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高一语文 生命的赞歌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1页
山东省淄博高中高一语文 生命的赞歌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2页
山东省淄博高中高一语文 生命的赞歌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3页
山东省淄博高中高一语文 生命的赞歌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 生命的赞歌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生命的赞歌作者姓名田玉婷所属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联系地址桓台二中联系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564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所需时间课内7课时+课外4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志士仁人用青春、汗水作曲,用爱作词,谱写了生命的赞歌。生命赞歌渗透着他们的血与泪!是什么理由让他们如此付出?是心,是爱国之心,是善良之心,是坚强之心,一切都是他们的理由。为了什么?不是荣誉,不是金钱,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命,对得起国家与民族。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中外古今的散文名作,共有3个阅读文本,1个自读文本。这些文本主题鲜明,情感深沉。学习活动的设计也从整体感知入手揣摩精妙语句,从讨论交流入手领悟文章主题,从社会实践入手进行思想教育,综合培养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思考领悟能力和发现创新能力。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2.根据语境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学习屈原列传记念刘和珍君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赏析最后的常春藤叶精巧的构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3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建立自己的精神支点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对于生命你有何理解?2是什么让屈原、刘和珍等人选择了这样的生命归属?3你认为,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专题划分专题1:走进文本,了解人物的生命历程专题2:评价人物的生命选择,体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专题一走进文本,了解人物的生命历程所需课时课内3课时+课外2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次专题活动是个基础部分,主要内容是在阅读屈原列传纪记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作品的基础上,了解文中的人物,概括人物生平,并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现象。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阅读文章,揣摩重点语句,并积累屈原列传中重要的文言现象。2.了解人物的生平,概述人物的事迹。3.掌握文中人物为什么如此付出。本专题问题设计1. 介绍你所知道的屈原、司马迁,他们身上的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2. 你怎么看待他们对生命的选择?3. 你还了解哪些志士仁人用青春、汗水作曲,用爱作词,谱写了生命的赞歌?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必修三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对生命思考的分类文章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活动一1 疏通屈原列传字句,概括屈原生平。2 训练速读和概括能力,找出屈原列传文中叙述与议论内容。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一生的遭遇。活动二整体把握记念刘和珍君文意,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1) 那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分别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2) 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4) 结合以上分析,请给课文的每一部分拟一则标题。活动三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活动四 你还了解哪些仁人志士用青春、汗水作曲,用爱作词,谱写了生命的赞歌?用你的笔把他们描述出来。 教学评价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2. 主动交流,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3. 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4.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专题二评价人物的生命选择,体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需课时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在上一专题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人物生命选择的意义,不仅从文本中的人物,还要从作者,像司马迁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爱国之心,善良之心让生命呈现出了怎样的光彩,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批注屈原列传中的抒情议论文段2.品析记念刘和珍君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3.了解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4写作训练:根据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情节,尝试为小说另写一个结尾,或者想象老贝尔曼在画叶子前想到了神门。本专题问题设计1. 屈原的爱国之心让他最终选择了以死明志,那么写屈原列传的司马迁却选择了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刘和珍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3. 虽然老贝尔曼在文中之出现过两次,却足以表现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必修三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活动一批注屈原列传中的抒情议论文段(着重研读3、11段)(1) 划分第3段的层次,逐层理解。这一段借评价离骚来论述屈原人格,可作全文之纲。(2) 司马迁之所以推崇屈原,除了屈原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外,还因为两人的政治遭遇和人格品性都有相通之处。政治上,都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文学艺术上,都是以书言志,发愤著书。然而,两人对待生命却又不同的选择。你怎么看待这种不同?(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活动二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部分(1)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陨落了,如一只傲放的鲜花凋零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悲剧,而悲剧却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毁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请从文中找一找刘和珍身上的有价值的东西。(2)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从文章中找到并读出表现作者对惨案悲愤的句子。(3)作者怎样评价烈士死难的意义的?活动三常春藤叶中凝聚的爱心和善良(1)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2) 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你怎么判断? (3) 分析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