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某 集中供热有限公司 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 - - 一、 总 论 1、 项目名称: 集中供热 有限公司节水技术改造 2、 承办单位:集中供热有限公司 3、 拟建地点:原 造纸厂南侧 4、 建设规模:年供热面积 210 万平方米,最大热负荷为 150MW( 540GJ/h),平均热负荷 73.07MW( 263.05GJ/h),最小热负荷 30.84MW( 111.02GJ/h)。 5、 建设年限: 20个月 6、 概算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 15000万元。 工程固定资产投资 14000万元,其中工程静态投资 139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 100万元。 工程竣工投产后,需流动资金 1000 万元。 7、 效益分析 本项目年平均总成本为 4449.58 万元,其中固定成本959.82 万元,变动成本 3489.76万元;经营成本 3913.43 万元。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 5287.8 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288.17 万元,利润总额为 643.95万元,税后利润为 431.45万元。 二、节水技术改造项目简介 - - 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是市委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由中冶集团华润公司投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 15000万元,新安装四台 29MW 热水锅炉,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供热面积 210 万平方米。本工程的实施推进了蓝天工程的建设,达 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解决了供暖不均衡的矛盾,公司通过收购对原有耗能大、排放不达标、效率低的锅炉进行改造,完善了区集中供热系统,杜绝了旧管网“跑、冒、滴、漏”的问题。公司以“坚持持续发展,建造百年企业”为发展战略,以“正义、和谐、效率”为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一直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工作,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以政府满意、人民满意、员工满意作为企业行为的准则。 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原有小锅炉房 156 个,大部分锅炉都腐蚀严重、老化,“跑、冒、滴、漏”是普遍现象,耗能严重,外网管道大部分都是做简单防腐处理, 现在已经不能正常运行,每年冬季经常大量跑水,造成市内 路面大面积结冰,另外有不少地下管线长期漏水,在地下通过城市排水流 出, 据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统计,各类型热源的用水单耗如下: 项目 小型锅炉 大型锅炉 用水单耗 589kg/m2年 484.3kg/m2年 以现有供热面积 210万平方米计算,原小锅炉房年耗水- - 589kg/m2年 210 123.7 万吨,现在为 484.3kg/m2年210 101.7 万吨,一个生产期可节水 22 万吨。 委市政府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顺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招商引资。 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投入 15000 万元,对原有锅炉房,外网、内网进行彻底改造,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加强对水质处理,对水循环系统进行改造,进而实现节水高效综合利用的目的。 二、 项目建设的规模 该项目建成后,每个取暖期可节水 22 万吨,新建四台29MW锅炉,外网新铺设 7 万米新管线。 三、 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热源厂一座,新安装四台 29MW 热水锅炉,换热站16个,铺设管网 7 万米。 四、 经济效益测算 节水 22万吨, 22 4=88万元 节电 6.5 万元 新增收入 88 6.5 94.5万元 五、 项目投资额 本项目总投资 15000 万元,固定资产投 资 14000万元,流动资金 1000万元。 六、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15000 万元,企业自有资金 10500万元,申- - 请银行贷款 3500万元。 七、 投资回收期 本项目投资回收期 13.83 年。 八、 工程实施进度 本项目自 2007年 1 月至 2007年 9 月完成一期工程; 2008年 5月至 2008 年 9 月计划完成二期工程。 三 、项目选址 (一) 场址现状 供热锅炉房厂址位于南环西路以南、西四道街以东 B18区域内。该区域位于城市中部偏南,处于采暖期主导风的下风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最大供热半径 3785 米,处于近期和远期供热范围中心位置,总占地面 积为 3.8787公顷。 该地块地势平坦,地质状况良好,没有障碍物和运行户(非保护农田),为规划建设用地。 (二)场址建设条件 1、 水文、气象条件 讷河镇 地处中高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干旱少雨 ;夏季温暖多雨,阳光充足;秋季低温,霜冻较早;冬季漫长而寒冷。主 要气象参数如下: 全年平均气温: 1.1 - -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 -42.2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12.5 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 -30 采暖期天数: 189 天 最大冻土深度: 2.35m 冬季日照率: 60% 冬季主导风向: NW(西北风) 2、工程地质 本工程的拟建场地区域构造稳定,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系粘性土及砂土,地基土层的分布较由规律。地震设防烈度为 6度。 3、燃料供应、贮煤场 燃料供应主要来自省内鹤岗或黑宝山煤矿。 燃料运输,利用讷河火车站铁路堆场,由汽车运至厂区煤场,道路运距 2200米左右,煤场面积 1800 平方米,供锅炉房最大负荷时约七天用煤。 4、灰渣综合利用 本工程日产灰渣 142.64 吨,已与多家制砖企业签订合同,可以全部综合利用;制砖企业非生产期,灰渣存放在制砖企业堆场内。考虑供求不平衡因素,厂区内设临时贮灰场,面积 400 平 方米。 5、 供水 - - 锅炉房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 6、交通运输 热源厂位于南环西路以南、西四道街以东,交通运输方便。 四、工程技术方案 (一) 、总体规划 该项目厂址位置位于中部南侧,南环西路南侧、西四道街以东 B18区域内。南北长 175米,东西平均宽 221米,用地面积 3.8787公顷,用地使用为公建。 场地按使用功能分为生产用地及办公用地。生产用地面积为 3.8787 公顷,办公用地面积为 0.84公顷。 厂前道路由南环四路引入,分人流入口及货流入口,避免人流、货流相互干扰。 (二)、厂区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原 则 1、满足总体规划以及生产性质、安全、卫生、施工规范及检修等要求。 2、在负荷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 3、按功能分区,合理确定通道宽度。 4、功能分区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 - - 5、预留发展用地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减少土方量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6、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 二、总平面布置方案 依据上述总平面布置原则及生产工艺要求,厂区分成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厂前区和预留发展区。 生产区布置在厂区的中部,由锅炉房,输煤栈桥、碎煤机室,煤场、渣场组成。 厂前区由办公楼、车库组成,布置在厂区的东北侧。 预留发展区布置在城区的西北侧。 三、厂区排水、道路、绿化 该项目场地自然坡度为 0.7%左右,整平坡度 0.5%。场地雨水采用由组织暗管排除方式,最终汇入市政雨水管网。 厂内道路呈环形布置,并与厂外道路连接,其宽度为 4米、 6米两种,转弯半径 12米,结构为水泥砼路面。 绿化布置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沿道路两侧种植宽叶乔木行道树,间植灌木及花卉,建筑物周围空地用草皮覆盖,以达到美化、净化环境之目的。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3.8787 公顷 用地性质:公建 - - 建筑面积: 9,504.24 (其中:锅炉房等 6,624.24 ,办公楼 2,880 )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4,406.56 道路广场占地面积: 4,654.00 绿 化 面 积: 11,636.00 容 积 率: 0.25 建 筑 密 度: 11.36% 绿 化 率: 30%。 五、具体布置 1、锅炉间设备布置 锅炉间布置四台 29MW锅炉 , 纵向布置了 6个柱距,四个 3米柱距,总长 82米,横向跨度长 18米,其中 29MW锅炉是隔一个 12米柱距布置一台锅炉,炉中心线与柱距间隔中线一致,锅炉间外墙侧为 3米柱距。前后布置考虑再 6米运转层上炉后留有适当的通道,炉前留有充余的操作位置。 锅炉出渣采用一炉一机的出渣方式,锅炉出渣为重链除渣机,锅炉间零米层每台炉下沿炉轴线布置一台除渣机,伸向炉后沿除渣栈桥至渣楼渣斗。炉下灰渣及出灰口小灰直落入除渣机。除尘器下小灰由除尘器下螺旋出灰机湿式送至炉下除渣机,随炉下灰渣一起送至渣斗。 锅炉间 6米运转层除布置四台锅炉外,再固定端和扩建端各留有一个吊装孔,锅炉间屋架下弦高 22.5米,再屋架下设- - 吊装用 1吨电动葫芦, 供检修吊装材料用。 2、煤仓间设备布置 煤仓间纵向长 60米,横向长 6米,煤仓间零米层为电气配电间, 6米层为运转层 ,各炉炉前空地为检修时抽炉排用场地; 10.5米层为煤闸门操作层。 19.5米层为输煤层,安装一条水平输煤皮带。 3、循环水泵间设备布置 循环水泵间纵向长 8米,横向长 54米,底层布置水泵、除氧器和水处理设备及换热站。二层布置控制室及办公室。 4、引风除尘间设备布置 引风除尘间为单层厂房,纵向长 54米,横向跨度为 16.5米,各炉中线处为除灰栈桥,栈桥上方布置由二级除尘器,跨越再 栈桥上方;前部栈桥一侧布 置有鼓风机,后不栈桥一侧布置有引风机,在 引风机轴线位置的屋架下吊装有 3吨电动葫芦,供检修引风机时吊装用。 5、烟道及烟囱 烟囱采用 100米、出口直径 3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水平烟道架空布置,在烟囱二侧进入烟囱。 (三)、燃料 燃料供应主要来自省内鹤岗或黑宝山煤矿。结合场燃料供应使用情况,本项目燃煤煤质分析如下: - - 煤 质 分 析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碳 Car % 55.57 氢 Har % 3.84 氮 Nar % 0.74 氧 Oar % 5.94 硫 Sar % 0.16 水分 War % 9.55 甘草无灰基挥发分 Vdaf % 36.68 灰份 Aar % 24.20 低位发热量 Qner.ar KJ/kg(kcal/kg) 21277.30(5082) 1、 燃料消耗量 单台锅炉小时耗煤量 29MW单台炉耗原煤: 6.133t/h 四台 29MW锅炉耗原煤: 24.532t/h 昼夜燃煤量 四台 29MW锅炉耗原煤: 588.768吨 /日 2、 年耗原煤量 按全年热负荷供应计算: 全年总供热量: 390067.02MW h 折算成全年最大热负荷供应小时: 3589.25 小时 全年耗原煤: 107692 吨 (四)、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 1、燃烧系统 输煤 燃煤由输煤系统送至煤层,经皮带输送机、犁式卸料器- - 至炉原煤斗。原煤斗为钢制, 29MW 炉单个容积约为 100立方米,能贮存锅炉满负荷运行 12小时以上燃煤量。 原煤经煤闸门、落煤管后落在炉前小煤斗中,由炉排机将煤运入锅炉炉膛。炉排机的无级变速机构按要求随时调节炉排的运行速度以调节进入炉膛的给煤量。 送风 送风机安装在引风除尘间锅炉尾部的一侧,送风机由除尘间上部取风,经送风机加压送入锅炉间,沿炉两侧运转层下的风道进入锅炉炉排下风室。 烟道 锅炉烟气由尾部烟道排出 ,经高效多管强化膜式脱硫除尘、脱硫后,再由引风机抽出送入高 100 米的烟囱排出。 本次可研选择的除尘器,为二级除尘,其除尘效率可高达98.5%以上,除 SO2的效率可达 85%。 2、主要辅机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及 规 格 数量 1 送风机 G4-73-11 No11D Q=42000-58570m3/h H=4003-3840Pa 5台 电动机 90KW 1450r.p.m 380V 5台 2 引风机 Y4-73-11 No14D Q=90500-11300m3/h H=3944-3904Pa 5台 电动机 Y315M-4 185KW 1450r.p.m 380V 5台 - -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及 规 格 数量 3 高效多管强化气动膜式脱硫除尘器 GDS-40t/h Q=87550-120000m3/h 5台 (五) 、 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 1、热力系统 供回水系统 供水管道采用集中母管制,即锅炉的出水管集中汇集到一条供水母管上,供回水母管之间设带有电动调节阀的混水装置来调节锅炉房出口供水温度。 热网的回水首先经除污器除污后,再由循环水泵加压进入锅炉的回水母管,分别进入各台锅炉的回水入口。 为防止因突发停 电造成循环水泵停运后产生锅炉炉气汽化和循环水泵的水击现象,再循环水泵的出口母管间连接一条装有止回阀的旁通管。 在供回水母管上分别安装一只电动蝶阀,外网事故时,切断锅炉房与外网的联系。 补水系统 正常情况下热网补水量按循环水量的 1%考虑,事故补水按正常补水量的四倍考虑。为热网运行初期缩短注水时间,本次设计按 2%计算,选用水处理设备能力为 40t/h。 热网补水为除氧后的软化水。化学水处理间来的软化水 进入一台出力 40t/h的常温过滤式除氧器除氧后由补水泵补到热网循环水泵的回水母管上,补水泵为 4台,正常补水时- - 2 台运行,事故补水时 4 台同时运行。 在回水母管上,连接一条自来水管,供锅炉上水、煮炉时使用。 由锅炉的各个疏水点定期排出的污水汇集后,供除渣系统补水或进入排污降温池降温后,排入排水管网。 2、主要辅助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及技术参数 数 量 1 循环水泵(大泵) KQSN400-N13 Q=1632m3/h H=45MH2O 3 电动机 Y315M-4 250KW 1480r.p.m 380V 3 2 循环水泵(小泵) KQSN350-M9 Q=1184m3/h H=69MH2O 2 电动机 Y355M-4 315KW 1480r.p.m 380V 2 3 除污器 PN1.0MPa DN600 1 4 常温过滤式除氧器 Q=40t/h 1 5 除氧水箱 20m3 1 6 补水泵 KQW80/200-15/2 Q=35-60m3/h H=53.6-46MH2O 4 电动机 Y160M-2 15KW 2900r.p.m 380V 4 (六) 、 主厂房设备布置 1、锅炉间设备布置 锅炉间布置四台 29MW锅炉 , 纵向布置 6个柱距,四个 3米柱距,总长 82 米,横向跨度 18 米,其中 29MW 锅炉 是隔一个 12 米柱距布置一台锅炉,炉中 心 线与柱距间隔中线一致,锅炉间外墙侧 为 3米柱距。前后布置考虑在 6 米 运转层上炉后留有适当的通道,炉前留有充余的操作位置。 锅炉出渣采用一炉一机的出渣方式,锅炉出渣为重链除渣机,锅炉间零米层每台炉下沿炉轴线布置一台除渣机,伸- - 向炉后沿除渣栈桥至渣楼渣斗。炉下灰渣及出灰口小灰直落入除渣机。除尘器下小灰由除尘器螺旋出灰机湿式送至炉下除渣机,随炉下灰渣一起送至渣斗。 锅炉间 6 米运转层除布置四台锅炉外,在固定端和扩建端各留有一个吊装孔,锅炉间屋架下弦高 22.5 米,在屋架下设吊装用 1吨电 动葫芦,供检修吊装材料用。 2、煤仓间设备布置 煤仓间纵向长 60 米,横向长 6 米,煤仓间零米层为电气配电间, 6 米层为运转层,各炉炉前空地为检修时抽炉排用场地; 10.5 米层为煤闸门操作层。 19.5 米层为输煤层,安装一条水平输煤皮带。 3、循环水泵间设备布置 循环水泵间纵向长 8 米,横向长 54米,底层布置水泵、除氧器和水处理设备及换热站。二层布置控制室及办公室。 4、引风除尘间设备布置 引风除尘间为单层厂房,纵向长 54 米,横向跨度为 16.5米,各炉中线处为除灰栈桥,栈桥上方布置由二级除尘器,跨越在栈桥上方;前部栈桥 一侧布置有鼓风机,后部栈桥一 侧布置有引风机,在引风机轴线位置的屋架下吊装有 3吨电动葫芦,供检修引风机时吊装用。 5、烟道及烟囱 烟囱采用 100米、出口直径 3 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水平烟道架空布置,在烟囱两侧进入烟囱。 (七) 、 上煤及除灰渣系统 - - 依据 4 29MW热水锅炉同时运行所需要的燃料和排出的灰渣量进行设计。 1、燃料计算 日耗燃料 24小 时 计,年耗燃料 3589.25小时。 每小时最大耗煤量: 30.004吨 每日最大耗煤量 : 720.096吨 每年最大耗煤量 : 107692 吨 2、卸煤装置及贮煤设施 燃煤经国家铁路干线运至车站燃料场,由自卸汽车运至常去煤场,按载重量 50 吨的汽车计算,考虑 1.2 的不均匀系数,每天进煤约 12辆。煤场位于主厂房南侧,面积为 1800平方米,煤堆高为 3 米,可存储锅炉最大燃煤量 7 天左右。煤场内设有一台推煤机和一台装载机用于上煤、倒煤之用。 3、运煤系统及运行方式 根据规程规定,总耗煤量在 50t/h 以下时,输煤采用单路皮带运输系统,根据运煤系统按两班工作制运行,其皮带出力不应小于总耗煤量 30%的要求。经计算,皮带机输送能力应为 100t/h,运行系统一班运行 2 3 小时,其余时间为设备 检修。煤场设有受煤斗。煤经受煤斗下的给料机均匀地给到皮带机上。整个输煤系统由三段皮带机构成,最终由电动犁式卸料器将煤送入各炉原煤仓。 4、筛、碎设备 - - 输煤系统重的破碎设备均选用 1台波动筛煤机和 1 台环锤式破碎机,为了较小碎煤机室的噪音,碎煤机设有减震装置。室外设有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场地。 5、辅助设施 输煤系统中设有总计量装置和分班计量装置,总计量装置选用一台汽车衡( Q=50 吨),设置在厂 区燃料入口,分班计量装置选用一台 ICS型电子皮带秤,设置在 1号皮带运输机上,在碎煤设备前设有自动除铁的电磁除铁器,型号为:RCDD-6,输煤系统中另设有检修设备及清扫设备,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并设有上煤除灰管理站。 6、煤尘防治 输煤系统中的碎煤机及落差高的落煤点处易造成煤尘污染,因此,在碎煤机室和输煤层分别设置除尘装置。输煤栈桥内的皮带上方设有喷淋水管用于燃料干燥时的加湿。 7、除灰渣系统的选择 灰渣量计算 每小时灰渣量: 10.958吨。其中灰量: 2.697吨;渣量:8.261吨。 每日灰渣量: 219.16 吨。其中灰量: 53.94 吨;渣量:165.22 吨。 年灰渣量: 3.13万吨。其中灰量: 0.771万吨;渣量:2.359万吨。 - - 除灰系统方案 采用单台锅炉灰渣混除的机械除渣方式,这种方式运行可靠,检修方便,单台炉间互不影响。锅炉下的出渣口各配置一台重链除渣机( B=810 Q=6t/h),炉下渣斗及落灰管直接插入重链除渣机水封槽内,双级除尘器下的细灰直接落入重链除渣机内,除渣机将渣送入锅炉房内的灰渣楼内,灰渣楼设有储渣仓,每台锅炉设两个储渣仓,储渣仓单个容积为12 立方米,总容积为 96 立方米,可存灰渣 130 吨左右。渣楼内设有检修设备和电动阀门。渣由汽车运出厂外。 在厂区内设有临时灰渣场,灰渣场面积为 4000平方米。 (八) 、 水源、给排水及化学水处理 1、水源 锅炉房用水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供给,管径 DN150,管材采用焊接钢管,敷设方式为直埋。 2、供水系统及用水量 供水系统包括:锅炉补充水、工业用水及生活消防用水三部分组成。 ( 1)锅炉补充水及水量一次网补水量按热网,每小时最大流量的 1%计,锅炉补充水量为 20m3/h,考虑到化学水系统自用水量及加药等用水量,同时考虑热网采暖初期缩短注水时间,软化水系统设备的处理 能力按 40 m3/h 设计,并留有一定余量,因此,化学水系统的生水需要量为 22 m3/h。 - - ( 2)工业用水量 根据工艺专业提供,工业用量为 15 m3/h。 ( 3)生活消防用系统及水量 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 35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为 2.5;淋浴用水按 60L/(人班),用水时间为一小时;浇洒道路和场地用水按 1.5L/m2次,每天两次;绿化用水按 1.5L/m2次,每天一次。计算得出生活用量为 8.0 m3/h。 消防用水量 依据消防用水标准规范规定:室内: 15升 /秒、室外 20升 /秒,历时 2小时,总 用水量为 252立方米。 在厂区内设储水池一座,容积 500 立方米,保证 252 立方米消防用水不被动用,同时在水泵房设置一套室内十分钟气压罐装置,在锅炉房室内、室外成环状消防管网。在锅炉房外储煤场等地设地下消火栓。在锅炉房内的运转层及煤闸门操作层设室内消火栓。 供水系统总用水量为: 正常运行时: 45 m3/h。 3、排水 ( 1)锅炉房内卫生间的排水,排出后经化粪池进行消化处理后排入排水沟。 ( 2)锅炉排污水经降温池降温后排入排水沟。 - - ( 3)锅炉房内其它废水直接排入排水沟。 ( 4)排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4、化 学水处理 ( 1)化学水处理 A、工艺流程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和低压锅炉给水水质标准确定化学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自来水储水池生水加压泵全自动软水器软化水箱软化水泵除氧器 B、主要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范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全自动软水器 Q=40-50t/h 套 1 双灌同时运行交替再生 2 生水加压泵 KQL100/185-18.5/2 Q=93 m3/h H=44m 台 2 一用一备 电机 15KW 3 软化水泵 KQL80/170-7.5/2 Q=300.5-52t/h H=40.6-33.4m 台 2 一用一备 电机 7.5KW 4 软化水箱 V=50m3 5000 4000 3000 座 1 5 消防水池 V=500m3 14300 10700 3500 座 1 - -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范 单位 数量 备注 6 消防水泵 XBD6/35(SLS)125 台 2 一用一备 电机 45KW 7 组合式磷酸盐加药装置 Q=125L/H 套 1 ( 2)锅炉给水的炉内处理 炉内处理采用磷酸盐处理,设备设置在化学水处理及泵间。设备采用 ZJY 组合式加药装置。 (九) 、 电气 1、 概述 根据负荷性质确定用电负荷 为三级负荷,在锅炉房内一层设置附式变电所一座。为确保锅炉房用电负荷的可靠性及连续性,电源进线采用两回,一回运行,一回备用,电压为KV。 锅炉房全部用电符合安装容量为 2100KW,计算容量为1680KW。 2、 电气主接线 10KV总电源进线,采用电缆直埋方式引入。 10KVP 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接线方式,分别为二台 1250KVA,一台 200KVA 配电变压器配电。 本工程设 设备用变压器,变压器互为暗备用运行,正常运行时,变压器负荷率约为 78%左右,当任一台变压器故障- - 时,另一台变压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带锅炉全部 负荷符合运行。 0.4KV 配电装置共分三段,电源采用封闭母线或电缆引入,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及灵活性,设置 0.4 千伏母线联络各段。低压段段为锅炉辅机及公用低压负荷配电,低压段为检修,照明及办公楼等附属建筑配电。 本锅炉房采用低压集中补偿的无功功率补偿方式,使功率因数补偿到 0.95 以上,满足 10KV 电网要求的功率因大户补偿到 0.9的水准。 3、 主要设备选型及设备布置 主要设备选型 10KV高压配电装置选用 KYN44-12Z型户内交流金属铠装移动式高压开关柜,内设 ZN73A-12/D 型真空断路器。该柜运行可 靠,断路器分断能力高,检修及操作方便,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且技术经济指标较先进。 电力变压器装置选用 GGD2 或 GGD3 型固定式配电柜,该柜防护等级高,通用型强,电气方案切合实际,使用寿命长且性价比较高。 电力变压器 SC( B) 10 型干式电力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阻燃、防潮、防尘等特点,安全,可靠,节能,维护简单等有点。 设备布置: - - ( 1) 10KV高压配电装置、 0.4KV低压配电装置及变压器间均布置在锅炉房内 0.0 米层 B-C 框架下。 ( 2) 10KV 高压配电装置为单列双通道布置,进出线均为电缆。 ( 3) 0.4低压配 电装置采用双列三通道布置。电源进线为封闭母线,负荷出线为电缆。各配电变压器与低压配电柜相邻布置。 ( 4) 其它电气设备为就地布置。 4、 二次接线及自动装置 ( 1) 控制方式及信号 10KV进线及变压器在高压柜上集中控制;高压开关均采用交流操作方式。微机综保装置及相应表计均放在各自的开关柜内。采用负荷控屏实现远方监控。 中央信号设置不重复动作手动复归的事故信号和预报信号。 ( 2) 自动装置 0.4KV联络开关装置设备用电源投入装置。 ( 3) 电机控制及启动方式 主要电动机采用两地控制,就地装设事故按钮。其它电动机为就 地控制。输煤系统的电动机采用集中控制,并设置联系信号。 低压容量较大的引风机、鼓风机采用变频调速启动;循- - 环水泵电机采用软启控制装置启动;其它电动机为直接启动。 5、 防雷接地 10KV电源进线上装设避雷器作为入侵雷电波的浪涌过电压保护。 0.4KV 电源进线箱内装设浪涌过电压保护器作为入侵雷电波的浪涌过电压保护。 锅炉房烟囱顶部设避雷针最为直击雷保护,并设集中接地装置。 锅炉房烟囱避雷针未保护到部分另采取反给措施,如将主厂房屋顶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端部钢筋框架钢筋焊接,框架内钢筋应焊接或绑扎后与接地装置可靠相连。 锅炉房设集中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欧姆。 6、 照明及检修 设有正常照明,事故照明及检修照明。正常照明电压为220V,锅炉检修照明电压为 12V。事故照明电源由 EPS 应急电源供电,失电时由 EPS 蓄电池逆变供电。另设局部照明灯具(如锅炉汽包水位表处)。锅炉间照明以工程灯具为主,其它房间以日光灯为主。导线采用穿管沿墙及沿棚敷设。 锅炉前、后及水处理间、高低压配电间均设置专用检修开关。 7、 电缆敷设 锅炉房电缆采用电缆沟,电缆桥架及电缆穿管的敷设方- - 式。高、低压配电间采用电缆沟的敷设方式。 8、 通信 采用市话与生 产调度合一的通讯方式。由市话网引入 10对入户线,经程控交换机分至各车间及主要办公室。锅炉房内设一部 20门程控交换机为生产管理通讯用。 (十)、热工控制 1、 概述 热源部分热工控制范围为 4 29MW 热水 锅炉 、 热网循环水补水系统、水处理及除氧系统的控制与调节。 控制系统选用 燃烧变频控制、循环水泵变频控制、补水变频控制组成的集散控制系统,即 DCS系统。 2、 检测及控制 ( 1) 锅炉部分 A、检测:锅炉各运行参数检测; B、控制与调节:电动阀控制;引风机、送风机、炉排机及分层给煤机变频调速控制;各电动机联锁顺序控 制。 ( 2) 热网循环水拟补水系统 A、检测:热网循环水系统参数检测; B、控制以调节:电动分控制;混水调节;补水定压变频控制;泄压电磁阀控制。 ( 3) 水处理及除氧系统 检测 :系统压力、温度、流量,水位液位。 - - 3、 设备选型 ( 1) 热工控制室 控制器柜,电源箱,工业微机控制台。 ( 2) 就地设备 热点偶、热电阻、压力变送器、氧量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液位传感器、弹簧压力表、温度计、变频控制柜、泄压电磁阀。 ( 3) 电缆敷设及接地 A、 电缆敷设 压力及差压变送器利用引压管安装在便于巡查的地方,热电偶、热电阻直接安装在 炉墙、管道、烟风道上,所有电缆通过电缆桥架引至控制室。 B、 接地 热工控制系统应作独立接地系统,与电气系统接地装置距离应超过 10米,接地电阻应小于 1 欧姆。 (十一)、土建 1、 建筑设计 主厂房及附属建筑的平、立、剖面设计依据工艺专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并满足热源厂的使用要求,力求简洁、大方、色彩明快、具有特色,努力塑造一个现代化工厂的形象。立面处理在与厂区建筑协调的同时,充分考虑与周围建筑风格及城市规划要求保持一致。外墙面以白色涂料为主颜色,搭- - 配红色分隔条,使全厂建筑风格统一、醒目、和谐。 主厂房设一部钢筋混凝 土楼梯,通向各层,设一部外钢梯,通向各层,满足消防需要,锅炉间 0.00 米至运转层设多部钢梯作为联系通道,即方便通行又满足消防要求。 主厂房运转层及各种办公、宿舍用房采用地砖饰面门,控制室采用防静电地板,化验室采用相应耐酸碱地面,其它地面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内墙采用内墙涂料,门、窗采用塑钢门窗,不锈钢楼梯扶手。 2、 结构设计 ( 1) 设施依据 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有关技术规范。 ( 2) 气象资料及设计数据 基 本 风 压: 0.55KN/ 基 本 雪 压: 0.45 KN/ 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标准冻 结深度: 2.35 米 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 3) 主厂房结构设计 主厂房包括锅炉间、煤仓间、引风除尘间,除渣间,水泵间。 锅炉间双层布置,建筑面积为 1944 平方米,跨度为 18米,柱距 3米、 12 米,长度 54米,屋架下弦标高 22.5米,- - 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6 米运转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锅炉基座简支,屋面采用 T 形钢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屋架下弦悬挂 1吨电动葫芦一部,运转层相应位置设 2 各 2.0 2.0 米吊装孔,四周栏杆围护;锅炉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运转层一下采用 370毫米红砖,运转层以上采用 250毫米陶粒混凝土砌块围护。机、炉控制室采用塑钢隔断并做防噪音处理。 煤仓间四层布置(局部五层),建筑面积 1440平方米,跨度 6 米,柱距 6 米、 3 米、 12 米,长度 60 米,设温度缝一处,各层标高分别为 6、 10.5、 19.5米,局部五层目标高24米,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各层楼板及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煤斗采用钢煤斗,运转层一下采用 370毫米红砖,运转层以上采用 250 毫米陶粒混凝土砌块围护。 引风除尘间单层布置,建筑面积 918平方米,跨度 16.5米,柱距 3米、 12 米,长度 54米,屋面下弦标高 17.5米,现浇钢 筋混凝土结构,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双 T板结构,屋架下弦设 2吨电动葫芦一部,围护结构采用 250毫米陶粒混凝土砌块。 除渣间双层布置,建筑面积 6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博图SCL官方培训
- 软包电池外观培训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管理论文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产品组装技能培训课件
- 【培训课件】非处方药市场推广策略
- 配方出售保密协议书模板
- 《医疗设备监测的护理》课件
- 车辆无偿借用合同协议
- 公司培训计划书
- 连锁餐厅转让合同协议
- 《新闻评论》课件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 《水电工程岩爆风险评估技术规范》(NB-T 10143-2019)
- 《齿轮介绍》课件
- 民营医院分析报告
- 中医养生与养生茶饮
- 知心慧学提分宝-数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 康复科护理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流
- 吉祥航空飞行报告
- 银行网点安全评估报告
-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变电站值班员(第二版)》高级工题库(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