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2.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4.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 b.变革法律,实行万民法协调各阶层关系c.完善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大全 d.建立行省,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一、雅典: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二、从寡头政治到民主制度三、华夏:从酋邦到国家四、从宗法制到专制主义5右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8.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9对右图中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都是反封建革命纲领都没有真正的实施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a b c d10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2“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冷战时代的结束 d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13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1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崛起 中国力量增强 不结盟运动兴起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a b c d15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6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17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18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19.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2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21.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大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他对世界历史的解释反映了a.进化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22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2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对其评价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革”中出版 李鸿章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24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材料表明李鸿章a.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 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d.主张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25.右图四条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代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分别是图中的a和 b. 和c和 d和26.“百年张裕,历久弥香”,创办于1892年的张裕葡萄酒公司是山东的百年老字品牌。它能够得以维持和发展下来的主要原因不可能包括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浸略 b.中华民国实行奖励实业的措施c.日本殖民者的扶植利用 d.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政策27“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9.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年份人力车马车轿车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a. b. c. d.3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1.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32“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33“(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3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5.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 (单位:亿美无)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1956698900/34.88%317570/15.85%91291/4.26%19736259899/27.08%6279762/27. 017%4214204/18.023%对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的滞胀局面折射了里根经济政策的失灵 b.世界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c.这种经济格局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36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36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准确的是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38.统计表明:在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39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40下面是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经济体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b美元偶然的充当了世界货币c国际货币关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d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分)41.(1 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国会(立法权) 总统(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联邦政府结构材料二 材料三 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任何州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对任何在其管辖下的人,拒绝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 关于黑人公民权利的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材料四 第5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第12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15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16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17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63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2)材料二所示的政体形式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立的政体类型以及该政体与材料一所述国家政体有何相同点?(3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宪法修正案反映的内容。说明了什么?(4分)(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该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类型与材料一规定的政体有何区别?(3分)4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4分)(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43(13分)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研究课题一 中国与全球化材料一 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3分)研究课题二 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 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研究课题三 欧洲债务危机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2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2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 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4分)研究课题四 福利国家面面观材料五 最近几年,欧洲很多国家因福利问题引发的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数不胜数。英国经济学家近日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4)材料五表明许多欧洲人不愿过“苦日子”,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不断。你是如何看待“福利国家”的?(4分)答案一、选择题1-5 aadbc 6-10 aacad 11-15 dacad 16-20 bbcdc 21-25 bbddb 26-30 ccbab 31-35 babda 36-40 cbcbb二、非选择题41.(1)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分)(2)三权分立原则。(1分)总统共和制(或共和政体)(1分)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实行普选制,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只不过分权程度不同而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