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doc_第1页
《囚绿记》教案.doc_第2页
《囚绿记》教案.doc_第3页
《囚绿记》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 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 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一、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1: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同学们,这段优美的文字,抒发了这位作家怎样的一种情感?然而,就是这位如此喜爱“绿”的作家,却硬生生地把“绿”给囚了起来。(板书:绿,并用红粉笔将“绿”字圈了一圈)你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对,他就是陆蠡,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一个宁死不屈的抗日战士。(板书:陆蠡l)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抒情散文囚绿记。(板书:囚绿记)二、 检查预习,积累词语我们先来看一组生字词。出示2:生字词,预习过了,你会读吗?指名3生读。“急不暇择”是什么意思?(迫切,来不及选择。)暇,日字旁。“目不暇接”“涸辙”呢?齐读两遍。三、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出示3问题: 1、题目中的“绿”是指什么?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囚绿之后还写了哪些内容? ( )囚绿( )( ) 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课文,老师个别辅导学生。同桌讨论。八分钟后,全班交流。(8-11节是写囚绿,囚绿之前写了赏绿,囚绿之后还写了释绿、思绿) 出示4问题:文中哪些语句是具体写作者的“囚绿”之举的?囚绿的目的何在?因为有了这样的目的,所以便有了囚绿之举。四、 品读课文,分析形象出示5问题:1、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在囚禁前的生长状态的?从中你能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请在文中把关键的词语、句子用“ ”画下来,并在书上作批注)学生阅读,勾画批注。 三分钟后全班交流。(作者在第7段具体描写了绿友的卷须: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嫩芽: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突出它的可爱。)(第7段还写了它的声音和舞姿,声音是淅淅沥沥的,舞姿是婆娑的,婀娜的,非常动听,非常美丽。)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很仔细,把直接描写“绿友”的句子都找了出来。那么,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揭示了“绿友”怎样的特点呢?(活泼可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朝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既然“绿友”充满活力,活泼可爱,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语调、情感来表现它呢?对,面对如此可爱的“绿友”, 应该是带着轻松语调、愉快的情感朗读。指名两位学生读,指名点评。突出特点的词语要重读。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赏绿”部分的“绿友”,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囚绿”部分。出示6问题:2、课文“囚绿”部分,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绿友”的?此时的它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阅读,并作批注。师巡视,小组合作交流。三分钟后,全班交流。(这部分对“绿友”的描写主要有3处。)这三处描写,你最欣赏哪一处?说说你的理由。(三个依旧构成排比,写出了常春藤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我对常春藤的喜爱赞美之情。 该如何读呢? 三个依旧重读,突出绿的顽强,读出喜悦之情,表达赞美之意。一个总,一个都字,突出了常春藤的执着。指名朗读、点评。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常春藤因被囚而不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态。该如何读呢?语速稍慢,语调有点沉重,读出对绿友的惋惜、怜爱之情。指名朗读,学生点评。根据这些具体的描写,你能概括出,此时的“绿友”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蓬勃向上,追求光明。执着坚定,永不屈服。)(板书:蓬勃顽强执着 向阳追求光明、自由 固执坚贞不屈 ) 随着“绿”的变化,“我”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吗?( 喜悦 不快 可怜 恼怒)这些情感都是缘于对绿的喜爱。但因为爱它,反而害了它。作者最终做出了怎样的举动?(释绿)齐读: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我要走了;深层原因是我对绿产生了崇敬之情,从珍重、永不屈服于黑暗可以看出。) 五、知人论世,挖掘主题 再读: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请同学们先在课文中找一找能揭示写作背景的句子。(文章第13段有两处:一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二是“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陆蠡这个人。出示7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审讯时,敌人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是:“绝不可能!”7月21日被害时,年仅34岁。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陆蠡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为人,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 教师小结:绿不仅仅是指那株常春藤,更是作者及像作者一样的顽强抗争的的广大人民的象征,又是顽强执着,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板书:民族精神)这篇散文,通过赞美常春藤,颂扬了顽强执着,追求光明,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写法称之为“借物抒情”。 (板书)这种由赞美小小的常春藤到颂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手法,叫做“以小见大”。(板书)六、 联系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