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三语文寒假作业(7).doc_第1页
云南省高三语文寒假作业(7).doc_第2页
云南省高三语文寒假作业(7).doc_第3页
云南省高三语文寒假作业(7).doc_第4页
云南省高三语文寒假作业(7).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云南2013-2014学年高三寒假作业(7)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与禅袁行霈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澹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楞严经曰:“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现在就分开来加以阐述。以禅参诗,较早的资料是苏轼的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其中有这样两句:“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李之仪字端叔,有姑溪集,其赠祥瑛上人诗曰:“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与李去言书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所以他写诗富有禅意。苏轼以参禅的态度读他的诗,是欲寻找字句之外的理趣。徐瑞论诗曰:“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这里明确地说到参诗参到无言处,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范温潜溪诗眼说:“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这是说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禅宗原来是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的。他们认为“真如”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常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五灯会元里记载的禅师们的语录大都属于这一类。而参禅的人则要靠自己去领悟那言外的意蕴,一旦悟有所得,就成正果了。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是因为不满足于诗歌语言之内有限的含义,而欲寻求诗歌语言之外无尽的韵味。也就是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这确实是符合诗歌欣赏规律的。以禅喻诗曾引起一些人的批评。李重华说:“严沧浪以禅悟论诗,王阮亭因而选唐贤三昧集。试思诗教自尼父论定,何缘堕入佛事?”(贞一斋诗说)这是以儒家诗教排斥以禅喻诗。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以禅喻诗的确不是科学的说法,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我们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尚且不能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不能运用心理实验和理论推导以建立创作论和欣赏论的科学体系,何况古人呢?借用禅学唯心主义来喻诗,并不是科学的方法,也远没有解决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分析问题。但在古代仍不失为聪明人想出来的聪明办法。(有删节)1.下面关于“诗”与“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属于文学范畴,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禅”属于宗教范畴,它引导人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b“诗”与“禅”虽然在归趣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需要内心体验”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它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焕然一新。d“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两大方面,即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以禅喻诗又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2.下面对文章“以禅参诗”一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苏轼读李之仪诗一例来看,以禅参诗可理解为对有禅意的诗要以参禅的态度来读,进而找到字句以外的理趣。b引用徐瑞论诗,意在说明以禅参诗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c引用范温潜溪诗眼中文字,是为了说明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d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就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的诗歌欣赏规律。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琴诗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它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理趣,是以禅入诗的成功作品。b以禅衡诗是用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是指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诗歌的奥妙。c以禅喻诗并不符合科学原理,但从诗歌创作和欣赏有其独特思维方式来看,以禅喻诗仍不失为聪明之举。d以禅喻诗自古代就招来一些人的批评,如李重华从儒家诗教角度批评了以禅喻诗的荒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委:顺从,归附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安:安排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落拓:豪放,放荡不羁d. 兵甲完利,井赋均一完:坚固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3分)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5分)(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5分)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词中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苏轼赤壁赋)(2)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第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心与手美欧亨利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通过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点明了人物的具体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年轻女子在本故事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她与埃斯顿见面时埃斯顿只能用左手握住她的手而形成的尴尬局面,是表现真正警长是谁的关键情节。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曲折离奇,充满戏剧性。e. 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2)小说中写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你认为警长“棒”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性。请找出这些对比的地方并阐明其效果。(6分)(4)小说以“心与手”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钱理群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 王瑶语),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 “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d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e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 请简要说明。(6分)(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 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c“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全面繁荣,许多评论家摒弃述而不作的陋习,纷纷提出有个人见地和研究价值的观点学说。d2012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本着人道主义为原则,先后派遣救援人员前往当地协助救援。b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充实的精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c因受到新世纪流行文化和艺术的强烈冲击,又不太适应人们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导致现在中国戏曲陷入不景气、就业率低、效益差的窘境。d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内心里拥有善,。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abcd16、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5分)普天同庆,一片红霞迎旭日17、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8个字。(6分)我国的邮市经历了长达7年的邮市萧条。为了振兴这一市场,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国家邮政局刚刚结束为期94天的销毁全国部分库存邮票的工作,并在9月27日公布了库存邮票销毁清单。在此期间,全国共销毁了库存的1992年至2001年纪特邮票32.21亿枚,面值金额34.41亿元,销毁数量占全国1992至2001年纪特邮票库存总量的94%。但由于经受长期邮市低迷的打击,这一消息公布之后,大部分邮商仍然观望等待,国庆期间京城邮市依旧冷淡。甚至延续到节后一周,邮市仍看不出任何回暖的迹象。 六、作文。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答案:c(原文说的是“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而非“焕然一新”)2.答案:c(引用范温的文字是为了说明“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3.答案:b(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而非“诗歌的奥妙)【答案】4、b(b. 安:使安定,安抚)5、【答案】c(侧面表现 薛平作战)6、【答案】a(a相州刺史是后来怀恩上奏朝廷,朝廷下诏任命,怀恩只是让他仍然守相州。)7(1)译文:军吏想要遵照河北旧例,胁迫薛平留下来管理后务,薛平假装答应他们,让官给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为奔丧回家。 (“故事”“知”“伪”各1分,大意2分) (2)译文:棣州被叛贼围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领军队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将领李叔佐带领五百士兵救援。(“委”“以”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8.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9.(1)内容上:点明了题旨旅愁乡思,(2分)(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2分) 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2分)10.(1) 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1.(1)答案:e 3分 b 2分 d 1分(d项“情节曲折离奇”不对;a项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不是为了“点明了人物的具体身份”,恰恰是有意让人“误会”人物的身份;c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错误)(2)答案:“棒”在心地善良。为了使两个“异地他乡”见面的老朋友不至于难堪而介绍自己抓的犯人是警长。“棒”在目光敏锐,言行机敏。能够从姑娘的表情上看出她的“难过的心情”,并恰到好处地使用误会法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同时在姑娘谈到金钱使人们出差错时,及时请求出去抽烟,再次使二人摆脱将会陷入的尴尬局面。(3)答案:对警长和犯人举止神态的描写具有对比性,警长神色阴沉,行动拖沓,而真正的犯人却显得果敢而坦率,为后文费尔吉德小姐听信警长的话将警长误认为犯人作铺垫。埃斯顿听到费尔吉德小姐的声音前后神色的对比,之前是“坦率”,之后是“局促不安”,揭示出了埃斯顿担心自己干坏事被老熟人知晓的尴尬窘困的心理。作者将费尔吉德的不知就里、警长的明察秋毫和埃斯顿的半推半就进行对比,刻画出一位警长在罪犯面对熟人时挺身解围,挽救其颜面的义举。将旅客的对话进行对比,一个认为真正的警长是条好汉,而另一个旅客仍误认为小伙子是警长,使情节在最后形成突转,出人意表。(一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要点就给满分)(4)答案:情节角度: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看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人物角度:警长把自己和罪犯的手铐在一起,可见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罪犯的严厉。在罪犯遇到自己的熟人“年轻女子”的时候,他能够主动保护他的自尊心,可见他心地善良。读者透过警长无情的“手”,看到了他那颗善良的“心”,感受到了他悲悯的情怀。主题角度: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小说通过“心”与“手”,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赞赏。12.(1)【答案】 e(3分)c(2分)b(1分) ad不给分解析: 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到现在还很少有”;d项错,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唯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的个性。(2)含义:“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饮茶和吸烟。(2分)这两句话也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身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