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2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3培养同学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作家作品简历: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的历史著作。朱光潜先生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代表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书简课文背景: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资料卡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作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作重点评论。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字词广场字音识记援例(yun) 斟酌(zhn zhu) 谛听(d)锱铢(z zh) 箭镞(z) 岑寂(cn)尺牍(d) 词藻(zo) 蕴藉(yn ji)付梓(z) 咬文嚼字(jio)背 缝更 量字形辨析 词义辨析简捷简洁:“简捷”,表示直截了当,简便快捷。“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例:欧投行贷款程序相对简捷,使用较灵活,规模稳定增长。他的简洁的讲话,是那样雄浑而有力!幻觉错觉:“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例:美国在亚太的一系列举动是在给人一种美国依然强大的幻觉,但幻觉总有破灭的一天。这个咖啡桌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会给人一种玻璃桌面被气球托起的错觉,让人有不忍心放重物的感觉。阻碍障碍:“阻碍”既能当动词又能当名词,作谓语时,可以支配宾语;“障碍”是名词,多作宾语。例:不过,官商减债谈判陷入僵局,希腊银行业需要政府补偿部分减债损失,但却坚拒变相国有化,成为谈判最大阻碍。报告论述了日本北约关系面临的挑战和障碍,研究了双方关系下一步可能的发展,并为加强日本与北约的伙伴关系提出了建议。以至以致:“以至”可以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可以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而“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例:我国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市以上以至中央,我国实行的还是间接选举。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表示,大陆是台湾的机会也是挑战,不该对大陆有莫名的忧虑恐惧,以致故步自封,回到“锁国思维”。熟语积累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虽拥有巨额财富,但他始终保持锱铢必较的理财态度。小贴士近年来“炙手可热”已经被当成“吃香”“走红”“热门”等的同义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是对这个成语的误用。炙手可热:手一接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又亲眼看到他锒铛入狱,成为人民的罪人。厉兵秣马:喂饱马,磨快兵器。指准备战斗。面对肩负的历史使命,陆、海、空三军厉兵秣马,以实际行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铸剑砺兵,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打赢本领。“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可见“咬文嚼字”是个贬义词,正如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朱先生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赋予“咬文嚼字”以新意,并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1。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2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3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4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5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6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7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8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工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证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证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证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9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10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11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12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1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14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15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16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第二部分(第67段):更进一步讲,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才能称为文学作品。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17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8一九四三年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上文,说明本文只是从一些方面来谈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接着提出对于文学创作者的要求和期望。我们由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的例子入手,清晰地分析了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我们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再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正如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炼字:为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反复推敲选择词语。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凝练:文字紧凑简练。斟酌:考虑实情、文字是否可行或者是否恰当。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凡:一共。斩截: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玩索:仔细体味其中的意味。一番,自会明白。岑寂:寂静。支离:变得不完整。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即,接近;离,远离。蕴藉:言语、文字、神情含蓄而不显露。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文章改好。付梓:古代刻板印书以梓木为上等用料,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尽。胜,尽。套语:文章、书信中按照旧套套写的语句。滥调:陈旧的、不切实际的言辞或论调。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下乘:下品,下等。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1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由此转入对郭沫若改字的事例的分析。过渡句: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2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不同,为什么?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3以上两句强调的语意重点是什么?请从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方面说明。本句强调用词要认真推敲,锱铢必较,复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语意强调后一分句;第二层是因果关系,强调的是“果”。4画线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画线的句子是文章的观点,也是贯穿全文的总的思想。强调两点,一要咬文嚼字,即“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二是咬文嚼字的原则,即“调整思想和情感”。5作者认为王若虚修改的史记没有味道,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文学背后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修改后的文字没有味道。6这句话所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任何文字都是和思想感情紧密联系的,没有情感在内的文字是不存在的。联系实际就是说在更改文字时要注意考虑当时文字体现的情感。7这两句诗出自哪首诗?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两句诗出自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8“推”和“敲”到底哪一个好,作者没有下定论,为什么?结论虽不肯定,但作者是在论证“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中心,表现了作者论述的严密。9以“烟”字为例,说明什么道理?以“烟”为例,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强调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难用。联想的意义偏重个性,不易控制,但可使文章意蕴丰富。引用古诗,恰当比喻,分析层层深入,既讲清了道理,又帮助读者提高了鉴赏能力。10画线句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解析一下。这句话是对文字在不同领域里具有不同特点的客观评价。科学领域的文字需要准确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框架,越明显越好,越确实越好;而文学的语言则需要借助联想,使文字具有活生生的特殊意义,越有特色越好,越鲜活越好。当然,这需要阅读和写作的人都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否则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11这句话说明什么问题?“不易控制”“含糊甚至于支离”说明联想的意义若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弊端。说明“联想意义”是一把双刃剑。12“这一点生发”指什么?所谓“这一点生发”就是指看似简单的语言形式却在“含混中显得丰富”,其意义、意象等大大超过了语言本身。13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转入对联想意义的反面论述,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善用联想要有“新”的东西在里面。14什么是“套板反应”?文中所说的“套板反应”就是写作时,没有创新,安于使用套语滥调,不去斟酌词语。“套板反应”是创作的仇敌。这是从反面论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15为什么说“套板反应是创作的仇敌”?原因就在于“套板反应”习惯用现在的语言,甚至要找词藻典故,都到古人那里去乞灵。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16为什么作者认为“唯陈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做到“唯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才能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7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随处留心,勤奋细心,不自满,刻苦自励,推陈翻新。18请具体分析一下最后一句的内容。“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是咬文嚼字的要求,“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深层探究咬文嚼字一文,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个实例的咀嚼使读者领悟到,句式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增减意味也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对于文字的联想意义,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如果误用,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本文大量引用古今戏剧、史传、诗歌、议论等方面的例子,用来证明观点,不仅论证充分,而且还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极富文化内涵。本文虽然举例很多,但“多而有序,多而有纲”。文章紧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这个主旨来写。大结构上采用分总式,主体部分又是层进式。第一部分先以郭沫若对文字修改的成功与不成功的例子来引出核心观点,并以史记“李广射虎”的例子加以巩固;以“推敲”的故事从正面进一步论证。第二部分把论题深入展开,从文字的直接意义与联想意义再一次证实核心观点的不可动摇性。第三部分则作出概括总结。在简洁全面地梳理后,最后明确一下核心观点。文中总是不失时机地举出最恰当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问题,因而极具说服力。即便是看似早有定评的例证,也能从不同角度翻陈出新,显示出大学问家的深刻的卓越的见识。2取例典型,论证有力。本文用例十几个,但并无累赘之感,除了以例分析,由例入理之外,用例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也是原因之一。首先,作者所举用字成功之例,一般都是名著名篇中的名句。其次,作者取例时常变换角度,如第一部分中的几个事例,尽管都是在说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但角度却完全不同。六个事例,三种类型,句式不同,字数不同,字眼不同。而且,作者所说的“意味不同”也是有侧重的。关于“是”和“这”的四个事例,侧重于说情感性质强弱不同,“李广射虎”一例侧重于“情境”不同,“推敲”一例则强调“意境”不同。即使角度相同的事例,又有正有反,有古有今,分析时又常常使用对比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简单重复,又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三是作者对自己所选用的事例,能够进行重新审视,使之更有力地说明自己的观点。1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提示: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2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提示: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亲切自然,精练雅驯。本文谈论的是锤炼语言,其本身就是追求思想情感的凝练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的典范。作者在行文时,很注意锤炼词句,其语言简练精当。如:“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可谓形象精练之至。语言亲切,颇有“谈话”之风。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是正襟危坐地摆出学究状来谈论语言问题,他是以闲聊的意态,文雅的口语,把文字与思想情感、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给你慢慢道来,再配上生动、典型的事例,让你在心悦诚服于他的见解的同时,也为他那从容不迫的气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化繁为简的亲切语言所打动。(摘自高中语文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他山之石风雨兼程的人生序曲析红楼梦探春判词曲分骨肉 张晓申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春的判词曲里没有爱情,只抒发了骨肉离别的亲情。其实,无论寻觅亲情爱情,都是精神在寻觅家园。看电视剧红楼梦时觉得最感人的就是:即将远嫁、凤冠霞帔、严装待发的探春临行前缓步走进一个小院,对着凄凄惶惶迎出来的赵姨娘含泪叫了声“娘”。很多读者都知道,不招人待见的赵姨娘说话行事确有很多可气之处,弄得自尊心极强的亲生女儿探春常觉很没有面子,故而对她平时一律依礼称“姨娘”,办起事来铁面无私。但所有的“铁面”“铜心”,在离别的一刹那都被真情的洪流冲得荡然无存,因为那母子亲情是她本初的精神家园。可亲情就能是永恒的家吗?为了生存、“功名”,一代又一代人依依走出家门,走过长亭,走向一座座“阳关”或者“蜀道”“恐哭损残年”!日渐衰老的身在无限的情面前最能体味生命的短暂局限,体味来日无多的恐惧和强作欢颜的心酸,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又是多少远行人的命运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杂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尘”(古诗十九首)古人常用飘尘、转蓬、浮萍等比喻,都是对人生短暂漂泊的深切感受。抛却了家园却没有终点,时时寻归却永远在路上,随时遇无常。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凉结局中,我们看到了痛苦的人生和人类本真的向死生存状态;然而,曹雪芹又是对生活充满了挚爱深情和希冀的,透过他画在探春簿册上的风筝和大船,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希望和不甘。风筝、大船超越了微尘、蓬草、浮萍等庸常象征人生无依悲苦的意象,分别指向新的高度和新的世界。分骨肉全曲只有前两句是叙述前路艰险和骨肉分别,后面大部分内容似乎并不是在写探春的悲伤,当然,抛闪了家园将永远置身于漂泊和孤独中,但探春似乎更担心父母“哭损残年”,只“告爹娘,休把儿悬念”。从“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劝慰和叮咛中,除了远别的伤感缠绵外,我们感到更多的倒是一种通脱豁达和淡定自信。亲人们悬想牵挂:一叶孤舟、万顷大海,迎亲船将转眼变成沧海一粟,在雷电交加的夜里,在怒涛中颠簸前行海那边会不会也是个“万艳同悲”的世界呢?但探春没有恐惧,没有过度悲伤,她坚强,直面人生,踏着离别的曲,走出家园,走向新世界!曹雪芹在描写探春改革大观园小试身手时,即表达了自己的赞美,寄托了理想。在这首命运之曲中,御风苍穹的风筝和漂越大海的探春也许再次寄托了他新的更高的理想,这都超越了这个世界,否定了虚无和沉沦,引领着人生风雨兼程在险阻和无常中不弃前行。这大约是作家在洞悉了悲哀而永恒的人类本真生存状态之后,所执着进行的终极拯救吧。攻读点:读了这首分骨肉,真让人肠断酸楚。红楼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语言成就更是让人仰望。本文作者从主题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情感取向,即“寻觅精神家园”,探春的幽怨、伤悲与淡定的情感就是通过唱词的每一句、每一词,充分地表达出来。素材搜集1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朱光潜先生提出的“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主张,不但给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指明了一条路径,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在写作上,还是在工作生活中,都要有一种谨严的态度。德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政府鼓励居民把垃圾分类,把废纸、瓶子等与菜叶、果皮等分开,装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环保部门还接连不断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张垃圾日历,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类废品。比如周四回收旧衣服,周五回收旧报纸、杂志等等。德国城市街头有专门回收废瓶子的垃圾箱。三个球形垃圾箱并排站在路边上,棕色、绿色或透明的瓶子应分别扔进三个不同的箱里。尽管不遵守这些规定也不会被罚,可居民们大都很自觉,不嫌麻烦。没有推诿,没有辩解,有的只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有的是全民的自觉和严谨。本材料可用于“严谨”“习惯”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2最近一段时间,新华社连续刊发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人的长篇特稿,对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人生及从政经历以及个人生活情况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披露。官方集中发布此类文稿,印象中过去还没有过,因此,稿子一经发布,便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