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教案.doc_第1页
木假山教案.doc_第2页
木假山教案.doc_第3页
木假山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木假山记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中重要文言知识。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3、赏析课文“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教学难点:赏析课文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主备二备一、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著有嘉祐集。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他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推理,引物托喻,侈能使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木假山记可以说是“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2、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由木之“幸”与“不幸”谈起,联系到写木假山。 第二段:面对自己家里的木假山,作者以为它是极其幸运的。 第三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中那座木假山的“感”与“敬”三、研读课文第一段:1、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整理其中的重点词、句。 或蘖而殇 蘖,名词作动词,长出嫩芽 则为人之所材 材,名词作动词,当成木料 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 野人,村野之人,农民; 薪,名词作动词,砍作木柴 被动句: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 则为人之所材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为好事者取去 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 状语后置句: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省略句:强之以为山2、提问:树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到许多不幸,可能会遭遇到哪些幸与不幸?不幸“或蘖而殇,或拱而夭”“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运“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而成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远离险恶的环境。最大的不幸不被人们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那又是“最幸者之中”的“不幸者”了。这样的不幸者,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就遭遇不幸的树木,其不幸程度更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却不被人们发现赏识。3、提问:“何可胜数”一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意味?作者借树木的不幸遭遇来表达对人才不被社会发现重视的一种不满之情。4、讨论:在文章中,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用意?作者借树木成长和演变为木假山的艰难漫长的过程,隐喻人生的曲折和坎坷;借木假山的幸与不幸隐喻人才的怀才不遇。四、研读课文第二段1、朗读第二段,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整理其中的重点词、句。 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数,气数,非人力所控制的偶然因素2、提问:作者家里的木假山遭遇怎么样?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为人所材”“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自己特别赏识这木假山,联想到社会现实,作者只能归结为“数”了,也只能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3、探讨:比较该段与第一段文字的异同,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第一段围绕“幸”与“不幸”,叙述木的生长过程和由木到木山的演变过程。第二段写“予家有三峰”的木假山,正是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经受了多种磨难,成为苏家的珍爱物。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字句有所改变、更换或节略,产生一种“回环”的美感。5、 研读第三段1、 朗读第三段,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整理其中的重点词、句。非徒爱其似山 徒,只 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服二峰者庄栗刻峭 庄栗,庄重谨敬2、探讨: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分别是什么。“爱”字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爱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木假山联想到做人;“所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的品格。3、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中那座木假山的“感”与“敬”。 “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一句,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由“爱”而“感”而“敬”的情感变化。作者爱这木假山不是因为它具有山的外形,不是外在美妙的形态,而是其内在的隐藏着的精神。那座木假山的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逢迎依附的意思。这段描写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形象逼真,形态生动。写中峰“魁岸踞肆”,“魁岸”,形容山峰高大,“踞肆”则是拟人手法;写旁边两峰“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刻峭”,形容山峰的形态,“庄栗凛乎不可犯”,就是拟人笔法,至于决“无阿附意”则是明显的拟人化笔法了,作者仿佛将这座木假山搬到了读者的眼前,难怪曾巩称赞苏洵的文章“远能见之近”。同时,对这座木假山姿态的描写,意味深长,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原来行文至此,作者将做人的道理寓含在对三座山峰的描写之中了,这怎不令人击节三叹呢。从一件小小的摆设之中得出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这大概就是曾巩称赞的“小能使之著”的理由吧。文章最后的感慨自然生发,增添了文章一唱三叹的情致。六、教师总结全文 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使文章变得厚重,耐人寻味。文章先借助树木生长之难、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