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36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综合测试卷.doc_第1页
【状元36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综合测试卷.doc_第2页
【状元36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综合测试卷.doc_第3页
【状元36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综合测试卷.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a季风强弱不同 b湿润程度不同c热量的南北差异 d海拔高低悬殊【答案】c【解析】长江三角洲基本上位于30 n附近,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 n48 n,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热量的南北差异。2长江三角洲平原与松嫩平原在发展农业上的共同区位优势是()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有利于机械化土壤肥沃a b c d【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高温期与多雨期都在夏季;长江三角洲是肥沃的水稻土,松嫩平原则是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答案】b【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划分属于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北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正因为两个区域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导致气候不同,因此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各方面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一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典型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主,华北地区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 mm,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典型植被华中地区为常绿阔叶林,华南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第45题。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有关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5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abc bbcaccab dbac【答案】4.b5.c【解析】第4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第5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6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a【解析】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需要先利用遥感获取地球形状的信息,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最后获得关于地球形状的模型等。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第78题。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8对2010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7.a8.c【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不同图层的性质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该题组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gis技术及其应用。在gis中,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的结合,构成某一主题图层。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商业网点选址的主要因素。商业网点的选址主要考虑交通通达度和消费人口的多少。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对同地点的交通通达度和消费人口进行比较,从而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决策依据。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各功能区的分布、组合,而住宅区、商业区等构成的地域结构的变化,就主要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第910题。9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车辆跟踪 b全球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1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a b c d【答案】9.d10.a【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路线上车辆的总的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个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后得到的。112011年1月以来,洞庭湖区累计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五六成,到5月17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仅为382平方公里。洞庭湖腹地昔日一望无际水域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一片辽阔的绿色草地,犹如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为准确及时地监测并分析洞庭湖区水位变化,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雷达系统a b c d【答案】b【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监测湖区的淹没范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分析淹没地区的基本情况。所以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共56分)12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业、_业等服务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等新能源。(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_;_;_。(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_、_、_、_。(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_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_【答案】(1)多活动断层(靠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2)旅游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解析】第(1)题,读图甲,由地形轮廓和平均海拔可知甲图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其东南为横断山区,山高坡陡。该地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断层,这些都是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第(2)题,a为拉萨,甲区铁路为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的修通可以促进西藏的旅游业、商业等服务业的发展。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地质活动强烈,因此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风能资源。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且沿交通线分布。第(4)题,由图乙轮廓和纬度可知其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要说明甲、乙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的差异,应重点阅读与耕地、淡水资源有联系的图中信息。地形、地势与耕地面积有关。淡水资源与河流密度、纬度、海陆位置有关。第(4)题,乙区域北部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缺乏大城市、工业区,电力消费量少。南部地处巴西高原,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大城市多、工业发达,用电量大,所以开发了水电站。第(5)题,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为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同时热带雨林内的动植物种类繁多,保护热带雨林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13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乙,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_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_【答案】(1)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20002003年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be(3)abd(4)优势: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不利因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初春、冬季多寒潮;水土流失严重。(5)意义: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生产基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和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