宗对陈夷行的话感到不高兴。乐官尉迟璋被授予王府率的职务,右拾遗窦洵直在官署内评论,杨嗣复嫌怨拿细小的事情来谈论,说窦洵直追求名誉。陈夷行说:“谏官在衙署,正应该评论宰相得失,不该论乐官。但是已经评论,须给予处置。”皇帝就委派尉迟璋任光州长史,赐给窦洵直绢一百匹。文宗皇帝曾经责怪天宝时期施政状况不好,问:“在天宝年间,姚崇、宋璟两位贤臣还在吗?”李珏说:“姚崇已经去世而宋璟被免了职。”接着,李珏又说:“人君英明圣哲,始终如一极难。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陈夷行说:“陛下不可以将自己的权柄移交他人。”杨嗣复说:“陈夷行的话说错了,太宗改变暴乱,实行仁政,重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又何曾违背道义呢?君主任用忠良时间长了对治国有利,滥用邪辟奸佞之人一天也是多了。” 当时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上奏论评不合适。后来郭荣因贪赃获罪,文宗皇帝想赏赐宋邧,陈夷行说:“谏官奏论政事,是他本身的职责。如若每奏论一件事就加授一个官职,恐怕以后不免有私情。” 陈夷行所说的话,全都是说杨嗣复擅自专断独揽大权。又平时结交郑覃,暗地里给他助力,来排挤朋党。后来因为足疾去世后,罢为太子太保,死后,封为司徒。四、(24分)13(1)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古者任则不疑”1分,后两句每句2分)(2)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前三句每句1分,“不亦惑乎”2分)14(1)这首诗描写了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1分),微霜已降、秋水方清、满天星斗、菰蒲满地,特别是全诗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更突出了题意。(3分)(2)人声笑语以动衬静写出了夜色的朦胧、冷清、寂静。(2分)更衬托出诗人在寒霜冷清的秋夜里的寂寞、孤独、愁苦。(2分)15(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五、(12分)16不是而是不仅(不但、既)也(还、更)(每空1分)17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2分,只写出“偏见”“利欲”给1分) 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只写出“成熟的智慧”给1分,答“智慧就是童心加思考”得1分)(2分)18该图由小树、水管、绳子构成。水管流出的水柱被两道绳子捆在树上。(构图要素,2分) 寓意是想法很好,采用的方式不对,没有达到目的。(捆绑水柱的方法是徒劳无益的,精准做事不到位,没有达到目的;做事不精准,还差最后一公里;想法很好但难以实现,没有达到目的)。(寓意2分)六、(18分)19(1)(1)浓墨重彩地描写“看赛城隍”的过程,是为“向大人”扮演者陈四出场作充分的铺垫与准备。(2)“看赛城隍”过程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意在突出后文陈四的技艺高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先介绍角色分工,再介绍“向大人”历史渊源,然后重点介绍表演内容。通过动作(或细节)描写表现“向大人”表演时的高难动作、技艺娴熟,最后用侧面描写,写了看会人的反响,表现了向大人的技艺高超。(过程和内容得2分,表现手法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1(1)陈四是一个善于表演踩高跷扮“向大人”角色的、多才多艺的瓦匠形象。(2分)(2)敬业(或“守时”“ 讲信用”)。陈四无论在县城表演还是赶场表演都非常认真,受人欢迎。(1分)(3)倔强而脾气大。因雨误了表演被会首处罚后,气得大病一场,发誓再也不踩高跷。(1分)(4)糊纸灯的手艺高超。他糊的灯精致、灵巧、种类多,受人欢迎。(1分)(共4分,第点2分,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只答出人物特点,不写具体内容最多给2分)22(1)“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家乡不同于其他地方“看会”的详细介绍上,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作者家乡的“看会”都有独特之处。如“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相同”“我们县的踩高跷的都是瓦匠,无一例外”等。(2)通过对“看会”中“迎城隍老爷的仪仗”“看踩高跷”等的详细介绍,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喜爱。(3)通过对陈四“摔伤被罚不再表演”的曲折的人生际遇以及家乡人情世故的记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也表现了对故乡人的人文关怀。(共6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赋分)七、作文(60分)23材料来源:(1)来自毕淑敏的散文呐喊是必须的;(2)选自罗丹名言。评卷要求:(1)作文:立意是物质上人们是不平等的,但精神、人格上人们却是平等的。一类卷必须涉及“平等”与“不平等”两者关系。光写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2)作文:立意是要用心去发现司空见惯事物中的美。(或者用眼睛、用境界、用思想发现美等)。一等卷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3)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一等5460分,二等48-53分,三等42-47分,四等 36-41分,五等35分以下。字数不够每缺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最多扣5分。附: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请评卷时参考)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主题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显创意个别地方有深意“内容项”评分补充说明一等: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范围内选题立意的;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向上的;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二等: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范围内选题立意的;中心明确:凡是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感情真实:凡是行文自然朴实,不造作。三等: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思想基本健康: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总体尚自然。四等: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及其含义立意行文。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思想不健康: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感情虚假:行文矫揉造作。参考例文说平等与不平等 市教研室 王玉强一只稚嫩的手,一张呐喊的纸条。我要感谢这个同学对我的信任,能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我家为何是农民?我家为何没有小汽车?我为何没有大大的铅笔盒?我要说,这个同学是善于思考的,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但我要告诉你平等永远是相对的,我们在物质层面上永远是不平等的,但我们每个人在精神、人格上是永远平等的。为何我生于贫寒之家?为何同学坐小汽车上学?这些都是物质上的不平等。你无法选择家庭,你无法选择父母,你也无法选择贫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没有前途,没有追求幸福的自由,没有与别人平等的权利,简爱不也和你同样的遭遇吗?她穷,她矮,她丑,但是她却说:“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个平等,就是精神、人格、灵魂上的平等。周国平说:“一个心灵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扬,一个灵魂高贵的男人可能终身残疾。”荷马是瞎子,贝多芬是聋子,拜伦是跛子,史铁生瘫痪,霍金只有眼睛在动,你说上帝对他们平等吗?但丁被流放,索尔仁尼琴被驱逐,苏轼再三被贬,莎士比亚就是一个剧团的打杂工,杰克伦敦就是一个落魄的淘金者,你说上帝对他们平等吗?不平等呀。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得与别人不平等啊。他们消沉了吗?颓废了吗?没有,他们恰恰是由此而愤发了,努力了。他们正因为觉得自己在精神上与别人平等,所以才站到了人格高贵的灵魂高地。我要问问这个同学,我们每个人的出身、家庭都是平等的吗?你是黄种人,他是黑种人;你出生在亚洲,他出生在非洲;你是男孩,她是女孩;你的父亲是农民,他的父亲是富翁。我们尽管有很多不平等,但我们与所有人却都是平等的,那就是人格与精神。古语言: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难道命运的不平等,就阻碍我们前行吗?我想到了很多名人的际遇。那是贫寒而不屈的林肯;那是贫寒而得到歌德资助的诗人席勒;那是贫寒的马克思,连自己的小女儿病死都无钱掩埋;那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不改其乐;那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杜甫;那是夜晚抄书冻僵双手而不悔的宋濂。我要说,正是因为这物质的、先天条件的不公平,恰恰为他们后来的成功打下了牢牢的顽强基石。当然,社会的平等永远在前行。我国的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城乡全部免费,粮食补贴,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职业教育的学业补助,大病就医的国家资助,哪一项不是惠民平等的政策?完全物质的平等,在什么时代都是相对的。人类追求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生存权、发展权的平等,更是精神的平等。岁月如花,柳线莺鸣;流年如梭,精神丰厚。我不知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当否?但请大家记住林肯的话吧:“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在物质上是存在不平等的,但在精神与人格上却永远是平等的。(注:此篇中的作文素材来自王玉强新著作文有道一书)用心灵发现司空见惯中的美 市教研室 王玉强美在何处?那是柳暗花明,那是大江东去,那是春华秋实,那是天心月圆。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就是要用心去发现。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为何在大师的眼睛里就有了神韵,有了灵性,有了超凡脱俗?就是因为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事物里发现了美的深邃与灵魂。这就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同样是登庐山,为何我们感触一般,而苏轼却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巍巍山峰,高低错落,游人如织,春去秋来,有谁会想到这个奥秘?身在山中,你往往会被烟雾障掩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是多么聪颖的智慧发现啊。正是因为大师们有一颗联想的心,一颗灵动的心,一颗由此及彼的心,才驾驭了由事物到理性的关系,才从寻常事物中发现了美与真理。难道不是这样吗?杜甫登泰山发出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清照感叹岁月流逝,慨叹“绿肥红瘦”。朱自清看到荷塘,我们也看到了,为何他写出了那么美丽的荷塘月色?为何我们日日经过地坛,却写不出史铁生那样的我与地坛?就是因为大师们在司空见惯的事物里,用心物化,用情感化,用心灵去发现美的存在啊。一切美丽与创造不是埋藏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中吗?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领悟、去探究,就一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细数乾坤,心志恒定;拨动琴弦,熠熠生辉。牛顿看到的苹果不是和我们看到的苹果一样吗?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不也是从司空见惯的事物里萌发了创造的思维?莱特兄弟不是看到了爬犁,才发明了飞机?阿基米德不是在洗澡中,发现了浮力?为何乔布斯的手机上画上了苹果的符号?为何雷军的手机用“小米”称谓?司空见惯的事物无处不在,为何我们没有发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创造。美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美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身处万众创新之时,心付瑶琴踏歌之际,我们又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出美来呢?学学袁隆平走向那株野稻吧,让杂交水稻绿满神州;学学屠呦呦沉迷青蒿素吧,让疟疾远离人们的健康躯体;学学日本电饭煲吧,让大米在一圈电子加热系统里循环跳舞。沉迷于常态,奇崛于神思;留恋于静水,潜龙于腾渊。别林斯基说:“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当我们看到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我们才真正认识到美的思想与惯常事物的完美统一。做一个从惯常事物中发现美的思想者吧。走向平等,尚需努力 市教研室 陈鲁峰 作家面对中学生一连串问题的提问,想到了简爱的名言,我想作家会这样引导这位满腹牢骚的中学生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啊,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爹娘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环境无法选择,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源的短缺状况也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和那些一出生就生活于温柔繁华地、纸醉富贵乡的官二代、富二代相比,确实是不平等的,有些怨气也无可厚非。但作为自然界的万物灵长的人来说,就应该像简爱那样发出天地之间的呐喊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从物质层面的贫乏、困窘、难堪,走向精神层面的富足、充盈和高贵,是实现人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重要途径和路线。改变物质状况的不平等,首先要走向精神层面的平等,要先在精神层面站立起来,让自己精神、意志、思想不缺“钙”,这样才能快捷走向物质层面的平等。 俗话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莫言小时候也面临着贫穷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窘,高密农村的生活也让小小莫言吃不消,他也没有当前高富帅所拥有的一切,但他并没有埋怨和抱怨这种“不平等”,而是立志成为蒲松龄式人物、马尔克斯式的人物,努力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实现和“平等”,于是在他独创的“梦幻现实主义”引导下,他创作出红高粱系列作品、娃、丰乳肥臀等,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试想,若小莫言一味抱怨出身低贱、家庭贫寒、拥有的物质匮乏,只是生气而已,那世界上只能是多了一个“撒气包”而已 其实,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不会把眼前物质生活的匮乏当作一回事,反而把眼前物质层面的不平等作为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