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案例.doc_第1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案例.doc_第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案例.doc_第3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案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案例武会泽【案例背景】文章记叙了伽利略做试验证明了2000年前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 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这句话说错了。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同时要学习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以及他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通过伽俐略敢于怀疑亚里斯多德的话,并通过公开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让学生知道伟人名人也是人,也有错的时候,以增强学生怀疑权威、否定权威的意识。在教学本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换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他们的天地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案例描述】【片段一】注重实践参与,引出课题在自读的基础上我先提了一个问题:师: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都是伟人,都有权威。对于他们说的话谁说的对呢?生:伽利略说的对。师:对两个伟人的话我们不要一味猜测,要用实践证明谁是谁非。从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课文最后一段就说明是伽利略说的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板书课题。)师:伽利略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学习课文。师:1、 默读一遍,2、 指名读。读准字音。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当时人们非常信奉亚里士多德,于是人们就责备伽利略。在从多人斥责的压力下伽利略为了真理而反复做试验,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个公开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人们相信了伽利略。师:好,答得很全面。很会总结。评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接着安排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片段二】品味语言精妙师: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说:根据第三自然段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生: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呢?生:他由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生:()快;慢。生:这是什么意思呢?生:()快表示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下落的速度比10磅重的铁球,另一个是说下落速度比10磅重的铁球慢。师:真聪明。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追求真理、敢于面对困难,相信科学的人。师:从哪些句子看出来?从文中找出,做好标记。生:从“他向学生宣布实验结果公开实验。”看出他真是胆大妄为!生:从“伽利略带着这个问题反复的确错了”看出他做事认真,相信事实,所以反复试验。生:从“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丢尽了脸。”看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不信伽利略,对他行为不满,带有讽刺。师:说得好,会思考。过渡:学到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生:据我知当时要是有人反对权威是要砍头的,他为什么不怕呢?师:提得好,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同学,也会动脑。生:他坚持真理。生:他相信科学,相信事实。生:对真理的一种执着追求。评析:整个学习的过程步步引导,层层递进,充满灵动之感。而教师适时的引导更让学生有豁然开朗。在引导过程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参与,让学生深入其中,如临其境,如入其文,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片段三】全神贯注,身入文中师:根据第4、5自然段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是怎样进行试验的?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有什么态度?生:伽利略由亚里士多德的话的出两个相反的结论,显然是不是正确的。生:他为了找到证据,自己反复做了许多实验,都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生:他又向学生宣布在比萨城做公开实验。生:实验前人们都嘲笑他,责备他,试验后,人们转变了对他的态度,表示出惊喜,欢呼,相信他。生:他终于改变了1900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是了不起呀!师:你们说的太好了,你们也真是了不起呀!过渡:没等我说完,一个学生自动站起来冲着刚才回答问题的几个同学说话了。生:你们说说人们可能会对伽利略说什么呢?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过渡:生争着回答。班内气氛紧张。生:你太棒了 过渡:有一个不服气的学生站起来提出问题生:那么,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习什么呢?生:学习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生再次回答。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者,是我们的上帝。教学过程中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思维能力。使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反思我在教小学课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曾几次激励学生要像伽利略那样勇于提问题,勇于寻找答案。在学习上你们怎么做呢?有位学生答:“不盲目去崇拜别人,也包括老师。”接着又有一位学生接着说:“要像伽利略那样,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管所处环境如何,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反对不科学的,无证据的。话还没落,又有一学生答道:“我们要学习伽利略那种执着的精神。”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智颖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行必行?”我说:“你现在就是伽利略呀!”她说:“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而亚里士多德是2000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他俩谁早呢?”没等我说话,同学们答道:“我们回答吧。”小笑答道:“亚里士多德早呗!”另一个学生答道:“一世纪是100年,17世纪就是1600多年,而2000年是21世纪,所以是亚里士多德早。”“不对”赵印章说,“不对,伽利略伽利雷 出生于(15641642) ,亚里士(斯)多德出生于(前384前322年),伽利略离我们364年了,而亚里士多德离我们是322+2011=2333年,所以是亚里士多德早。”全班同学都大眼瞪小眼,“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有人问。“我查过资料的。”他说。“他也是个小伽利略呀!希望同学们要向伽利略那样善于提问题,查找问题,自己动脑,或查查字典,或问问其他老师、同学,去解决问题。此时同学们异常兴奋。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伽利略是怎样质疑的呢?小组讨论后汇报给我,顿时,教室里热闹了,有的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接着小组长汇报说:“由一个事实得出了两个结论,即十磅重的铁球下落速度比一磅重的铁球快,一磅重的铁球比十磅重的铁球下落速快。”“不对的”另一组组长说。“一种是下落速度比十磅铁球快,一种是下落速度比十磅铁球慢。”“对了” 有人喊道。这时第三组组长说:“我们采用列算式来理解:()快;慢。”“好!”我说。此时同学们都打开了思考的闸门,像洪水一样拦也拦不住的,这时怡冰不请自己站起来说:“可以不可以这样想,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磅重的倍,那么当磅重铁球落地时,磅重的铁球还悬在半空中,这显然是不可能。可见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你真棒!”这种理解是那样的通俗易懂,这样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学科间的知识是相通的,这是语数学科间多么巧妙的结合啊!“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学生呀,一群善于开动脑筋的学生,平时我总觉得他们太懒,什么问题都懒得去想,现在看来,是我没有引导好,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是我没有上好课,”我不禁这样想 。 完全不由我控制,洪水继续:“老师,我知道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了,他”胆大妄为“、敢于向权威挑战,执着地追求真理,相信科学,相信事实。”另一位学生接了一句:“对正确的事,有科学根据的事坚持到底。”张悦说:“说的对,那你知道伽利略当时处在一种什么环境下吗?同学们都争着抢答:“面对人们的怀疑、嘲讽与讥讽,他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做公开实验。”“他的压力真大,”“他多么勇敢呀!”同学们有的提问题,有的回答,把我这个老师放在了一边,完全不受我的支配,他们太投入了。又有同学站起来说道:“我太想对伽利略说句话”,有的说:“你说。”“伽利略,你知识渊博,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了不起了,我什么时候能像你呢?”有的答道:“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是伽利略。”同学们掌来。接下来,有问有答,根本就没我的事。这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也是一节斗智课,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课。由这节课我深深的明白了:激起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它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